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这些年随着国家的支持、科技的发展、城投和房地产行业去杠杆等因素在中国发展非常迅猛,从过去的以银行为主导变成以核心企业和供应链服务平台为主导的,众多其他辅助主体参与的模式。众多非银主体参与,不仅拓宽了供应链金融的边界,也完善了供应链金融的生态,形成了蓬勃发展、各显其能的良好势头。
这种众多的非银机构参与者虽然带来了很多的好处,但是也带来了很多的麻烦,这些非银机构在供应链金融中扮演的角色不同背景不同,而且没有统一的标准,机构和人员也是参差不齐,很多机构或者人员,在宣传的时候,不断的给供应链金融的业务起新名词,证明自己的创新能力。例如什么交易信用了、数据质押了、确权金融了、、、
新的名称确实能够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特别是相对于客户层面,人总是喜欢新事物,而且新事物总是有迷惑的感觉,新的名词可以扩大营销影响力,这在营销学哟个词叫概念营销。新词也能够与原有的事物进行区别,以便更加的理解新事物。但是这个前提是你的新词真的与原有的事物有本质的区别,要不然就是概念营销。
但是供应链金融,本质是合作金融,生态金融,需要众多主体共同完成才能有效控制风险,把资金注入供应链各种环节当中。不断的起新词,对于其他合作伙伴来说,理解非常困难,合作伙伴不像客户那样,那么有耐心,特别是做为最终强势的资金方,说多了人家不懂,就不做了。很多的时候你觉得人家不懂,其实是你没有说明白,总是拿新词忽悠人家,你还觉得自己专业,自嗨的不得了。
有的企业经常搞新词忽悠客户,习惯以后对任何机构和人员都采用相同的方式,可能假话说多了自己也信了吧。菲茨杰拉德那句话:如果一个人能同时保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念还能正常行事,这是第一等智慧的标志。如果你没有这种智慧的话,我建议只采取一种方案,以免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供应链金融集成了供应链管理+金融双重属性,也同样集成了两个业务领域的词汇,我建议以后尽量采用两个领域的通用词语解释你的想法、方案,包括产品、风控措施等,这样非常有利于沟通,获得信任,各方主体才能合作成功。
除了供应链金融的各方参与主体外,一些专家、学者,为了证明自己的专业能力,更是新词不断。所以大家对专家、学者提出的新词一定要小心,谨慎学习和借用。
不断的新词,不仅影响与各合作方的合作,也加大了监管机构的负担,如果你总拿新词忽悠监管机构,在他们更忙的工作加油添醋,很可能监管机构出台的监管政策与实际业务相背离,最终影响供应链金融良好的发展。
故事原文:第一天,小白兔去钓鱼,一无所获。第二天,它又去钓鱼,还是如此。第三天它刚到,一条大鱼从河里跳出来,大叫:你要是再敢用胡萝卜当鱼饵,我就扁死你。—— 你给的都是你自己“想”给的,而不是对方想要的,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付出,不值钱。
记住,跟猫要说猫话,跟狗要讲狗语,跟猫讲狗话,狗是很难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