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1日,香港中环林立的写字楼中的一座,货拉拉(Lalamove)成立。
货拉拉创始人兼CEO周胜馥(英文名:Shing)的履历中,并没有物流的痕迹,但彼时正是移动互联网云涌潮起之时,物流恰好是一个可进入的敞口。Shing说当时愿望朴素:“希望香港能出来一家成功的互联网创业公司“,真正进入物流这个略显传统的行业后,移动互联的威力很快显现——”希望货拉拉的出现,能对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同城货运行业有一些影响和改变。”
在香港当地有句俗语:“少时不读书,长大做运输”,Shing 极其不认同这句话。曾为斯坦福学子的他,书自然是没少读的,但却依然投身于运输事业。他从来不认为做运输是什么卑微的事,这一点也贯彻到货拉拉后来的企业文化中。他一直强调,要让货拉拉司机师傅工作和生活都有尊严,有面子。
2013年那个年代,传统物流公司占据了长途落货配送的主要份额。中国内地市场“最后一公里”的概念还孕育未成,在城市内,无论是 To B 的商配还是 To C 的宅配,整体上都不够成熟,成本高昂却效率低下,降本增效势在必行。
聚焦到货拉拉的创业之地中国香港,同城货运还是寻呼台的时代。用车时,需要先打电话到寻呼台,然后再由寻呼台安排车辆,寻呼台有N家,这家不行就找下一家,一到高峰期或是偏僻点的地方,叫个车难上加难。
货拉拉正式成立后,为了保证初代的 App 如期上线,程序员们被关在一个民宅的房间里,每日与代码和泡面为伴,用了近八周的时间最保证 Beta 版的 App 如期发布。 虽然这个 Beta 版的货拉拉 App 不时“罢工”,但终究算是完成了从0到1的积累。
万事开头难。2013年12月,几位创始员工“男扮女装”出街为App做宣传,目的仅仅是为了吸引路人的注意力,进而介绍产品。经费紧张没钱拍广告,联合创始人谭稳宝(英文名:Matthew)就亲自上阵,踩在两辆货车上,舞着大旗拍摄了一部搞笑主题的TVC,这部 TVC 在 YouTube 上爆红,播放量超过100万。Lalamove 在香港的业务越来越红火,当然不止是这部广告的原因,更得益于“互联网+同城货运”模式在香港的高度适配,Lalamove不但解决了物流环节中最复杂的“配”,还将信息整合后透明化,叫车用车效率大大提升。
(联合创始人Matthew出演早期广告)
初创团队开始讨论北上进军内地市场的可能性。终于,在2014年12月,货拉拉北上进去了内地,最早落地的,便是广州和深圳这两个华南重镇。初期,货拉拉的模式并不被司机师傅们认可,产品总监 Joel 为了取得司机们的信任,跟几十位司机成为了好兄弟,经常一起“混迹”深圳和广州市郊的大排档。
2014年,传统的同城物流市场,有专门做商配的,解决从工厂到仓库、到门店甚至到商超、便利店的渠道,也有专注做宅配的,解决货物到户的渠道。而像货拉拉一样的“互联网+物流”城配企业,多数选择是两者兼顾,C 端做宅配,B 端做商配,货拉拉与竞争者们服务的客户类似,但在赛道选择上会更专注一些——瞄准了城配的大件重货运输,而且只做即时和整车配送,模式简单,扩张极快,这也吸引了资本的注目。
在2014年,做 O2O 的公司想要融资是一件十分轻松的事。互联网+模式在中国大陆正以横扫之势,试图改变人们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同城客运方面,滴滴和快的还没有合并,在增量市场上酝酿着充分竞争,货拉拉作为网约货车,也正是在那时候融到了第一笔钱 —— Pre-A 轮,1000万美元,清流资本领投,Mindworks、零一创投跟投。Shing 回忆 Pre-A 轮融资的场景时,说:“在我做路演介绍货拉拉的时候,投资人表现得好像没什么兴趣,有些心不在焉,我以为这次肯定没戏了。没想到,出去坐上出租车,还没回到酒店就收到了投资人的消息,确认投资。” 清流资本参与了货拉拉多轮融资,后期还有概念资本、襄禾资本和顺为资本等机构加入。
(Shing在货拉拉B轮融资发布会)
资本的助力和飞速的扩张,“货拉拉们”的体量呈指数级增长,2015-2016,货运O2O曾经历过烧钱大战,死伤无数,到2016年年底,真正能沉淀下来的已经所剩无几,无论是货拉拉还是仅剩的几家竞争对手们,都选择专注于精细化运营。大家都意识到,这不是一个烧钱能烧出来的行业,而蛋糕还很大,天花板还远远没有被触及。
经过2年时间的持续发展扩张,货拉拉对于中国大陆的同城货运行业的改变是巨大的,原本数量众多的黑车,因为拉不到活逐渐退出市场,而货拉拉司机也成为了一种全新的职业模式。
怎样才能将这种方便快捷的货运方式触达更多人?对于货拉拉来说,答案一直都很简单——中国大陆和海外双向扩张。从 2014年7月起,Lalamove 就已经陆续登陆了新加坡、泰国、中国台湾在内的多个海外市场,在验证商业模式和站稳脚跟后持续布局——2016年10月,Lalamove登陆菲律宾市场,2017年和2018年又相继登陆了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市场。到成立五周年之际,货拉拉已经在港台和东南亚开城9座,加上中国大陆,业务覆盖了 135 个城市,全球注册用户达到了2000万,注册司机数达到了300万。 App语言达到了目前的7种之多。
(货拉拉在越南的摩托车)
在东南亚市场,货拉拉面临着与本土企业的竞争。所以其在本地化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与宜家、Line 等海外巨头保持了良好合作渠道的同时,还加入了符合东南亚当地特色的货拉拉摩托车,业务不仅仅再覆盖同城即时配送的叫车平台,还扩展到了即配 C 端需求上。在整个东南亚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的时候,大量社会运力还没有得到充分释放,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旦社会需求增长,同城货运刚性需求的特点就会被完全激发出来。那时竞争将从表层转向深层,本地化、精细化的运营,便能发挥效果。
几乎同一时间,中国内地市场方面,货拉拉的业务维度也逐步丰富,开始试水合作购车业务。2017年11月,货拉拉合作购车业务卖出了第一台货车,截至2018年10月,合作购车业务已经覆盖14城。2017年12月,货拉拉企业版上线,业务对象也从原来的以小 B 端和 C 端用户为主,开始向中 B、大 B 端拓展。
(货拉拉企业版界面)
在未来,“互联网+同城货运”市场仍然具有极大的想象空间,货拉拉 CEO Shing 用一封《五周年致员工一封信》写出了对未来的期许:“我们相信有一天我们会变成拉货的代名词,让所有人想起拉货,就想到货拉拉。我们不仅要在中国做到,我们还要在全世界做到。当你需要别人送你东西的时候,你不说Deliver it to me, 你会说 Lalamove it to me…….”
此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罗戈网立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