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节前夕,疫情爆发,武汉封城。市民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减少外出,杜绝聚餐,避免病毒交叉传播。“宅”成了人们主要生活形式。
而“手机下单,送菜到家。”成为市民采购首选形式。
每日不出门,躺在家中就能采购到新鲜食材,这一现象人们称之为“宅经济”。
宅经济由在家中办公、兼职、消费构成。例如我们平时点的外卖、网购和现在备受欢迎的线上买菜。
并且在“宅”的影响下出现了一些有趣的行为。
全民烘焙、朋友圈比赛做凉皮、电饭煲做蛋糕、和家人一起包饺子,国民做饭能力与动手能力增加。美团近期发布的《2020春节宅经济大数据》,鱼、虾、蟹比平时多售出3.5倍,在家更要对自己好一点。
数据显示,疫情期间盒马鲜生线上订单同比增长220%;每日优鲜交易额增加至350%;京东有家铺子与苏宁菜场也分别创下,58个团,上线9小时仓库被清空与销量暴增621%的记录;永辉超市服务到家业务单日业务突破20万,销售额也达到了2000万。
生鲜企业订单暴增、需求增加,对于生鲜产业链又有何影响?
完整的生鲜产业链可以化为四个维度,价值链、企业链、供应链和空间链。而产业链就是在这四个维度相互对接的均衡过程中形成。
生鲜产业链将上游农产品与下游终端消费者相连接,起到一个上游向下游输出产品与服务,下游向上游反馈需求信息的作用。促使生鲜食材交易更符合与满足终端消费需求。
疫情之下,出行受限,农产品需求增加,不仅仅是买菜成问题。
同样为做好疫情期间的防控工作,农产品也面临出不了“家门”、滞销、将烂在地里的尴尬情景。
造成农产品滞销的主要原因有一下三个:
一是,疫情暴发后,各区域开始实行道路交通管制,许多从乡县通往城镇的道路交通被封,生鲜农产品运输不出去;
二是,原有的收购商暂停收购,收购商旗下员工,春节期间返程回乡过年,虽然留有一定的人力和运力做好春节假期值班工作,但面临巨大需求之下,现有的人力和运力也难以满足运作需求,且员工复工也成难题;
三是,受“华南海鲜市场”影响,人们对于批发市场脏乱差的情绪不断放大,质量与安全性受质疑。原有传统线下销售渠道,批发市场与农贸市场,为做好抗“疫”,暂时关闭。
从以上原因,我们可倒推得到一个现象:即便是在经济、互联网的推动之下,去中间化的TO B生鲜配送与被各大投资人看好的TO C生鲜电商高速发展,但传统线下渠道仍然是生鲜产品的主要流通渠道。
在艾瑞咨询数据中也表示出,早在18年,我国的生鲜零售渠道,农贸市场仍然占大头,为56.1%;商超占38.8%;电商渠道才占4.1%;再是其他的个体经营户,比如社区里的生鲜水果经营户,占1%。到19年,生鲜电商也才增长到6.3%。
所以当面临道路交通受阻,传统线下销售渠道受限,农产品便呈大规模滞销的局面。也表明遇突发情况,传统生鲜产业链难以支撑农产品的流通与销售,也不能做好上游农产品与下游终端消费需求对接。
在此背景下,生鲜产业链发生改变。
1.加速、扩大线上化
当传统线下流通渠道,实现不了农产品流通与销售时,农户与基地急于跳出传统流通路径,连接线上。
生鲜电商平台则成为农户售卖农产品的主要渠道。
2020年春节期间,各大电商平台纷纷为滞销农产品开通绿色通道。
吉仓商贸
蔬东坡合作客户贵州“吉仓商贸”,在疫情期间为农户提供“上门收购”服务,打通供应链,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助力扶贫。同时为贵州市民提供“送货上门”“无接触式”配送,做好疫情防控保障民生物资,抓好脱贫,助力经济社会实现稳定发展,被贵州日报报道表扬。
京东生鲜
率先开启“全国生鲜农产品绿色通道”。帮助四川省金堂县,10000亩滞销不知火丑橘,进行线上售卖。仅仅开售5小时,就售出40万斤,解决1.3万名农户的生计问题。
阿里
推出的“爱心助农专线”。今年海南乐东的哈密瓜是丰收年,但是受到疫情影响,10多万亩的哈密瓜不能及时采摘、出售,许多已经烂在地里,损失不言而喻。阿里通过自身多样化的电商平台与物流渠道,助销海南乐东哈密瓜,3天买空500吨海南滞销蔬果。
苏宁拼购
18项助农措施。以苏宁流量+直播带货的形式进行农产品销售,每日助销江宁草莓2000斤。
生鲜电商平台通过供应链、物流与线上销售模式,帮助农户打通农产品交易壁垒。加速农产品流通线上化与广泛化进程,增强农户线上销售意识。
同时通过疫期生鲜销售数据,试探到生鲜农产品的市场供给量、消费者需求量与购买能力。
2.生鲜速食化
在国内,国人一直对西方餐饮的认知都是“快餐”“速食”。而国人对餐饮的追求讲究新鲜,食物都得在出锅后马上食用才健康。
但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90、00后成消费主力军,方便速食的受欢迎程度逐年上升。第一财经和天猫平台2019年《线上方便速食行业趋势洞察报告》中,单天猫平台方便速食的销量呈逐年扩大化。
疫情又恰逢春节时期,往年都是下馆子吃年夜饭,今年要动手下厨房。为减轻做饭负担,半成品预制菜成热销产品,只需微波加热就可食用。
最常见的速食商品,广式腊肠。部分生鲜/食品企业对其进行产品升级,做成广式腊味炒饭,既可以解决家庭需求,又能满足复工后企业的用餐需求,方便、好吃还安全。在销量上,也是比同期单日提升40-50倍。
各平台在生鲜速食化上也快速做出行动:
苏宁发布“千家万户”计划,招募预制菜品牌入驻苏宁小店,丰富熟食与半熟食品类,现已面向全国10000家企业实行招募,已有蜀海、周黑鸭、小南国等加入计划。
京东生鲜发布“餐饮零售发展联盟”倡议,邀请餐饮企业加入联盟,将食堂菜品在保障安全与健康的前提下,做成美味方便的“速食”,通过线上渠道销售到全国各地。现已有200多家企业报名,100多家企业入驻。
而半成品预制菜有“简单高效、方便快捷”的特性,即便在疫情过后,仍会有很大一部分用户继续食用。还可推动生鲜企业与加工厂商扩充商品品类。
在生鲜产业链加速线上化与生鲜速食化的变革之下,生鲜企业要如何应对?
增强全渠道能力
疫情促使“线上采购”成刚需。面对突然到来的巨大、免费流量,并不是所有企业都抓住了。部分生鲜企业接住机遇和风口,订单暴增,分得红利,而没有到家能力与线上平台的生鲜企业被打了个措手不及,错失良机。
生鲜企业在发展中应该寻求多元化发展,以应对不知何时到来的危机、挑战与机遇。
早在17年,拥有4500家线下门店的“百果园”就开始利用o2o模式,将线上业务与线下业务进行融合。到19年,线上电商业务的销售额已经占到总体销售额的25%。
不仅在疫情爆发后,线上业务弥补了线下业务的亏损,同时还抓住流量风口,自营电商呈现2.5倍增长,小程序订单呈5倍增长。
为助力生鲜企业多元化发展,谋求新生。蔬东坡为企业提供线上服务平台与管理系统,社区生鲜电商系统、生鲜配送系统、生鲜收银系统全方面满足生鲜企业需求。
加大生鲜供应链能力
面对突然爆发式增加的订单,生鲜食材供不应求。生鲜企业要如何保证食材不断货?
九曳供应链的云仓系统值得借鉴:
一是,生鲜食材可放入各地云仓进行储存,降低损耗;
二是,全国不同地区的库存可以对各渠道进行及时补货,满足消费需求。
从产地将食材调往分仓,一个可以使供应链线路缩短,降低成本;另一个是可以满足资源的合理调配。
打通下沉市场
下沉市场在近几年被越来越多的平台、企业关注。下沉市场在人口数量上,是一二线城市的2倍;在GDP总量上,长尾下沉市场也不逊色于一二线城。
京东为打通下沉市场开放社区团购平台-京东团盟,且在此之前团盟联采仓已在山东各地开仓。而联采仓就是京东为做社区团购所提供的供应链支持,支持商品铺货入仓、先售后采,滞销商品无条件退货。
团盟开启后在各地铺展速度极快,迅速打通乡县级下沉市场,所以在疫情肆虐时,京东供应链供货仍然十分稳固。
做好用户留存
疫情使用户形成“线上买菜”的消费习惯,产生可以在线上买菜的消费意识。但是要做好疫情过后的用户留存还是得靠服务。“更好、更快、安全、及时、方便、优质等多方面”
正常情况下的用户留存,用户在平台连续消费3次以上,基本可判定为稳定客户。在特殊时期,主要还是以养成客户消费习惯为主,不要过多干预用户消费行为。
生鲜企业需保证物资充足不断货,物有所值、安全健康,品类齐全、可供选择多样、配送及时。
生鲜速食差异化
生鲜速食商品越来越受到大众欢迎,在此次疫情中,销量也较为突出。生鲜企业若有加工条件,可尝试做半成品预制菜,丰富企业sku种类,给予消费者更多选择,拉开企业竞争差异。
经过加工后的食材,不管包装上还是口感上都会有所增加,生鲜企业在定价时,单价自然会比未处理过的商品价格更高,毛利也会提升几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