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晚,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港集团”,600018)发布2022年报告,2022年上港集团营业收入为372.8亿,同比增加8.72%,归属于上市股东的净利润为172.24亿,同比增加17.31%,刷新历史业绩。截至2022年末,上港集团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123.27亿,比上年同期末增加12.56%,总资产为1818.02亿,同比增加6.45%;资产负债率由上期期末的36.88%下降至本报告期末的33.35%。
2022年上港集团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24.13亿、76.82亿、91.41亿和80.44亿;归属于上市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54.94亿、53.19亿、47.35亿和16.75亿。
2022年上港集团母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了4730.3万标箱,同比增长0.6%,完成全年预算目标的98.55%,连续13年居集装箱吞吐量全球首位。其中洋山港区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391.2万标箱,同比增长4.8%,占全港集装箱吞吐量的50.55%;货物吞吐量完成 5.14亿吨,同比下降4.7%,完成全年预算目标的93.45%,其中,母港散杂货吞吐量完成7819.3万吨,同比下降5.1%,完成全年预算目标的 92.76%。
分行业来看,集装箱板块营业收入157.53亿,同比增长5.68%;散杂货板块营业收入15.13亿,同比增长10.84%;港口物流板块营业收入126.22亿,同比增长21.69%;港口服务板块营业收入25.9亿,同比下降2.51%。
取归母净利润前十位,单位:万元
上港集团主要控股参股企业中,归母净利润排名前七位的公司分别为上港集团(香港)有限公司,营业收入9.26亿,归母净利润79.37亿,作为上港集团全资子公司,主要净利润来自参股的东方海外(国际)有限公司与邮储银行;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531.12亿,归母净利润222.8亿,上港集团持股8.32%;宁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258.55亿,归母净利润42.65亿,上港集团持股4.06%;上海泛亚航运有限公司,营业收入218.93亿,归母净利润19.11亿,上港集团持股20%;上海锦江航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68.88亿,归母净利润18.34亿,为上港集团全资子公司;上海盛东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营业收入28.05亿,归母净利润7.48亿,上港集团持股80%;中远海运物流供应链有限公司,营业收入299.39亿,归母净利润6.54亿,上港集团持股10%。
港口圈(ID:gangkouquan)认为,2022年是上港集团内外承压的一年,新加坡大士港开港,让上海港有了港口吞吐能力与自动化水平被超越的紧迫;国内上海封控管理两月,对上海港的箱量造成了重挫。不过从年报中可以看出,上港集团在港口主业遭遇压力的时候,其他业态收获颇丰,对其净利润贡献最多的是银行与航运板块。对上港集团净利润影响达到10%的有上港集团(香港)有限公司、上海银行与锦江航运,合计贡献约116.25亿,占上港集团归母净利润的67.49%。分板块来看,参股邮储银行(4.13%,约35.20亿)、上海银行(8.32%,约18.54亿),合计贡献53.73亿;航运板块中参股的东方海外(9.068%,约60.32亿)、泛亚航运(20%,约3.82亿)、民生轮船(20%,约0.25亿)以及子公司锦江航运(18.34亿),合计贡献约82.73亿(东方海外净利润按美元兑人民币1:6.88计算)。
然而港口仍是上港集团的主业,在其经营计划中,围绕码头进行业务拓展占据了主要篇幅,港口投资回报不高是共识,但像上港集团一样,以港口为主业,积蓄起平台与品牌优势,达成业态发展多元化,在某一行业陷入低谷时,一样可以拿出一份有看点的年报。
附上港集团未来经营计划(请向下滑动查看):
一,牢固树立市场意识,统筹好要箱量与抓质量。一是,力争实现全年集装箱吞吐量更好成绩。围绕年度生产目标,合理利用码头岸线、堆场资源,发挥六大片区联动营销效应,完善联动联调机制,深化堆场资源共享,提高港口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着力提升码头服务能力和效率,保障支线服务水平稳中有升,确保港口班期综合能力世界前三;深化与重点船公司的战略合作,为全年集装箱吞吐量目标贡献力量。二是,全力抓好港口生产安全底线。严格落实生产安全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双重预防工作机制等;坚决筑牢网络安全屏障,持续推进网络安全体系建设。三是,全力做好市场营销增强客户服务能力。强化与船公司的战略合作,充分发挥东北亚空箱中心的作用,开展与内贸船公司的合作,继续加强纸浆、滚装汽车、内贸砂石料等重点货种的营销力度,优化散杂货货种结构,构建散杂货区域物流中心等。四是,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积极推动沿海捎带试点业务,研究解决沿海捎带试点政策的堵点和难点;研究落实重点合作项目,推动“税港通”在连云港、南京、武汉的扩点复制;继续做好与海关的沟通和业务工作开展;继续推进与海事的相关课题工作,并尽快推进成果转换等。
二,加快推进能力建设,聚焦效率促进效益提升。一是,抢抓各项港口能力提升工程。有序推进小洋山北侧作业区项目;全力推进罗泾港区集装箱码头改造工程,力争2023年年底完成一期工程并开港运营;全力完成集疏运中心(陆域)以及市政配套工程建设,确保洋山水公铁集疏运系统工程按计划进度全面投产,进一步提升洋山四期吞吐能力、优化洋山港水公铁集疏运体系;根据沪通铁路建设总体安排,继续配合做好沪通铁路进港区的相关工作;进一步推进临港南港项目方案等。二是,全面提高港口服务能级。推进智慧港口数字化平台二期建设,实现全港域和集装箱码头的数字孪生、码头自动泊位智能分析,形成与全球一流港口相匹配的生产调度统筹指挥能力;推进散杂货BTOPS3.0五大功能开发,完成整体版本升级;推进集疏运平台开发,提升对港口物流相关配套服务的掌控能力;做好航线安排决策模块开发,为航线调整安排提供参考依据。三是,全面提升数字化应用水平。持续推进智慧指挥中心平台建设,完成公司吞吐量、机械出勤等八大指标的数据接入和开发,完成所有集装箱码头的数字孪生和码头指标数据的接入,持续优化数据内容和在场箱资源;完善优化上海市交通委牵头的MaaS1.0平台建设方案,整合港航供应链全域数据资源,形成统一综合港航生态平台等;构建安全管控系统,强化各类危险源管控,形成有力的安全管控网等;积极推动电子签证平台建设,完成集装箱码头的上线运行;加强与外资船公司在港航物流数字化领域的合作等。
三,深入实施创新驱动,高效服务“1+3”战略。一是,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以长三角公司为支点,补链组网,做强浙北,做实苏南,构建苏北新路径;以ICT模式作为苏南、苏北市场拓展的重要手段,全力做好货源组织和市场营销工作;继续全力开拓合肥、宣城等安徽地区市场等。二是,强化新科技赋能。有序实施国家和上海市在研重大项目并积极争取新项目立项,全力实施传统集装箱码头升级改造、洋山港智能重卡示范运营等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积极推进大数据中心建设,持续推进视频感知平台建设等。三是,加快新区域拓展。继续以深化长江战略为重点,深耕长江流域业务发展,统筹资源、前置服务,实现引流入沪,持续为母港箱量增长提供源动力;把握竞合关系,以项目为王,以服务为要,依托长江服务中心业务发展,发挥协调港口、支线、堆场和物流的综合优势;连云港公司要紧紧围绕母港主动对接苏北地区产业转移带来的市场机遇,创新管理模式,积极开拓货源,优化航线布局,把连云港打造成为集团北方区域的战略要点;持续加强对以色列海法新港初期运营的全方位支持,将海法新港打造成为东地中海地区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标杆港口。四是,加速新业态培育。坚定不移推进平台类项目面向市场的盈利模式创新,积极推动ICT项目模式的复制与推广,努力打造全球领先的纸浆供应链为目标,稳定发展海铁联运等。
四,坚定不移深化改革,不断激发发展新动能。一是,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进锦江航运分拆上市和哪吒公司混改工作;研究探索公司投资管理的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完善职工收入分配机制等。二是,进一步强化资源整合。全面启动物流板块整合,全方位全流程降低上海港路径的物流成本;探索发展国际集拼业务和跨境电商业务,打造上海港海陆空国际中转枢纽平台等。三是,全面提升绿色港口能级。有序推进传统码头自动化改造项目,持续推进洋山智能重卡示范运营,开展LNG船舶锚地预冷以及甲醇加注业务,完善上海港的配套服务功能,继续做好岸电使用推广,继续做好港口环境治理等。四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着重加强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锻炼;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人才的激励力度,进一步优化“限高扩中提低”的分配秩序;加强专业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做好特级技师认定工作、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等。
五,着力提升管理水平,保持经济高质量运行。一是,持续做好“三化”建设。持续深化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标准化建设,形成一套自我运行、自我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推进运维平台建设,提升IT运维与管理水平;推动公司电子签证平台全面落地;加快数字化智慧办公推进步伐等。二是,继续保持财务指标和内部审计高质量运行。保持高信用评级,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提高资金管理水平;强化全面预算管理,提升预算执行分析能力;优化区域审计管理模式,探索巡审联动机制,持续发挥审计监督对公司经济健康发展的护航作用等。三是,促进公司多元化发展。强化金融投资项目的投资和投后管理,有序推进星江湾项目和长滩项目的房产销售,加快推进国客中心码头及滨水空间全面提质方案落地,做好年度各类会议赛事的承办工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