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工业企业全球化深入布局,生产系统所面临的挑战也随之加剧,需求变化、环境复杂、成本上涨,种种挑战提醒企业,传统的产能驱动型增长难以为继,精益化生产管理势在必行。这是全行业的挑战,也是企业革新的契机。如何构建精益协同的生产体系,调和效率、成本和质量这组“不可能三角”的深刻矛盾已成为行业转型升级的核心,也是影响企业发展的分水岭,对于生产基地(群)的全新“绿地”建设与既有“棕地”优化均具有长远意义。本期,罗兰贝格将聚焦生产系统设计,针对多地域生产布局的工业企业,重点探讨如何优化生产、成本与质量管控能力,统一协调管理标准与操作实践。
长期以来,企业发展壮大由产能扩张驱动,因此,在生产管理环节,扩产与降本成为核心命题,如何扩大生产网络、获取低成本生产要素、在成长型市场就近发展物流网络,成为生产系统管理的要点。
时至今日,企业发展已由单纯的产能驱动转为效率驱动,“增效”随之跃升为生产系统管理的新核。因此,企业迫切需要更新生产管理观念,完善生产系统设计,打造精益协同的现代生产体系、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并提高资源产出率,从而构建效率驱动型增长模式。
生产系统设计需要明确生产管理的核心理念、制度体系及配套的工具方法。此外,公司战略及业务发展目标也是完善生产系统设计的必要前置输入。在深度了解顶层战略及业务发展诉求的基础上,罗兰贝格旨在帮助客户统一产能和效率标准、引入行业最佳实践、调控整体资本支出、生产网络中的资源分配,助力企业构建精益协同的现代生产系统,在效率驱动型的商业竞争时代,构建新的战略优势。
图一:生产系统范畴及核心要素
立足悠久严谨的德国工业管理文化浸润、丰富的项目经验和深度的行业洞见,罗兰贝格认为,全球领先的生产系统往往具有以下三方面特征:
以客户为中心:即拉式生产模式,根据客户需求,触发上游材料和物料流动,生产数量等同于库存提取量,且与客户需求量保持一致;生产水平遵循客户需求节奏,尽量降低库存水平、缩短交货时间;
高产出、高效率:一方面,单件流生产方式可有效提高生产效率,生产流程之间转发单个零部件、无需存放,零件将沿着工序直接进入到下一步操作中,下游流程可直接进行处理,消除过程存货。另一方面,生产运营中的浪费控制,是实现高效的重要抓手,常见的八大浪费包括即生产过剩、等待、搬运、不良品、员工潜能、操作、过渡加工及库存浪费;
标准化、规范化:针对多基地、尤其跨国运作的工业企业而言,需要确保全球各生产基地的管理一致性,通过设计持续改进的管理体系,对质量(投诉管理、废品率等)、成本(产能、设备综合效率等)、员工(合理化建议、考勤等)、物流(库存、货运等)等维度形成标准化管理。
工业领域细分行业繁多,生产工艺各不相同,企业发展情况各异,要在生产系统转型中获取最大的价值,需要的不是“万金油”式的解决方案,而是基于公司个性化诉求量身定制的生产系统优化设计方案。
因此,在项目中,罗兰贝格充分倾听客户发展诉求,整合专业手段和创新工具,打造均衡、个性、创新、落地的方案组合。具体来说,罗兰贝格生产系统的设计与落地将包含三大模块:
现状诊断:通过数据分析、访谈研讨、行业最佳实践对标等手段,对产品、设备、工作流等要素全面诊断,识别需要重点优化的生产领域
方案设计:以客户导向、高效化与标准化为原则,针对识别出的重点优化领域开展设计,明确生产管理的制度体系与方法工具
方案实施:制定具体的推进时间表及实施管控机制,明确各方职责分工与绩效体系,以及落地具体的设计方案
图二:生产系统设计方法体系
罗兰贝格具备久经验证的方法工具、专业知识及成功经验,已为国内外上百家工业企业开展生产系统设计,覆盖能源装备、电气设备、汽车、轨交、电梯、钟表、化工、医药等行业,遍及选址、生产改善、生产管理等细分领域价值链上下游。
图三:生产系统设计典型案例
罗兰贝格曾帮助某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优化全球生产系统,项目覆盖全球逾35家工厂。项目启动之初,该企业尚未形成明确的生产管理体系,只依赖基本的生产操作规范,内容多年未更新且执行效果一般。罗兰贝格帮助客户构建卓越生产管理体系,并为工厂培养一批精益管理人才。主要的项目进程及实施效果:
进行现状诊断,根据客户特点选取相应的生产系统设计工具,在与行业标杆的生产系统进行对标的同时,分析客户需求和潜力,确定具体的生产管理原则和管理制度,帮助客户提升~15%的综合生产效率;
开展工厂内部人员培训,以适用于该企业的工具方法作为教材,培训内部生产系统管理及精益生产人才。
在这个价值为王、精益转型渐成主流的时代,不变的是价值,变更的是方法。罗兰贝格结合国际领先实践与本土深度认知,有效协助中国工业企业的生产系统设计,将客户导向、高效化及标准化植入待建设或运营中的生产系统,沉淀固化成具体的管理体系与制度、配套工具方法,助力客户在持续改变的环境中,不断构建新的竞争力。
下一期,我们将介绍工业企业在生产系统中数字化设计的方法与工具。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