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观察家》近期访问多家连锁超市四季度经营表现,整体看,四季度商超市场整体仍然延续了三季度的弱势表现。
一
下滑
从全国层面看,有市场人士告诉《商业观察家》,四季度,一家全国性明星领军公司的同店销售表现出现了比较夸张性的下滑,达到了10个点。延续了三季度的同店大幅下滑情况。
其他一些全国性公司在四季度也普遍下滑,或压力明显。
区域层面,《商业观察家》访问了华东、华中、华北数家商超公司,也普遍表示出现压力增大情况,但它们似乎要明显好于全国性布局的零售商,且不同区域有明显差异。
比如,布局华东乡镇的海港超市表示四季度同比下滑。人口有回流的华中市场,如安德利同比虽没有下降,但在四季度也出现增长乏力情况,主要是依托生鲜业务升级在维系业务大盘。
一些一线城市的零售商,如北京超市发在四季度则回升反弹了。
超市发董事长李燕川称:“我们9月份还是同比下降,但到了10月份回来了,11月、12月上升了。四季度我们没有问题,同比增长了6.25%。”
李燕川认为区域零售商销售有差异的原因之一是:“社区团购没有影响到一线城市,在三线城市还是‘有声有色’的,线上抢夺的厉害。”
二
原因
对于四季度商超市场普遍承压的原因,大致可能有四点。
首先是线上冲击。
除了社区团购在四季度依然在“开疆拓土”,以及“九不得”出台前还在大肆补贴抢市场外,更重要的冲击可能来自B2C电商。
尤其是拼多多,威胁可能是最大的。
一些市场人士认为,拼多多这种产地直连、直销的线上模型,对商超的威胁特别大。尤其对于商超的标品经营影响很大,因为它品类更丰富,且标品的价格更低。
这种影响也主要体现在购买力相对弱,对经济下行抗压能力相对差的下沉低线市场。
《商业观察家》认为,在消费信心不足的环境下,拼多多对“非必须”消费的冲击很大。比如说,消费者如果是买房自住,购置家具家电和家用日用品,一般会想要品质和品牌商品。但如果是租房,或者出租,可能就换拼多多了。还比如水果这种可买可不买的品项,产地直连的价格冲击力是更大的。
其次是疫情影响。
进入秋冬季,新冠疫情出现反复,传播风险增大。
这导致消费者的线上购物在提升。“线上在疫情中的表现亮眼。”
包括前置仓生鲜电商,如每日优鲜总裁曾斌告诉《商业观察家》,近期以来,每日优鲜的周环比销售都实现了10%的增长,即每周销售比上一周增长10%。
第三,“区域为王”。
更准确点说,叫强势区域才为王。
以一个省为单位,同一家零售商在不同城市的销售都有很大差异。
颗粒度要细化到强势城市,强势的某个城区。
所以,一些全国性零售商整体压力会比强势区域零售商的压力大。
某种程度,这可能也是在“挤水分”,过去开店比较粗放的,根基不牢的,布局密度不够的,受到的冲击更大。
最后,客群差异。
比如,一些市场人士告诉《商业观察家》,在大学城边上有规模门店布局的,或者说布局在大学城的门店受到冲击更大,最惨。
这可能是学生群体购买力有限,消费谨慎了。以及他们是互联网的核心用户,非常容易转化到线上消费。
还比如,经济下行压力下,客群购买力相对差的零售商会受到更大压力。
三
淘汰赛?
鉴于目前情况,如果未来市场还维系这样的弱势行情,行业整合可能就会加速到来。
一些持悲观看法的市场人士称:“这次真的是残酷的淘汰赛了,像大卖场如果同店下降十几个点,肯定是撑不住的。”
另一些市场人士则认为,未来市场格局依然会是多业态共存的情况。无论线上线下,没有任何一个业态能通吃市场。
但在新冠疫情制造的这一巨大市场波动之下,整个生鲜快消日杂市场也在重新找平衡。
这个重新平衡的过程,可能会比较残酷。
有市场人士甚至认为:“线下死一批,线上死一批,这是未来几年的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