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咨询分析公司Seaintelligence称,根据对集装箱运输行业可靠性的持续监测,2018年集装箱班轮的准班率不堪回首,惨不忍睹。
该分析公司的一项研究,去年只有70%的集装箱船准时到达。
分析公司指出,在去年的八个月里,准班率处于历史最低水平。相对于2017年,2018年的可用性下降3.7个百分点至70.8%,为2012-2018期间的最低水平。
Seaintelligence写道:“就日程的可靠性而言,尤其是从发货人的角度来看,2018年惨不忍睹。三家航运联盟中,主要的班轮公司只有一家的日程时间表可靠性有所改善,万海是最能准时到达的。”
其次是马士基和汉堡南美,可靠性分别为75.6%和74.6%。就马士基而言,与2017年相比,准时抵达能力下降了一个百分点。从联盟层面看,海洋联盟是最精确的。
▲主要船公司近年准班率排行榜
在主要贸易路线中,只有亚洲和北欧的情况较去年有所改善。但是,从分析公司的角度看,0.3个百分点的增加是微不足道的。
2018年以来,集装箱行业的可靠性受到了几家船运公司客户的严厉批评。早在第一季度之后,Kuehne+Nagel就称:“目前的可靠性水平是一个问题,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客户来找我们并要求我们帮助他们管理他们的供应链,而不是客户在有问题的情况下与承运人打交道。”
在此之前,集装箱运输公司今年第一季度的可靠性记录为66.4%。早在去年9月,MSC和马士基就宣布,对亚欧航线网络进行几次升级,增加船只数量,减少停靠次数。另一家海洋联盟(Ocean Alliance)也做出了改变。
具体排名来看,万海航运排名第一,为75.9%,紧随其后的是马士基航运75.6%、汉堡南美74.6%。第四至第十位分别是地中海航运、APL、达飞轮船、东方海外、长荣海运、以星轮船、中远海运集运。
从集装箱三大联盟的角度来看,可以说海洋联盟的准班率最为“靠谱”。
而在主要贸易航线中,只有亚洲-北欧航线的准班率有所提升。
2018年,集装箱运输行业的准班率问题,一直为主要托运人所诟病。早在第一季度,德迅就向外媒透露,将其描述为“是一个问题了”。
不过,集运船公司也在优化准班率做出努力。比如,2M联盟的马士基航运和地中海航运都在9月份就亚欧航线网络进行更新,增加船舶数量,减少挂靠。
此外,海洋联盟也同样做出了相应的调整。
当然也有业界人士指出,第三方机构所做的准本率统计表,也仅仅只是统计表,对于船公司而言,准班率统计实际是有很大操作空间的。同时该表也不能直接说明各家船公司在实操维度中所遇到的问题,就综合排名第一的万海航运而言,从2016年之后就只是一家区域性航运公司,它只是选择性地参与一些主干航线贸易,而再不是一家典型的全球承运人公司。这在与马士基、地中海航运、中远海运集运、达飞等巨头来比较时,在航线的多样性与船队数量上,都不在一个体量和维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