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的物流包含物质在时间、空间等任意维度上的流动,但物流不是可以简单区分的,它和能量、信息结合在一起。日常的物流来源于需求,并且是人的需求,对于其他主体的需求我们并不关注。比如屎壳郎每天都辛辛苦苦做搬运,你不会去帮助,也不会去解决。
对于人的需求,不仅仅局限于衣食住行,而是从人的各层次需求上溯、外延的集合体。但由于需求有着复杂的载体和表象,导致很难深刻认知需求的本质。
比如书籍是需求吗?书籍是需求,但根本上信息才是需求,书籍是载体,一旦载体有更高效的形式,书籍的需求就会大为缩小。电视是需求吗?是,但从根本电视是视频的载体。汽油是需求吗?是,但其蕴含的能量才是本质需求。放眼周边,通过抽丝剥茧的方式,我们会发现很多所谓的必须物并不是真正的需求。它们也许是可以被替代的载体,也许是过度储备的商品,也许是体现身份的象征,也许是冲动决策的产物。
从统计来看,绝大多数的物流与商流相关,但仍然有不少物流与商流无关,比如搬家、书信等等。
对于物流行业,无论是行业大佬还是普通小卒都应该清晰认知:物流模式变革是同维竞争,商业模式变革是升维竞争,需求模式变革是高维竞争,这是变化大势。想要畅想物流的终极是什么,需要我们上溯需求和其物质载体。
当前,不少曾经的物质流已经转化为能量流和信息流,对应的物流业务也消失。
信息流与物流的分离,导致此部分物流业务的消失。比如书信已经快速的消失,转化为视频、电话、信息和邮件,曾经的物流业务转化为电信业务。这种案例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比比皆是。
能量流与物流的分离同样导致此部分物流业务的消失。比如曾经的煤炭运输是最大宗的物流,但在国家启动在煤炭产地进行发电,再通过超高压电网传输到需求地域,这种模式下,能量流在产地就和物流分离,曾经的物流业务转化为电力业务。这种案例在能源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也比比皆是。
这个堡垒也在不断塌缩。
虽然电视还没有完全被无物质的方式取代,但从其发展历程来看,在实现更好的效果的基础上,所需要的物质却更少了,这得益于显示技术、半导体、材料等的升级,这也会导致物流量的部分消失,那未来电视会成为贴膜吗?会成为刷漆吗?其他产品也会有同样的演进。
任何企业在经营的时候,全供应链的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成品等都是重点关注的对象。它们是资产,但是最娇贵的资产,一不小心就会跌价、就会贬值。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尽可能的降低存货,是其重要目标。一方面引导用户进行需求共振,从源头上实现集约;一方面进行技术演进,实现单位销售额下的物流量减小;再一方面作为存货载体的物流模式不断演进、服务不断提升、成本不断优化。
再畅想一下未来,当前他组织下的产品,制造方向是订单拉动柔性智能,物流方向是精准满意快速送达。那产品未来能像种子一样自组织吗?这种情况下,制造模式大幅革命,不是制造产品,而是制造信息,少量或者无物质的流动,加上信息流的传输,就能使用户获得产品。集中式制造转化为分布式制造,物流业务进一步缩小,甚至消失。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制造模式的“史”在哪里?其实制造模式的“史”就在生物演化史里,关键信息都保存于遗传物质中(DNA、RNA),通过自组织完成生物个体的新生。这是几十亿年的试错和选择,具有充分的可参考性。一个优秀的大学生难以完成一个初级的问题,一个大字不识的人却可以生下健康的小孩,你不得不感叹这种制造模式的神奇。那高阶3D打印能实现吗?物品传送能实现吗?也许不能,但一旦实现,必定颠覆过往。
再畅想的更猛烈些,很多需求实际上都是通过人的感觉,刺激神经,获得满足。那一定要通过真实的感觉吗?一定要通过感觉吗?干脆直接刺激神经?……这已经进入科幻的范畴了。但科幻的前提是科学,所以很多十九世纪的科幻已经变成了现实,只有敢想,想得到才可能做得到。
那物流的终极是什么?
我认为物流的本质是介质,像空气对声音的传播,像水面对波浪的传播,承载能量与信息。是被终结还是转化,取决于对能量与信息的把控。未来,三流及更细化的各流(如订单流、数据流、资金流等)必定更加分离,但博弈的关键在于控制。
对需求的反复探索,对链条的深入洞悉,对物流的前瞻布局,对业务的适度延展,对人才的兼容并包,对技术的广域关注,对文化的真心锤炼,对组织的再造重生。
谁都想成为链主,谁都不想被逼入血酬。
从现在看终极,太远太虚,也不远不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