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一个月,各家刚从最难最惨的一次618走出来,就开始在航空业务板块动作不断,尤其顺丰和京东的频繁出手引发业内热议,预计下半年将更加精彩。
京东物流增持跨越速运已全部接盘:从企查查上可以看到跨越速运的最新股权变更记录是在5月26日,京东物流持股份额从55.10%增至63.58%,而之前的红杉资本、钟鼎、天壹等投资公司全部退出,至此由京东物流全部接盘。
京东物流收购德邦快递倒计时开始:6月29日京东物流发布公告,宣布将在7月21日召开“京东物流收购德邦股份的决议案”股东特别大会,股东大会通过决议后将正式进入交割,届时德邦将有新的董事会结构,并入京东物流进入倒计时。
京东航空递交合格审定正式申请信:而在6月中旬,京东航空在民航监管局召开的“CCAR-121部运行合格审定预先及正式申请会”上,正式递交申请信及文件,预计很快将能实现首飞,成继顺丰航空和圆通航空后的第三家民营货运航空公司。
鄂州机场即将投用顺丰已完成试飞:根据工程进度的安排,鄂州机场将在6月底7月初正式建成投用,而此前顺丰航空B757全货机于3月19日进行实地验证试飞成功,顺丰将陆续开通鄂州始发46条国内航线,届时次日达将覆盖近300个城市。
除此以外,圆通航空在6月引入第二架宽体机,上半年已引入3架全货机,预计年底机队规模达20架左右,顺丰航空上半年引入4架全货机,目前规模增至72架,而国内三大航司(东航/国航/南航)更是一口气采购292架空客飞机,航空板块的投入和布局也将越来越热闹。
京东物流+德邦快递+跨越速运、顺丰航空、圆通航空、航司货代,基本覆盖了整个时效航空市场,动作不断的背后又意味着什么呢?
物流行业作为第三产业服务业,主要销售的核心服务也是不同的产品类型,而通常对于时效航空市场来说,产品最大的卖点就是相对较快的时效,根据货物的重量及客户对时效的需求,可分为极致时效类产品、标准时效类产品和陆运时效类产品。
首先是极致时效的产品:一般客户要求是当天寄件当天送达,或最晚次日12点前送达,高时效壁垒高玩家也较少,代表企业主要是顺丰的顺丰即日、专享急件和跨越的当天达,对外承诺基本都是12小时内送达,顺丰在10kg内的小件份额高,跨越则在10kg以上的大件份额高。
然后是标准时效的产品:这是时效航空市场的主体板块,客户的需求一般是当天寄件次日送达,尤其是远距离的跨省流向,基本都需求空运资源运输,顺丰特快、京东特快送、德邦的特快专递以及圆通的圆准达、中通的星航件等,主要是在10kg以下的小件空运争夺;而跨越的次日达、顺丰的特快包裹和限时寄递、德邦的航空大件次日达,主要还是在10-100kg的大件空运争夺份额。
最后是陆运时效的产品:还有部分客户对价格较敏感但又有时效的要求,一般希望能在约定的承诺时间内按时送达,基本上大部分陆运的直发线路就能满足,这块壁垒不高但品牌性较重要,比如顺丰的标快、跨越的隔日达、德邦的航空大件隔日达等产品,虽然只有少部分线路走航空大部分走陆运,体量还是很大的。
从上面的各家时效件产品对标图谱不难看出,未来京东物流一旦完成对德邦和跨越的绝对控制权,想要集中三家的力量去主攻时效航空市场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三家都有一对一对标的产品,且又是针锋相对的,只要在资源端进行协同作战,以后打破一家独大的局面也许不难实现。
有进攻就会有防守,航空业务抢夺战开启,作为利润最为丰厚的板块,自然也都会铆足了干劲,进行真刀真枪的贴身肉搏。
从近期各家对外宣传的营销海报上可以明显感受到,火药味十足,顺丰的专享急件“跨省最快7小时”直指跨越的“跨省最快8小时”,跨越的“时效承诺 说到做大”和“成功之路 没有SHUNFENG”,德邦的“限时未到 运费减免”,都是直指对方痛处,其中的深意不言而喻。
如果再将时效航空市场细分的话,主要包括小件空运市场和大件航空市场,小件空运市场通常以10kg以下的快递为主,大件航空市场则是10kg以上的零担为主。
小件空运市场的抢夺:这块更像是“群架”,顺丰和邮政的市场占有率最高,以中通、圆通为主的加盟制快递企业也在一直向上渗透,虽然有过失败但越挫越勇,誓要啃下一块“蛋糕”来,同样京东系也在借助航司货代资源持续发力,都想要在这块市场分一杯羹,多频次班车、空铁联运、扩充线路等举措也相继在落地开展。
大件航空市场的抢夺:这块其实更像是“单挑”,除航司货代以外,一直致力于此块市场的核心就是跨越,其次是德邦,如今京东物流对这两家都将有绝对的控制权,可看做是一家,而顺丰今年更是把大件航空的产品划归到快运管理,也相继出台线索激励、亏损利润补贴、超时退费等政策支持,可谓针锋相对且攻防兼备。
以攻代守也好,防守为主也罢,都是发展到不同阶段的不同策略而已,航空业务板块的竞争,投入和布局只会更大,短期内格局或难改变,但眼下还是会竞争不断。
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
当下的物流行业正在走向并购整合的关键时期,攻与守的演绎时刻都在上演,时效航空市场的需求在疫情过后得到释放,但国内的航空货运发展仍处于初级投入阶段,未来的竞争也只会越来越激烈。
大家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