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餐饮数字化市场格局已完全陷入固化,或许还为时尚早。
既因为餐饮供给端尚未固化。看一个市场格局是否固化,要看采销两端,但当下餐饮企业的采购还是分散的,采购端的数字化比重还不高。
也因为在需求端还有增量空间。餐饮到店,及外卖订单是支撑过去餐饮企业快速发展的动能。这一块市场到当下已经实现了4-5万亿的规模,但从增幅来看,增量空间已日趋狭窄。
所以,当下的连锁餐饮企业正在寻找新的增长动能,方向就是餐饮零售化,即中食、方便菜——消费者买回去能直接吃,或简单处理就能吃的食物。
这种基于中央厨房进行标准化、工业化生产以提供更高食品安全标准,且更高性价比的餐饮解决方案的形式,在人口老龄化、单身人口增多的市场环境下,增长非常快,按日本等老龄化发达市场来看,中食业务的增长是少有能保证增长的领域,增幅远超过内食(买菜回家烹饪)和外食(到餐厅就餐)。
这就是京东最近要干的事,京东已经进入餐饮零售化赛道,近期,京东生鲜宣布要在3年内孵化10个在京东销售过亿的餐饮品牌,并带动行业打造500亿的餐饮零售市场。目前,京东生鲜方便菜品类3年销售增长了30倍。
热
餐饮零售化赛道当下很热。
很多资本都纷纷进入了这个赛道,从《商业观察家》的了解来看,这个领域的很多公司都受到市场追捧,融资相对轻松,有些标的资产,投资机构还需要抢。
这里面包含两块内容,一块是针对B端企业的采购市场,包括生鲜加工等。要实现的核心能力在于提供一整套B端企业间的服务能力。类似美国的西斯科。
但在中国,这块市场要求的服务能力可能更高,因为即便做的是B端企业,比如单位食堂、餐饮等渠道采购端,但最终还需要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饮食需求,这导致一个生鲜单品需要提供多样的供应方案,包括切丝的、块状的、不同品级的、可以油炸的、生的、熟的等等。这样才能更好提升B端企业的服务能力,同时,创造更大的毛利空间。
一块是针对C端市场,即中食、方便菜。将餐厅菜品食品化,再直接卖给消费者。消费者买回家简单处理便可食用,进而可以享受餐厅的味道,及获得餐饮大厨的体验。
这两块市场都是京东当下正在做的事情,也是京东切入餐饮数字化赛道的机会。
核心原因在于,京东切入的是餐饮采购端,以及餐饮消费端的增量市场。它做的不是一个存量市场逻辑。
以方便菜为例,为什么说这块市场代表未来呢?
方便菜能带来餐饮企业的味道,它的价格只有餐厅菜品、外卖的三分之二左右,因为是工业标准化生产,人力成本更低,且没有高昂的商铺租金等成本。
这对于消费者会有吸引力。
京东生鲜肉禽冷冻业务负责人王志强称,按现在的技术水平,方便菜基本能还原餐厅门店菜品的口味,同时,消费者在家烹饪方便菜,做出来的菜品口感,比外卖菜品要更高,因为外卖最快也要半小时才能送达,但菜品永远都是现做、刚烹饪出来的时候好吃。
方便菜还会有更好的社交属性。现在的一二线城市年轻消费者其实有居家烹饪做饭的需求,这个场景主要体现在周末聚餐,家庭亲子活动等。但是他们不会做饭,方便菜则能很好满足消费者的周末做饭、家庭亲子活动需求。同时,这也给消费者大厨体验,烹饪出来后,他们会有很强的“炫耀”欲望。
在其他场景下,老龄化,及单身人口增多,也增加了对方便菜的需求,因为如果没有亲朋分享,像单身人口是不愿意大费周折买菜做饭的,也很不方便。但他们解决一日三餐又不可能顿顿下馆子,这既昂贵也不健康,到餐厅去一个人吃饭又很别扭。
那么,更便宜,有更高食品安全规范的方便菜就迎来了机会。
这就是京东切入这个赛道的核心逻辑。
优势
对于京东而言,切入餐饮零售化这个赛道,它的优势是什么?
《商业观察家》认为,最核心的是三个层面。
一个是流量。
做餐饮需要流量,餐厅的选址都要考虑位置,要考虑流量。所以,流量成本(商铺租金)不低。
通过将餐厅菜品食品化,做餐饮零售化也是需要流量的。要能触达到消费者。要能集量,“方便菜”需要有销量的支撑才能驱动上游中央厨房的工业化生产。同时,还要放到离消费者近的地方,或渠道中,做好用户体验。
京东在这块的优势是比较明显的。因为京东拥有4亿多用户。尤其在一二线城市,它的渗透率很高,像北京的电商用户,几乎都有京东的账号。
京东也在做全渠道发展,能连接海量实体商超零售商,所以,通过京东的供应链平台,是可以进行全国线上线下全渠道分销的。
目前,发展高频的方便菜业务,对于京东而言也极具战略价值,它会提升京东现有4亿多用户的购物频次,做大单客产值和平台交易额,为京东再造一个交易场景,进而强化京东的平台能力。
同时,这种平台能力,其实也在支撑方便菜行业。目前来看,方便菜业务是需要订单、流量基础的,上游的中央厨房、餐饮企业需要“抱大腿”,因此,京东进入这个赛道会帮助整个行业做大市场规模。京东也有更大机会做出大市场。
一个是履约能力。
做方便菜的难点是品控和冷链履约能力。
这是当下餐饮企业的短板,它们投资了中央厨房,但是没有物流履约能力将产品送达,并尽可能辐射到更广大的用户群。
京东则架构了一套物流基础设施,能渗透到了县一级,它有现成的冷链能力。
这套基础设施是目前市面上其他企业还没有的,其他企业要架构出京东的这套能力,会是一个长周期的事情。
王志强告诉《商业观察家》,京东也正在架构前置仓体系。
所以,未来京东这套基础设施,其实可以组合成多种履约方案。履约时效可快可慢,可走大仓,也可以分布式运营。
一个是技术数据能力。
作为食品,方便菜有保质期压力。
这就意味着从产品开发到物流履约到销售,要做到精准,只有精准才能实现更高的动销、周转能力。
产品研发需要精准,需要数据来洞察消费需求,做到有的放矢。京东的订单是数字化的,能提供用户画像分析。
物流履约要能对接上下游两端,做到从订单到物流到工厂端的端到端数字化连接,进而做到数据的实时传递与流程监控管理,进而提升品控能力、业务精准性和快速反应能力。
京东目前在快消等领域,已经能将仓配数字化能力连接到工厂。
有了数据后,核心还需要背后的技术运营,数据需要通过技术来提升效率。京东过去在这一块的投入很大,这种供应链等技术能力也大幅提升了京东的壁垒门槛价值。
目前来看,京东的供应链能力、技术能力是能支撑餐饮零售化发展的,能解决餐饮零售化当下发展的一些痛点,进而有可能培育出一个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