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起,“活下去”成为很多快递人的共同判断。
在这些充满无奈的叹息声中,或可读出些许告别前的无奈、哀伤和不甘,但必须要认识一个现实:快递江湖的市场之争,已经由“循环赛”进入到“淘汰赛”。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如何理解这个进阶和变化?取决于市场供需的转变。
增量市场主导下的竞争可以视为“循环赛”,玩家们虽然也有拼杀,快递平均单价即便每年都在下降,但基本上大家都还有饭吃,只是吃得饱不饱、好不好的问题。
进入到“淘汰赛”阶段后,增量市场放缓,价格越打越低的情况下,玩家们为了生存必须要持续扩大业务规模,于是对存量市场的争夺越来越激烈。尤其是头部的几家巨头上市以后,这种趋势更为明显。
以今年为例,来看几组数据——
十年时间,全国快递业务量(包裹数量)从2009年的19亿猛增到2019年640 亿,复增率达42%;而同期线上零售额的复增率为45%。据国家邮政局预计,快递行业将在2020 年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18%。
不过,我们也可以看到,自2017年以来,中国的快递业务量增速已经在明显趋缓,主要是由于当前国内快递行业业务量基数巨大,以及民营企业在经历了多年的“跑马圈地”后基本完成势力割据。
另外,从图中不难看出,与行业平均增速放缓的趋势“截然相反”,除了顺丰,三通一达和百世的业务量基本都保持了35%以上的高增长。
另外一个值得参考的同期数据是,快递业务增速和实物网购增速,目前我国网购规模增速基本与全国快递平均增速持平。
将这些数据对比,可以看到什么?
一是增量市场,尤其是网购带来的电商件,基本都被排名前六的通达百世和顺丰吸收殆尽;
二是在充分消化增量市场的前提下,六大快递(三通一达+百世+顺丰)对存量市场的争夺也越发凶猛,比如2019年,我国快递行业CR6高达约79.%,其中“四通一达”的市场份额均超过10%,行业集中度非常高。
双重夹击下,中小玩家陆续出局:全峰、快捷之后,国通、如风达、安能快递等黯然退场,其他几家仍在坚守的,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未来能否独善其身,还得先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未来,中国快递的市场份额会越来越集中,不会有这么多家,也不会像现在一样这么均衡。效率高、服务好、有持续盈利能力的企业,市场份额一定会变得更多。”
这是2018年11月中通快递董事长赖梅松在接受新京报专访时对中国快递格局未来的一个研判。
在他看来,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不断竞合的结果。比如,中小快递企业将最先出局;新入局者的机会也不大,因为“快递是要用时间换空间的一种模式”;巨头之间重组的可能性基本没有,只会洗牌。
淘汰赛就是这么残酷。
群雄争霸,现金为王。
理清了当前所处的行业环境和时局,我们再来解锁文章开头提到的问题。为了打赢接下来的“淘汰赛”,或者说确保不出局,快递巨头们自去年开始就在密集谋划同一件事——募资。
进入2020年后,巨头们对资本的渴求和追逐未有丝毫减退与松懈——
✦“快递一哥”顺丰在年初发公告,发行第一期超短期融资券(疫情防控债)5亿元,境外全资子公司SFHI在境外公开发行7亿美元债券,其子公司顺丰快运获得3亿美元的可转债融资。
✦“通达系老大哥”申通也不敢(甘)落后,5月12日消息,申通快递发公告称,发行5亿债券,5月13日起挂牌深交所。
✦“保二争一”的韵达前几天也发了公告,7月13日,韵达股份发布公告称,拟发行20亿元中期票据和20亿元超短期融资券
✦专注大件快递的德邦也在7月份发公告,拟发行30亿元债务融资。
……
深挖洞,广积粮。有钱不一定行,但没钱万万不行。
快递江湖当下以及未来的巨头之争,绝对离不开资本的护航,说到底比拼的还是谁的“钱袋子”更深更厚。
事实也在证明,谁的家底和钱袋子更厚,谁就在市场上更占主动,动作也就更大。
上半年只是一个开始,待下半年巨头们的各项融资到位以后,适逢旺季和双11,市场之争会更加残酷。尤其在重要的“产粮区”,比如义乌这样的快递重镇,血雨腥风式的对战不可避免。
最后总结一句:资本不是赢得“淘汰赛”的万能钥匙,但如果没有资本作后盾,恐怕连最后入场的资格都要被剥夺。
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