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团购很火,最近又一次被顶到风口浪尖,各方互联网大咖纷纷入局。身边很多物流的朋友三句不离社区团购,希望借这股东风,可以在仓储、配送、运输加盟等方面分到一杯羹。但是在接触社区团购的过程中,越发感觉不对味。
6月,滴滴“橙心优选”上线;
7月,美团成立“优选事业部”;
8月,拼多多“多多买菜”上线;
10月,苏宁菜场社区团购上线;
12月,京东将向兴盛投资7亿美元;或2亿美元收购美家买菜。
我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一下蜂拥而上的社区团购。
人有生老病死,企业有兴盛亡衰。从互联网大佬们的发展规划来分析猜测。现阶段,资本们夸张撒钱,抢占市场,正是大家薅羊毛阶段。此阶段让大家养成消费习惯,对线上买菜产生一定依赖性。
有人会说,没关系,哪天补贴没了,我就去楼下菜市场买。可能那个时候,线下已经找不到菜市场了。
物流人知道,一个区域会存在多家物流平台网点的情况,发展到后期基本都是杀价格,有的甚至亏钱来抢客户。目的简单明确,一是养成客户发货习惯,二是耗死同行,只要两个月发不出货,指标罚款,房租水电就能让对手倒闭。尤其有实力的网点,不怕价格战,真正做到饿死同行累死自己。我们这点儿资本都可以大鱼吃小鱼,何况上百亿上千亿的资本商们。所以巨头们价格战,炮灰一定是小商小贩们。最后杀到只剩2-3家,甚至一家独大,此时才是收网抓鱼,挥刀割韭菜的时候。那时哪里买菜,价高价低,质量好坏就不是我们说得算的了,谁得利一目了然。
市场上一直都是甲方市场占据主导地位,那么现在谁是甲方?
计划经济阶段,供给方掌握主导权,甲方自然是供给方,也就是卖货方有话语权,所以八十年代初,很多城市对服务业提出的标准,现在看来很不可思议,比如服务员不能打骂顾客,可见当时客户地位之低。
之后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逐渐甲方市场转移至买方,提出客户就是上帝的宣传语。手里有钱,选择性多,自然在商家竞争下,蛋糕越做越大。
随后近期,互联网的出现,甚至可以说是各大平台的出现,甲方逐渐变成了渠道方,上掐着卖方的客户,下限制着买方的选择,只因寡头产生,双方不得不做着猫狗选择。
从改革开放至今,积累的大蛋糕,几乎都被互联网巨头瓜分,资源分批比例不对等,贫富差距有目共睹,如今美其名曰新赛道已经开始,无非只是继续做寡头。
社区团购借着互联网的外衣,做的仍是收“房”租,提佣金,赚差价,搞垄断的事情。
别的企业研究的是生物科技,投资的是清洁能源,有的志向是想拥有属于自己国家的芯片,仰望的是星辰与俯瞰的是大海。而互联网大咖的社区团购还在跟大爷大妈们争几毛几分的菜钱。
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如此对比,高下立判。
跟朋友闲谈,如果科技创新,可以向食品健康发展,手机扫描食物,瞬间显示生产日期,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烹饪方式等等,我想可能更会让老百姓欢迎。
几天前,当当网创始人李国庆在微博发布了一张图片,配图是马斯克Space X的火箭,配言是:马斯克正在一步一步,把未来世界的幻想变成现实,而国内的互联网巨头们,正忙着抢社区小贩们的饭碗。
李国庆这人,之前很多人都是不待见的,但是这次大家竟然都无力反驳: 跟风投资、抢夺弱势群体饭碗……
今年难过,明年更难过,如此经济危机之下,站在国家的角度,谁在釜底抽薪,谁在迎难而上?我们做不到为社会排忧解难,但至少做到不添乱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