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环球物流咨询
综述
生产物流规划是物流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生产物流布局是生产物流规划的重点之一,其中的实体、设施、功能区的关系确定了,规划的大方向也就确定了。生产物流布局的重点是根据实际的情况对实体和设施进行拆分,构建为合理的“单元”,然后进行系统化的分析,最终结合定性与定量的方法,构建出几种方案,最后进行评价决策。
方法论框架
研究对象
生产物流中的研究对象是聚焦于物流功能区如何布局到固有或者将要建设的设施中,那么可以将对象这个部分主要分为实体和设施两个部分。实体可以包括车间、仓库、作业功能区等部分,根据具体的需求进行实体的细化拆分。但是实体拆分精细度也影响到规划的结果,如果过于粗放,会影响到规划的效果,达不到实际想要的目的,如果拆分得过于精细,也会增大运算的难度,在影响到规划效率的同时,也不一定所有拆分出来的小模块符合未来的真实场景。因此,相对准确的确定对象精细度和数量,是合理物流布局规划的良好开端。
输入
输入部分可根据研究的物流场景进行优化调整,比如SLP的规划方法中,输入主要是P(产品)、Q(数量)、R(路径)、S(辅助部门)、T(时间),但是这个输入条件更多的应用于工厂布局中,在具体的物流布局环境中对其进行合理调整,如修正为:流向、流量、距离、批次、面积。
1、物流量:
根据物流单元统计物流量,标准化程度高的行业相对比较容易统计,大多数物流环境很难完全准确的统计出物流量,在无法准确统计出物流量的物流环境中建议可以模糊处理,比如通过现场作业情况采集数据,然后根据需求进行估算。
2、物流流向:
物流流向是基于流程和动作导出的实体间的关联性,设施或功能区连通的方式越多,物流的流向越复杂,物流流量和流向结合便形成了物流场景中的物流网络。
3、距离:
设施间或功能区之间的距离是定值,也可以看成是路径距离,距离是量距测算中的重要参数,在本方法中,距离的测算建议是采用设施的几何中心作为测算点。
4、批次:
不同的实体(车间或者产线)根据工位设置、工艺设计、生产节拍等方面的需求,导致物流供给的批次不同,不同的批次下对于不同功能区的物流量距计算差别会成倍数的变化。
5、面积:
实体的面积测算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根据未来的产量增长导致的线体数量增长来确定设施或功能区的面积,另一方面如果设施环境已经固定,便需要根据设施的限制条件,对实体进行拆分,匹配设施环境。
6、构建模型:
工厂场景模拟图形
实体抽象为网络图:
运算逻辑
1、根据约束条件,将固定不可变动的实体位置优先布局(ST);
2、根据设施环境,将实体进行拆分(S);
3、每一个实体都有自己的物流量属性(Q);
4、根据生产环境对实体构建不同的配送批次(T);
5、对设施编码,每个设施到每个设施的距离形成矩阵(D);
6、将实体与设施进行组合;
7、根据关联关系计算组合下的原料入库物流量距(R);
8、根据关联关系计算组合下的成品入库和成品出库的物流量距;
9、求和计算一种布局组合下的物流量距;
方案输出
在这样的逻辑下,根据组合的数量可能输出数十万种的布局可能性,为了简化组合数量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构建几个大原则,对方案进行优选。
比如优先从空间利用率的维度进行优先考虑,把仓库设在最具有空间高度的地方,再如通过对物流量距进行排序,选出量距值在前10%的布局方案,或者从生产管理便捷性的维度设定一些关联性高的实体在相邻位置的布局方案,等等。
这样布局方案的数量集中在可接受的数量范围内,再通过打分或者直观判断的方式进行筛选,选出10种以内的方案。
评价
构建评价矩阵,再对剩余的方案进行系统性的评价,评价维度可根据项目实际需求构建,比如物流效率、面积利用率、易于管理、可扩展性、可参观性、搬迁成本等。
此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物流沙龙立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