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制造,项目为基。
2016年,国家工信部和财政部联合启动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我省四川长虹、中国二重集团(德阳)、四川银河化学等3家企业牵头实施的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通过国家批复立项,获得中央财政支持。
此后,四川优秀的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不断涌现,在2016-2018年,我省共有16个项目列入国家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获得中央财政启动资金1.143亿元。
近年来,四川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绿色制造有关决策部署,在工信部节能司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下,以绿色制造系统集成工作为抓手,分行业开出四川工业“绿色良方”,组织省内龙头企业、领军企业实施了一批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有力地提升了相关重点行业绿色设计能力、工艺流程绿色化覆盖度以及上下游协作能力,有力地带动了全省制造业绿色发展水平整体提高。
丹丹郫县豆瓣生产车间
“郫县豆瓣发展的第一步是豆瓣,第二步是复合调味品,第三步是川菜工业化,最终要让全球人民都能吃上美味可口的川菜。”四川省丹丹郫县豆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丹丹”),副总经理杨国华正忙着新厂的投产工作,办公桌上堆积如山的资料基本都与郫县豆瓣有关。
郫县豆瓣,四川郫县特产,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作为川菜中最为常用的调味品,郫县豆瓣享有“川菜之魂”的美誉。用杨国华的话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郫县豆瓣,吃川菜的地方就可以看见郫县豆瓣。
传承至今,郫县豆瓣的魅力何在呢?
——在于这粒豆瓣的“旧”与“新” 。
在丹丹,有一个历经三年时间选育出来的豆瓣发酵菌剂,被杨国华视为珍宝。
“3年时间,我们会同四川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在郫县区域内,从家庭厨房到饭馆、工厂食堂等1000多个地方采集郫县豆瓣菌剂标本,通过不断的采集-提炼-采集-再提炼过程,最终选育出一种口味非常优良的菌剂。”杨国华说,该菌剂已经通过中试阶段,即将在新厂大面积试验。
“旧”代表郫县豆瓣的传承,那“新”又体现在哪里?杨国华笑着回答,都在丹丹4月投产的新厂里。
2017年,丹丹实施绿色关键工艺突破与产业升级示范项目。项目实施后,企业生产技术绿色化率从之前的56.9%提高到84.29%,生产过程绿色化率从63.6%提高到97.23%,环境影响度从88.5%下降到48.76%。
而今,丹丹将大量的绿色制造设施和工艺运用在新厂中,将以前手工无法量化的生产过程标准化、工业化——
凸显了高品质郫县豆瓣典型风味特征并首创其指纹图谱库,揭示了豆瓣酯香型和酱香型风味的物质基础;
发明了隧道式制曲、模拟“翻晒露”混合发酵、豆瓣无损柔性包装等关键专用专利装备,集成了原料预处理、分段变温发酵、AGV 物料传送、智能化包装等自动化生产线;
建立了高灵敏度黄曲霉毒素B1快速检测系统,有效保证了郫县豆瓣的安全与绿色;
建立了产学研联合创新模式,采用“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原料基地”的联合方式。
……
通过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实施,丹丹形成了豆瓣绿色关键工艺相关专利23个,发布相关论文6篇,团体标准1个(《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郫县豆瓣》)、企业标准5个。
“这些绿色制造的工艺和流程,我们将在新厂实行。”杨国华说,新厂设计年产量6万吨,试生产后,企业将逐步对老厂进行“换血”。“绿色制造是一条必由之路,未来老厂也将以新厂标准进行改造。”谈到未来,杨国华满脸希望与期待。
60万吨/年粉煤热解装置主视图
你能想象一台(套)重大核心装备可以颠覆一个行业的技术发展吗?
二重(德阳)重型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二重”)科技发展部副部长王月乔口中颠覆行业技术发展的装备,就诞生在这里。
2017年,中国二重成功签订国内首台套60万吨/年大型粉煤热解回转反应炉设计制造合同,进入煤化工新领域。
王月乔介绍,我国是“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每年原煤产量近40亿吨,其中粉煤约4亿吨,因粉煤缺乏高效规模化的工艺处理技术而未得到有效利用,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
粉煤热解是将煤进行分质分级提质转化成燃气、半焦及焦油和提质碳的一种洁净化综合利用工艺。陕煤天元化工有限公司自2008年就开始进行粉煤热解分级提质综合利用工艺研发,二重作为主要合作方负责了其关键核心装备——大型粉煤热解回转反应炉的研制,为粉煤热解技术的规模化、产业化推广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
王月乔说,为研制该台装备,支撑“颠覆”行业发展的技术应用,二重为此下了大力气。
项目团队先是经过20多个方案的比选、设计分析计算、结构优化和试验研究,成功地解决了高温设计计算理论及评判、内外炉体连接结构等几十个关键技术难题及瓶颈问题。后又经数年研发,突破了系列设计制造技术难题,2019年,该设备终于在煤业企业投入生产。
在二重,关于创新、关于颠覆的故事不止一例。
2020年11月,二重牵头承担的国家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核电复杂关键构件全流程绿色制造工艺创新及应用”项目全面完成并顺利通过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验收。
突破了技术,提升了国产化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填补了多项国家空白,解决了我国核电发展的关键瓶颈问题……在项目的总结里,这一系列词汇多次出现,它展示的是二重人耗费无数心血成就的创新成果,也展示了二重人凭着一股拼搏的闯劲,以项目为抓手,解决重点领域“卡脖子”技术问题的决心。
而今,凭着这股“创”与“闯”的劲头,二重这条绿色创新之路还在继续。
“二重作为装备制造龙头企业,为其他工业领域的绿色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了坚实的保障。”王月乔说,未来,二重还将在绿色制造领域大展拳脚,将进军环保、新能源产业,并立足氢能产业,开展长期项目开发。“目前,企业设计生产的日处理量100吨的垃圾处理设备已在广东试点示范,另一个重点环保项目也进入了推广阶段。”
丝丽雅生产车间 (丝丽雅供图)
四川宜宾,素有“万里长江第一城”美誉,辖区内生态环境质量良好,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9.92%。宜宾丝丽雅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丝丽雅”)就位于这座美丽绿色的城市。
作为全球生物基纤维专业供应商,丝丽雅研发出了生物基蛋白纤维、原液染色纤维、雅赛尔高强低伸纤维等差别化专利新产品,产品远销北美、东欧、韩国、日本、埃及、土耳其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3月17日,2021中国国际纺织纱线(春夏)展览会启幕。丝丽雅携明星产品——雅赛尔纤维及其终端产品亮相展会。现场,以雅赛尔纤维为原料制成的雅赛尔薄被、西装、面膜、棉柔巾等多种多样的产品,受到了许多行业大咖和友商客户的高度关注与期许。
可以说,一根纤维丝在丝丽雅被“变”出了万千模样。
而这种“变”,来源于丝丽雅的“守”,即对绿色、环保的坚守。
早在2003年,老一辈丝丽雅人就十分重视环保,丝丽雅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将老厂搬迁出城,从宜宾市城区航天路搬到了现在的叙州区南广镇盐坪坝工业园区。经过多年发展,丝丽雅形成了重视环保的企业文化,环境治理技术的积淀也逐渐深厚起来。
丝丽雅通过系列绿色制造项目的实施,形成了以“资源循环利用,环境和谐发展”为特征的绿色发展模式,形成了废胶、废水、废碱、废气、余热、半纤维回收利用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在达标处理“三废”的同时,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推动产业绿色制造。
通过实施“采用离心和膜分离技术进行碱液深度回收再利用技改项目”,丝丽雅实现生产线压榨废碱液零排放,全面回收循环应用于生产。
通过实施“粘胶纤维生产线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回收循环再利用工程”项目,丝丽雅实现了对粘胶纤维生产线排放的二硫化碳废气进行回收处理,经回收处理的二硫化碳循环再利用于生产,二硫化碳吸收率≥95%,年回收二硫化碳14400吨。
……
类似的事例,丝丽雅还有很多。据统计,截至2020年,丝丽雅拥有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类授权专利529件、废气治理授权专利71件、废水治理授权专利109件。
一剂“绿色良方”,让一粒豆瓣在传统与现代中,探索川菜工业化的未来;
一剂“绿色良方”,让一台设备在发展与创新中,实现传统行业的颠覆;
一剂“绿色良方”,让一根纤维在变化与坚守中,引领行业发展的风向;
一剂“绿色良方”,让四川工业在绿色发展之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