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长假最后一天,在驿站的系列“专栏”也将告一段落。很高兴这几天跟大家交流和讨论。有争议,有吐槽,有针锋相对的反驳,也有相见恨晚的鼓励…但不管如何,大家的目标都是一致的,都在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方案。
今天这篇文章的主题跟前边不一样,我们来聊一聊如何“算账”如何去测算单票成本?
再次感谢老鬼的相邀。同时也继续欢迎更多的挑刺、打击、苛责、建议…
很多网点公司对单票成本计算并不清楚,更多的是不知道其中的经营作用,虽然有部分网点知道单票成本直接作用于影响市场上的业务开发,但是,仍然不能运用于经营管理。
管理大于经营是决算失能。
选择大于努力是决策无能。
下面分享导入五个经营决算要点
首先,单票成本计算有一个行业参照标准。例如(仅供参考)——
操作成本进出港一班制0.12元。
客服成本进出港一班制0.033元。
财务成本进出港一班制0.012元。
管理成本进出港一班制0.05元。
营销成本进出港一班制0.3元。
杂项成本进出港一班制0.2元。
总计0.715元。
做了好的公司,还可以将这个成本控制在0.5元。实际上很多网点公司在1元左右。
举一个实际工作遇到的案例——
某快递网点共有操作员工33人,参照目前社会上的通行工资水平,每人每月的工资在4500元左右,也就是说,该网点操作部每个月的人工成本为约15万元。
我们来测算一下他的单票成本是否合理。
标准工作量,进出港一班制,进港日均1万单,出港日均2万单。
进出港件总计90万票每月。
操作时间为全班次8小时,其中启动与清场共计2小时,实际操作进港2小时,出港4小时。按6小时工作时间为计,每小时全场操作效能5000票/每小时。
操作部人工工资15万,进出港一班制操作,平均工资4500元每月,合计33个人,进出港总计每天操作3万单件,总计月90万单。
即:15万工资成本除以90万票工作量,约等于0.16元每票。
问题是,行业标准操作的成本0.12元/票。
还是以上述提到的网点为例,该网点0.16元的单票操作成本较行业的标准成本超支0.04元。
如果按照0.12元/票的操作成本来管控,该网点操作部每月的合理人工成本支出约为11.5万元。(15万-11.5万)÷4500元/月=7.7人。
换句话说,该网点操作部在人均效能上,足足多出了7.7个人。如果管控得当,同样的工作量,26个人就足够了。
既然得出合理用工为26人才能达到0.12元的成本标准,那么导致成本升高的因素有那些?
硬件比如,流水线设计模式一次粗分二次粗分三次细分集包,其中二次粗分浪费了人员。
举个实际例子,比如申通240个路由包,中通150个路由包,申通相比中通,格框要比中通多三组,四人一组就要多十二人。
解决这个问题就在于硬件调整,在一次粗分时采用多层直流导入,比如七层对七组,省略去二次粗分人员。
第二种是采用自动化分捡机,一次性解决多环节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匹次回货;另一种是26人中只有13位正式工,另外用13位正式工的工资转换成26位临时工,等于用一个正式工的工资换两个临时工的支出来扩大处理集中回货的操作效能不足问题。
产品结构差导致的不仅仅是操作成本高,而且装载率成本也高。
尤其是采用自动分捡机,极易引起不规则落件入袋形成的装包票件减少,至此,车辆的装载率急剧下降,成本升高。
原则上货品差的用人工操作,不建议用自动化分捡机。
如果因为劳动强度大,采用自动化分捡机也是可行的,但是入包整理必须做好。
在场地允许的情况下,发货用车尽可能的用高栏车与半挂车发货,因为装载容量不同,但是,司机工资相同,油耗相差不大。
网点公司的单票成本如果在诸多措施优化后还降不下来,原因只有一个,当地的招工平均工资非常高,人难招。
如果是按人均工资4500元/每月,用工33人,总计15万工资支出,每月90万票,每单0.16元。
在进港件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只有加大出港业务量稀释单票成本。
人工单岗最大操作标准效能500单,原晚班发件2万单,增量后3万单,共计4小时,每小时全场效能7500单,共计39位员工,每人每小时操作效能192票。
实际上扣除劳动量疲劳性效能衰减20%,单岗效能仍然有200单的空间,既在双十一最大全场效能6~7万单。
既每天发件平均增加1万票件,一个月总计增加30万票,总计120万票每月。
这样,单票操作成本也可以控制在0.12元。
每个网点公司的市场均价都不同,件量稀释成本程度也不同,网点公司的发件成本就是每个部门与每个配套资源成本产生的。
如果市场均价3.3元/票
即1.45元的派费+单票总成成本,如0.7元=2.15元。
再加上中转费(含二级中转费)0.3元,平衡重量费0.1元,区域补贴0.05元,即成本=2.6元。
再加上快递袋0.12元+热敏纸0.06元=0.18元
拟税0.02元。
场地费0.05元。
面单费0.1元
最后综合算下来:成本约2.95元。
这种情况下,如果总公司有返点0.3~0.5元对冲,那么2.95减去0.5元,单票最终成本为2.45元。
当然,网点公司内部综合成本如果控制在0.5元,平均发货单票重量控制在0.3公斤以内。那么网点公司的底价就可以控制在2.25元,即发货成本亏损临界值,最终成本决算的风险控制毛利润建议在0.5元。
任何网点公司,剩下的风险调节空间仅有“派费部分收入,江浙沪占比利润,3公斤以内拉均重0.3的大货占比利润,传统件散件利润”等等。
即2.95元为市场价格战最终警戒线。
只有不低于这个警戒线,才能确保网点公司正常运转。
义乌市场的“价格战”就是这样打的。
成本决算精准是网点公司每个部门单票成本经营管理的关键,管理员有没有经营思维,才是唯一衡量经营管理能力的标准。
在市场价格竞争激烈的今天,网点公司的单票成本的高低决定了市场竞争的空间,很多网点公司不是被市场竞争打垮的,而是被内部高成本与质量处罚拖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