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物流和顺丰的业务都很庞大,单纯用市盈率(PE)来估值并不准确。因此我们将顺丰和京东物流的业务拆分来分析。根据初略的估算,顺丰和京东物流的估值分别约为4千亿和1千亿。两者差距如此大,让人怀疑是不是看错了(这还是在给予了京东物流较高的估值水平的情况下)。仔细分析后,我们发现京东物流的估值低,主要是因为利润规模小,而不是不够优秀。不同的细分市场规模、不同的业态形态和不同的客户等差异决定了两者的利润规模不同:
京东物流专注的仓配快递市场体量要小于全网型快递。京东物流的快递日均单量略低于顺丰,但顺丰只占快递市场11%的份额,而京东物流则几乎是仓配快递市场的绝大部分(2020年上半年)。
京东物流仓配快递的运输半径较短,环节较少,因此单票价格单价相差很大,京东物流的单价约只有顺丰时效件的60%(2020年)。
京东仓配快递规模很大,但受到京东集团单一客户的影响,其2020年毛利率为10%,相比顺丰的毛利率则为17%。放在2018年两者分别是2.6%和19.8%。
1
顺丰的估值
估值我们只是给大家作为参考,让大家可以清楚看出顺丰和京东物流的估值主要是哪部分业务支撑,基于什么样的预期,并不是说公司市值应该是多少,更不是购买建议。
根据对顺丰2020业绩,加上176亿新收购的嘉里物流,我们估算顺丰的整体估值是4429亿。其中73%来自快递板块,27%来自供应链+新业务。对于估值重大影响的因素有几个:
时效件估值是按25、30 or 35倍PE?这很大程度取决于鄂州机场的投产,以及市场竞争。现在看起来,投产解决了航空产能不足的问题,通达系开展直营网络不顺利,京东相关业务规模还小,因此取个30x还是比较稳。
经济件、快运、同城急送按PS估值,分别取得的是等同中通、3倍的德邦、0.5的达达的估值倍数。其中经济件已经成功打入市场,接近盈利,问题不大。其他版块虽有高估嫌疑,但对整体估值影响不大。(中通的我们用的是加上加盟商收入调整后的收入)
供应链+新业务板块的整体估值都非常高,有一定高估风险。其中关键是国际业务合并嘉里物流后,是否能打破增速天花板是关键,如果还是25%的增速就要腰斩了,毕竟合同物流的PE也就20~30倍。
2
估值的方法
在拆分评估两家物流公司的估值时,我们即用了PE也用了PS。其实背后遵循一个简单的原则:有规模优势的用PS估值,无的则是PE。
PS/PE估值:快递、快运、同城业务
早期阶段用PS法:需要投入大量分拨和网点,对应当时的单量,总会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因此净利润很低,甚至亏损。但销售收入会大幅增长,此阶段适合用PS估值。
发展期阶段用PE法:产能利用率提高,利润会指数增长,逐渐就可以用PE进行估值,如顺丰的电商件利用了现有时效件的产能,变相提高了产能利用率。
成熟阶段用EBITDA:当产能利用率提升变小时,快递公司都会进行自营重资产化,来进一步降低成本。最终会形成大量的固定资产,因此参考类似的电信运营商的EBITDA估值更加合适。
PE估值:合同物流、货代、冷链业务
合同物流每个客户都是一个独立项目,业务增长来自客户数量和单个客户金额的增长。对应的专业能力和运力资源很难复用,因此适合用市盈率方式来估值。同理,货代可以看成跨境的合同物流,冷链可以看成有特殊需求的合同物流。
3
京东物流的估值
再次申明下,我们估值只是评估下两家的估值。但京东物流披露的资料实在太少,我们只能靠瞎猜+业内朋友的反馈,并修正了第一篇文章的业务数据,因此最终京东物流千亿的估值可能有很大偏差。
根据我们测算京东物流的估值为934亿元,相当于四分之一个顺丰。
京东的仓配快递能占到估值的29%。我们预计贡献了京东物流的84%利润,由于增速还算不错,市场竞争比较弱,给予了PE 40x的估值,是顺丰时效件30x的150%。
京东的全网快递业务,占估值比例为33%。考虑到京东的品牌优势,以及70%+的年增速。我们按PS 4x给予估值,是顺丰经济件PE 2x的200%。
合同物流占估值比例20%,根据物流同业反应京东物流在合同物流的投标价格低于市场10~20%,因此不会有利润。但我们仍给予2%利润率乐观预计。同时,考虑到品牌、专业性与客户粘性都低于嘉里和DHL,京东合同物流的估值倍数应略低,但我们还是咬牙给了与顺丰一样的PE 60x。
快运业务主要是来自收购的跨越,合并55%的利润。由于非京东品牌,增长速度不明,我们暂时先按德邦的25x PE给估值,毕竟对估值影响不大。
4
估值的倍数
快递、快运、同城业务,不同业务的规模效应不同,即使采用同样的PS或PE估值,其估值倍数也不一样。运输距离越长、环节越多,规模效应越明显,单件边际成本越低。规模效应上,全网快递>仓配快递>=快运>同城。以德邦为例,上市前PS基本都为1倍,上市后反而变成0.5了。因为德邦上市后更多是看PE,因此市值更多是按25~30倍。德邦市值不够大,不被拆分看是一个关键原因。很明显快递板块顺丰的业务复杂性高(运输范围更广)、规模效应更明显(特别是航空),因此其估值倍数应该是高于京东物流的。
合同物流、货代、冷链业务,不同业务的复杂程度不同,附加值不一样,都是采用PE估值,其估值倍数也不一样。外包的业务范围越多,物流也越复杂,对应的利润率和客户粘性都更高。在复杂度和客户粘性上,与客户合资物流公司>外包客户主要物流业务>外包电商等某类业务>外包某个区域>外包某条线的运输。
不同行业的竞争程度,货量零担比例不一样,决定了业务的利润率,因此估值倍数也不一样。最好的合同物流行业都是生产端,涉及大量SKU,如汽车、IT等。相应的做销售端会低一些,如可乐农夫等快消品,高度竞争、成本敏感行业。总体上,国际货代>合同物流>冷链。冷链物流现在的附加值不高,是因为追求高标准的客户少,追求低成本的客户很多,因此冷链需要与冰袋+棉被的运输方式竞争,很难有对应毛利。合同物流以海晨/原尚物流为例,市盈率在25~30倍。
顺丰购买的DHL、夏辉和嘉里是众多顶级客户的总包商,提供跨越国境或汽车等复杂生产物流。而京东物流则是从下往上逐步切入客户业务,主要是销售端,承接客户部分电商业务,因此估值倍数顺丰也应该是高于京东物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