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享会”现场
在历时近4小时的头脑风暴中,如意仓CEO吴军旗先生以《以商品为中心建立仓配网络》为主题做了分享。
以下为吴军旗先生演讲实录:
2004年的时候,在物流行业的从业人员中,如果有人说自己是清华毕业的,或者是博士、硕士,一定会被大家认为不正常,因为实在凤毛麟角,几乎没有。当时从事物流行业的人,会被认为是码头工人、货车司机、仓库保管员。但是今天物流行业已经变得炙手可热。为什么我在开头会说这个话题,我觉得随着贡献的提高,物流人的社会地位也在提高,也证明了物流在零售业中的重要地位。
吴军旗先生演讲现场
各渠道货品的区隔是导致我国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主因
我国当前的物流业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我们的运输单价是全球最低的,人工工资相对较低,车辆满载率几乎是全球最高的,以此计算社会物流成本应该是比较低的,但实际上,物流占GDP的比重达到15%左右,比欧美发达国家高5-7个百分点,为什么呢?其根本原因是我们的物流结构存在问题:我们大部分物流公司都是以运力来搭建网络,追求个体的车辆饱和率和满载率,在单环节上追求成本的极致,价格战长期处于白热化,忙忙碌碌毛利极低,但在另外一个方面,大部分商品在不规则的调动过程中被重复地运输,这就是物流占比高的主要原因。
物流是商流的载体,近年来,我国的商品流通发生了一个巨大的变化,即以工厂为核心向以消费者为核心的快速转变。在以工厂为核心的时期,多级分销是商品交易的主要形态:商品经过代理商、经销商,再到区域零售商,最后到消费者手里。商流和物流是一体的,随着商品的交付,物流的交付也在同时进行。商品沿着单一的渠道方向,从上游到下游单向流动,整个物流是树状结构的,枝叉之间不相往来,这种结构带来的结果是时效低、库存高、周转慢、成本高。而以消费者为核心的时代,就如同我们当年的闭路电视向电视点播的转变,消费者和商家之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信息和诉求能够快速的上下传递,这对零售和物流带来的要求就必然是:销售层级越来越少,渠道裂变越来越多,系统互联越来越强,数据越来越发挥巨大的作用。这种变化给我带来的直观感受就是,新零售的形态越来越多。从电商开始,陆陆续续出来了团购、直播、平台促销、定向零售、社区零售等等,数据和流量成为零售竞争的核心……新的零售形态必将要有对应的物流服务支持,因此,物流业也必须在数据应用和运营方式上作出快速的调整。
现场嘉宾提问
零售形态的裂变和快速响应,使得物流在供应链环节的参与度更高
互联网的到来把信息通道串联在一起,要把上游、中间和下游打通,才能真正服务好消费者。所以渠道的裂变随着互联网的升级,将会产生更多的通道。现在每一年都有新的渠道出现。互联网其实是把数据集成起来,给细分客户做定向服务。
网赢如意仓最大的仓一天能发一百万件左右的商品,单均20订单行,70PCS。我们在全国做了七八个这样的仓,这种订单与我们传统的订单最大的区别是:它既不是传统的B2B(整箱发货),也不是电商的B2C(电商包裹),它所对应的是满足快速补货的门店、杂货店或平台JIT订单,它们最大的特征是商品拆零比很高,补货时效快,其背后的逻辑是通过数据化来对应消费者的精准需求,而不是传统的习惯性补货。以门店为例,门店的零售系统首先要对周边居民和流量人群做数据画像,分析流量人群的消费习惯,以此进行商品成列,用数据调整补货量和时效,提高同类新品的上新速度,从而进行精准的零售,提高达成率。这就是互联网对零售和对应物流的改变。
现场嘉宾提问
以前,零售运营也好,物流运营也好,都是以运营为核心,这样的物流叫合约物流,上游告诉下游这么办,下游企业只要这么执行就好了——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新的以消费者为核心的时期,上下游的信息在不断的互动,需要根据市场和消费需求快速做出反应,物流除了完成商品流通的递运过程外,更要随时满足零售形态的变化,并主动参与零售的调整过程中,而不是被动的执行——这是重要的改变。
未来会有更多类似于网红、直播这样的渠道呈现出来。渠道的多样化、扁平化是以消费者为核心的时代主要特征之一,物流形态也会随着这个裂变而改变,未来的物流甚至要反向指导上游,对全端商品布局或生产安排提出建议和指导,从而确保整个供应链系统的协调一致。
把区域运作和商品热度结合起来做物流优化
我认为未来物流的变革至少有三个方面:
第一、要以运力为核心过渡到以商品为核心。
第二、用独立的库存向协助式库存转变。全渠道的订单统一管理,BC同仓,共享库存,很多企业都会将原来分布于不同渠道的库存统一管理,并按区域渗透率和流动性进行商品布置。
第三、单点信息化向系统智慧互联转化。以前物流的KPI考核指标是事后的监督作用。现在要满足消费体验和个性化需求,必须关注过程,通过系统互联,数据互通,从而达到全程可视,应对随时变化的需求,厂家或者经销商也可以通过系统数据实施监控物流运营过程和市场反馈的信息,以便快速调整。
吴军旗先生与现场嘉宾交流分享
欧美国家较早的实现了从DC到RDC、HUB的区域性商品分布,但并没有考虑末端的商品流动性,区域渗透和商品热度相结合逻辑是:流动性越强的商品尽量进行前置化,而流动性不高的商品只要区域分布就可以了,所以要形成一种观念,并不是所有的商品都要求当日达或次日达这种时效,不同热度的SKU有不同的时效要求,过快的时效反而会牺牲成本的,而且前置的商品(HUB仓或前置仓)并不一定需要通过区域仓过渡。通过这一系列的改变,降低供应链整体库存,提高前端的整车到达率,中间的整箱入库率和末端的整单送达率。
网赢如意仓将围绕为客户以商品为中心建立分仓网络这种商业模式,进行持续投入和优化管理,提高仓网的覆盖率。主要工作包括四个方面:
1、在仓网配置上,计划两到三年的时间,在全国大概一百个左右城市,建成两百到三百个物流中心,完成五百万方以上的仓配规模。
2、在业务运营上,我们按照鞋服、美妆、快消(食品、酒水和日化)、母婴等类目分事业部专业运营,不仅网络全覆盖,更要在细分类目上专业化运营。
3、整合运力资源,以商品分布的维度配置干线运输和末端配送的资源,将仓内运营和运输配送深度结合,以整体效率为基础实施数据调度,实现仓配一体化。
4、在物流技术上,我们有系统开发、智能硬件和数据建模分析三个团队做深入研发,用数据驱动物流运营,用智能化提高效率,改变劳动密集型的现状。
会后嘉宾合影留念
希望我们的改变能更好的满足新零售时代的市场需求,为大家带来价值,我们以做有思想的物流、为客户创造价值作为网赢如意仓的经营价值观,欢迎大家常来参观指导并提供建议和意见。
此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罗戈网立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