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8日,陈德军携申通国际高管团队进行了一次半个月之久的欧洲行。芬兰、瑞典、英国、比利时、意大利…一圈下来,除了与各国伙伴深入探讨和交流跨境寄递与国际物流产业合作发展新模式,还与申通欧洲合作伙伴达成广泛合作共识。
此行之后,占地10000平米的英国伯明翰仓配转运中心、美国纽约、洛杉矶仓配分拨中心等一系列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转运中心(海外仓)相继启用;香港、仁川、悉尼、曼谷、法兰克福、列日、罗马等全球仓配分拨中心也加快推进,以保证在年内落地运行。
一切都在既定之中。“仓”果累累护航出海,厉兵秣马的申通人,誓要大干一场。
一切又突然跳脱计划之外。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国与国之间的部分社会交流和经济往来也不得不按下暂停键。
“疫情爆发以来,冲击最大的就是跨境运力,供应链一度中断,尤其是直邮直发的模式,影响更甚。幸运的是,我们在去年布局和启用了大量海外仓。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选择把商品前置到海外仓,通过仓网解决跨境包裹的中转和递送难题。”
申通国际的朋友在跟老鬼提及这个“不幸中的万幸”时,直言这是一次弯道超车的好机会。
前天(11月4日),申通国际新址落成暨上海分拨中心正式启动仪式在上海隆重举行。许久未露面的陈德军现身“站台”并公开释放了一个重大信号。在致辞中,陈德军明确表示:要进军资本市场,让企业借助资本市场用好国际化资源,进一步发展壮大、做大做强,争取在三五年内,推动申通国际上市。
这是一次耐人寻味的表态。因为上市的前提是独立,而独立的第一步就是从当下申通快递的上市主体的业务报表中剥离或分拆。
老鬼的朋友安德华说,这是陈德军的B计划。
过往几年,在申通日常动态中有一个细节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凡是申通国际的会议,陈德军基本上都不会缺席。不但不缺席,通常会还作出一些重要的讲话和指示。
申通国际之于陈德军,分量不言自明。为了推进申通国际网络(网点、海外仓、专线等)的扩展和建设,陈德军更是亲力亲为,多次带队赴欧美洽谈合作,不遗余力。
作为“新基建”必不可少的配套设施,国际物流与全球供应链绝对是一个潜力巨大的赛道。申通想要做到的,就是在这条赛道上为自己争取一席之地。
老鬼想要提醒的是,在阿里与申通的两次资本合作中,不论是已经完成的第一笔投资入股,还是已经开始行权的第二笔“要约”收购,都不包括申通国际。
申通国际的主体始终保持着独立。
独立就是最大的想象。陈德军的这次表态,也预示着独立背后的“B计划”已悄然提速。
官方资料显示,目前申通国际服务网络已经遍及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通了20座海外仓,建立了一百多家海外分支机构,2019年陆续开通中美、中欧、中日、中马、中印等精品国际专线,同时在国内设立22个进出口口岸,实现了申通国际快递服务的全球覆盖。
11月4日的启动仪式上,申通国际董事长朱群还透露了另一组数字:今年1-8月,申通国际出口业务突破5000万单,同比增幅高达150%。
业务的稳定和爆发,无疑是最大驱动力。
根据老鬼得到的独家信息,启动仪式现场的致辞中,除了公开表态和寄望申通国际上市之外,陈德军还对申通国际的全体人员提出了另一个明确要求——国际业务在拓展业务和布局网络的过程中,要强化与国内网络的链接,尽可能“反哺”国内的网点兄弟,携手共谋未来。
众所周知,最近两年,特别是今年,通达百之间市场之争近乎白热化,价格战打到现在,很多网点可以说弹尽粮绝,生死就在一念之间。随着极兔、众邮、丰网等新军的加入,价格战的压力只会加剧和进一步激化。
深陷其中的网点,亟需突围。站在这个角度,陈德军给申通国际提的这个要求,同时也是给国内网点们指出的一条出路。
早在年初举行的申通国际2020全球网络大会上,陈德军也有过类似的表达。在部署2020年的重点工作时,他表示,公司总部将大力支持申通国际出海发展,对申通国际在海外市场的渠道拓展、品牌提升给予坚定的支持和持续的投入;通过体制机制赋能赋权,充分调动全体员工参与海外、建设海外、发展海外的积极性,真正推动出海加速发展。
这个“全体员工”里面,当然包括国内的网点兄弟。
2017年3月31日,全球跨境电子商务协会主办的外贸互联网资本化高峰论坛上,朱群在谈及申通国际的起网、组网和运营思路时曾提过“四个共享”——
✦共享网络:点、线、仓的资源都是互为支撑,最大程度提升利用率;
✦共享干线货运平台:减少重复投入;
✦共享系统:打通封闭环节,加速发展;
✦共享大数据:促进产品的研发和精准投入,为上下游更深入的合作奠定基础。
按照当时的语境,“四个共享”的指向是申通国际的所有网点和盟商。迭代到现在,申通国际的“共享思路”已经延伸至更高的层面——全面开放,与所有合作伙伴抱团出海。
在老鬼看来,开放与共享背后的“抱团出海”是申通国际不可或缺的战略组成,也是陈德军B计划提速的另一大驱动力。
具体到“出海”方式,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3月18日在《学习时报》发表的署名文章中曾详细论述过三个指向:造船出海,借船出海,抱团出海。其中呼声最高,也最经济可行的,当属抱团出海。
马军胜在署名文章中明确表示:
要抱团出海。支持邮政企业拓展商业渠道,采取双轨并行模式,尽快提高适应能力。
鼓励快递企业和电商企业携手相伴出海,通过与境外的物流、货代、快递企业实行战略联盟、投资并购等方式,畅通各类通道尤其是专线类渠道,加快海外仓建设,逐步实现弯道超车。
一个必须承认的现状是,当下全球的国际物流仍然主要由欧美物流公司控制,UPS、FedEx、DHL三家加起来,就占据了国际快递的半壁江山。这是我们的短板,也是基于国家未来发展需求必须要尽快弥补和提升的。
疫情的爆发、持续和带来的影响,更是加剧了这种可能。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各大快递巨头们也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或多或少也都形成自己的“优势区域”——除了西班牙申通激活的欧洲,中通在柬埔寨,百世在泰国,顺丰在美国,圆通依托先达国际在全球的运输体系,J&T极兔在印尼等等,都做出了一定的特色,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
问题来了:有没有可能集众家之长,以“抱团出海”的方式结成一张通达全球的快递网呢?
就像马军胜局长指出和要求的,通过战略联盟、投资并购等方式形成一个结合体,充分发挥和利用各自的优势,资源互补,打造一张独具中国特色的全球快递网络。
一切皆有可能。申通国际当下做的,就是为这种可能创造最大的条件。比如最近几年狂建海外仓的谋局;再比如从一开始就在地缘上采取了“差异化”布网策略,避开入局玩家最为密集的东南亚,转而去啃别人都不愿意啃的欧美……所有这些,都是为“抱团”式的战略互补打基础。
诚如朱群所言:未来,申通国际将以更加积极开放的心态、更加奋发有为的状态,永葆创业精神,建立和谐高效的管理团队,全力以赴按照中央和国家邮政局的指示精神,与其他企业一起抱团出海,争当试点,甘当铺路石,助力中国快递企业尽快国际化,为“一带一路”繁荣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这里面的潜台词,你看懂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