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日,顺心捷达召开半年度会议,研究下半年的市场策略。昨天,顺心捷达发布组织架构调整的通知。
最大的调整有两点:一是撤销综合中心,将其并入总经办;二是黄海与金石的位置调整,金石回归顺丰快运,黄海主掌顺心捷达。
前者无需过多解读,明白人一看都清楚。
后者才是下半年的重头戏,从2月28日顺心首次重大组织调整,金石正式走向前台,董事长、总经理一肩挑至今,半年不到又回归顺丰,更象是下加盟型网络历练镀金。而黄海,作为资深的职业经理人,在德邦11年,一步一步走向高管,到帮助壹米滴答组网,融合其他几家原始股东的区域网络,立下了赫赫战功;再到直营体系的顺丰,一直在顺丰重货(7月9日更名顺丰快运)任重要岗位,在顺丰总部两年的时间,对顺丰的体系已足够了解。
此次两人的调岗与轮换,算是顺丰在快运行业祭出的另一大招。未来,顺丰快运与顺心捷达在线路、场站、产品等各方面“融通”驶入实质性的快车道。
顺丰快运对标德邦,目标是中高端的商务件的小票(100KG以内,即德邦发力的“大件快递”),顺心捷达对标百世安能中通壹米,面向中低端的电商市场,发力100KG+产品,双方在产品上形成互补;又在运力与场站上进一步“融通”,进一步降低成本,形成合力,共同角逐快运市场。
顺丰多年前错过电商的快速增长红利,多元化布局电商、冷链、生鲜等未见明显成效,快运经过三四年的投入,虽然赢利状况不佳,但营收上悄然爬升到行业榜眼的位置,算是赔本赚到了吆喝。
更何况,布局综合供应链,快运B2C、B2B是不可或缺的一环,顺丰在2018年10月末斥资55亿元人民币100%收购DeutschePost DHL Group在中国的供应链业务后,又在2019年频繁出招,加快了在供应链上的步伐。
顺丰2019年上半年新成立公司(部分)
在快运的中盘绞杀阶段,顺丰断不想缺席未来,只当一名吃瓜群众。然后类似快递的通达百世,在更大的底盘稳打稳扎后,再向中商端发起挑战,会不断蚕食顺丰原本享有定价权的市场。而随着电子合同与电子发票的普及,顺丰主业的危机显而易见。
所以,此时对顺心的调整,就不难理解了。
顺心捷达从2018年5月12日启网至今,虽然发展迅速,但在网点数量、网络纵深、分拨布局、场站数量、中转运营操作质量等多方面,与行业前几名相比,差距明显。
相对于起网之初订的目标:一年3500家网点、30万吨/月,两年8000家网点、60万吨/月(日均2万吨/天)。此次半年度的一级门店目标年底6000+显然理性多了。
货量、时效与投入相辅相成,顺心仍然处于早期的扩张阶段,没有足够的投入,分拨覆盖不够,吸附网点的数量过少,货量就涨不起来,货量不够,车线就无法拉直,时效就无法与前几名的竞争对手进行PK。同样一票跨省件,你平均中转次数4.7次甚至更多,时效比领头羊的3.7次肯定差很多,客户的体验也差不少。
客户体验差了,网点就收不到货,进而无法生存,那退网或者改投别家做二级就是再自然不过的选择。改变恶性循环,只能通过加大投入来弥补错过的时间窗口。
快运市场今年是20进10,明年或许就是十进六,对于顺心来说,挑战不小,或许恶战才刚刚开始。不管怎样,组织架构调整,让更懂行业的人来掌控全局,只是迈出了关键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