2021年,我们苏汽物流推出每月声音专栏。期望通过这个专栏,让你走近并深入了解——物流这些人。炎热的八月,第五期声音专栏与你见面,带你认识一位物流事业的追梦人——沈秋萍。她是江苏省物流服务师职业技能竞赛货运代理模块职工组二等奖获得者。
第一次看见并记住沈秋萍这个名字,是去年十月在江苏省物流服务师职业技能竞赛的报名表上。从接到通知到参加比赛只有短短的一周时间,然而,她凭借日常工作的积累,沉着走向赛场。两个月后,喜报传来,她在货运代理模块中荣获职工组二等奖。今年三月,江苏省物流协会传来消息,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将对获奖选手中理论和实操达到双合格的优秀选手进行表彰,她名列其中。
我内心萌生了见一见沈秋萍的想法。约定了时间,我和工作伙伴来到交运物流的会议室。那是一个阳光和媚的下午,身穿白色毛衣的她脸带浅笑走进室内,边走边说自己不善言谈。我以为第一次见面会有一丝距离感,但是当她在我对面坐下,与之目光相触的瞬间,我的内心漾出丝丝缕缕的亲近感。这份亲近感从何而来,我不得而知。只是觉得她笑意盈盈的柔和目光里,布满从容、写满故事,让我想要靠近并渴望聆听。
话题从竞赛开始。回想去年的比赛,她唯一的感受是准备时间太少。她说,如果时间充裕,成绩可能会更好。对于最终来之不易的二等奖以及双合格的表彰,她没有表露出任何欣喜之情。在她看来,竞赛的成绩只是平日工作日积月累的体现,并无过人之处。然而,当我得知实操竞赛最后竟是通过制作英文PPT进行英文答辩时,还是忍不住向她竖起拇指。然而,她觉得从事国际货代,英语是跟外国客户日常交流与书面沟通的基础工具。因为在工作中一直运用,所以在比赛中驾轻就熟。
沈秋萍说,好多人没有意识到,平日工作的点滴积累看似毫不起眼,却会在关键时刻形成一种巨大的力量和一股强大的底气。我想,她的工作积累中一定有一份极致的用心。每一次给客户写邮件,不管是中文还是英文,在发送前她会反反复复、仔仔细细地校对标点、字词、语句。她不允许给客户发送的邮件中出现任何低级错误。她说,每一封邮件都代表着她的态度和公司的形象,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闪失。养成对细节极其苛求的工作习惯,让她赢得了客户的信任也成为她最闪亮的一张个人名片。
2004年大学毕业进入交运物流,17年匆匆而过。刚进公司时,她在报关部从调度、客服、制单做起。虽是一些基础工作,然而她如一块海绵一样拼命吮吸。学机械设计出身的她,面对物流报关的所有环节,虽感陌生却充满好奇。大学四年的工科学习训练了她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个能力让她面对不了解的行业和不熟悉的工作轻而易举地找到联系和规律。联想创始人柳传志先生曾说过,一个企业进入一个陌生的领域,在制定战略时专业知识并不重要,关键在于摸清规律。而我认为,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一个个体进入一个新的行业或企业。
刚工作时,每天做完自己手上的事情,沈秋萍会主动留下加班。在她看来,加班看似是帮同事分担工作,实则是她在边做边学;而且留下来加班是一种主动融入的行为,会让部门同事更快地接受自己。那段时间,每天晚上加班到十点半,部门同事相约到庄先湾路吃宵夜,在烟火气的笼罩中边吃边聊,沈秋萍品尝到了学生时代才有的快乐滋味。她想,何其有幸进入一个单位和部门,与同事的相处竟如学生时代的同学那般融洽。我想,初入职场的青春,能够遇到志同道合的工作伙伴,一起加班、一起宵夜;一起努力、一起打拼,是一份可遇而不可求的幸运与幸福。
带着这样的幸福感,她拼尽全力地学与做。慢慢地,她褪去初入职场的青涩,工作逐渐得心应手,个人逐步走向成熟。一个人的快速成长不会局限在脚下的土壤一成不变。从报关部办事员到国际货代部负责人,面对岗位的变动和角色的变化,她把压力揉碎化为丹药独自咽下。她知道,前面有更广阔的道路,路上不止有鲜花也会有荆棘,路上会看见风景也会经历风霜。然而,她想做一个勇者,捧着一颗无无所畏惧的心带领团队勇往直前。
对于业务部门而言,业绩来源于客户。怎么找到客户?如何积累客户?她觉得信息搜集至关重要。只要平时多听、多看、多留意,跟朋友多叙叙、与同行多聊聊,对于敏锐的人而言,总会在不经意间嗅出商机、找到客户。这么多年来,沈秋萍要求自己每月积累2-3个客户,而维系客户情感靠的是真诚相待。对待客户,虚情假意行不通、觥筹交错靠不住,只有捧出自己的真心才能换来客户的真心。她说,真正想客户所忧、解客户所难,才会跟客户之间建立一种牢不可破的关系。
部门有了稳定客户后,公司顺势而行让国际货代部尝试陆改水、沪太通等新模式。面对新的课题,沈秋萍又兴奋了。她一直觉得挑战不可能的任务,其乐无穷。不清楚模式特点怎么办?查资料。她搜罗并打印厚厚的一叠资料逐字逐句地啃,直到学会弄通。不知道模式运作怎么办?问同行。经过多方打听,她知道上海和宁波已先期尝试,虽然与苏州的情况有所不同,但是具备融会贯通这种能力的人总会在别人的经验中找到有迹可循的路径。
新的业务要尝试,传统的业务也要拓展。出差,成了沈秋萍的日常。对空中飞人的认知,不常出差的人可能会露出艳羡的眼光;然而对于时常出差的人而言,才知其中的艰辛。当我问她是否觉得常常出差照顾不了家庭而觉得愧疚时,她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她说,家庭的支持是她工作的动力,对孩子而言看到妈妈为工作全力以赴是一种无声且最好的教育。我问她觉得自己辛苦吗?她的回答再次让我出乎意料。她说,跟外派的同事以及出差频率更高的同事相比,一点儿都不苦,因为他们付出的更多。听到这句话我心涛翻涌。跟安逸的人相比还是跟精进的人相较,决定着自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作为部门负责人,她深知个人的力量有限,带好团队至关重要。她认为,有任何困难自己先上,以身作则、身先率人,才能给团队成员足够的安全感和十足的信服力。每次遇到问题,她在办公室只批评事、不针对人。事后,她会把犯错的伙伴叫到会议室面对面地分析问题。她说,只有给工作伙伴留足面子并帮助他们成长才能聚心聚力。
毕业至今,17年光阴飞逝。我好奇一个人扎根一个企业、一个行业深耕坚守的原因。她说,因为爱上交运,所以不曾想要离开。交运是一个怎样的团队?为何对她有如此强烈的吸引力?她说,在交运时时刻刻被一种不服输和不怕难的团队精神所熏陶,潜移默化中人会变得向阳而生、无惧风雨。爱尔兰诗人罗伊·克里夫特写过一首名为《爱》的诗,开头两句是:我爱你,不光你的样子,还因为,和你在一起时我的样子;我爱你,不光因为你为我而做的事,还因为,为你我能做成的事。我想,这两句诗不仅适用于爱人之间,也适用于投契的员工与公司之间。最好的公司,一定是给予员工充分的尊重、充足的养分和充实的历练,从而彼此吸引、相互成就、交融成长。
我问她今年设定了什么目标。她说,带领团队完成并超额完成部门指标。语气的坚决和眼神的坚定,让我在她的脸上看到了夺目的光芒。两个小时的采访,她语气平淡、语言简练,但是所讲的内容含金量极高。一些超出预期的回答让我忍不住拍手叫绝。有人说,语言是思想盛宴上撒落的碎屑。我从碎屑中窥见了她闪现出的独具智慧的思想。我固执地认为,表达清晰、逻辑缜密又言之有物、言之有理的人,一定具有阅读的习惯。果不其然,她爱看书,尤其爱看历史类的书籍。读史让人明智。我想,她言谈举止的得体和待人接物的智慧,既有书中的所获,更有书外的所悟。
她是沈秋萍,一个永远热忱的物流部门的负责人,一个永不止步的物流事业的追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