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2日,来自全国各地的行业专业人士相聚在六朝古都南京,出席2019(第八届)中国医药冷链峰会。
8月22日,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主办,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医药物流分会、江苏省医药有限公司组织联合承办的2019(第八届)中国医药冷链峰会在江苏南京召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崔忠付出席并讲话,讲话内容如下:
我国是世界上医药消费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2010年我国是世界第三大医药市场,2015年就成为了世界第二大医药市场。2019年,是新医改进行的第十个年头,更是相关工作加速推进的一年,从顶层设计上,决定了这一年是医药供应链加剧变革的一年。《中国医药物流发展报告》数据显示,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我国医药物流总费用为613.92亿元,同比增长12.90%。统计估算,2018年医药冷链市场规模为2625.53亿元。
回顾过去的一年,医药冷链物流领域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政策推动行业规范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要求加强冷链运输贮存质量监管,2016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医疗器械冷链(运输、贮存)管理指南》,2017年的《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再到刚刚出台的《疫苗管理法》。政策不断提升医药冷链产品的要求,我国医药冷链在最近五年进入了加速发展时期,无论是技术发展还是企业管理运营水平均得到明显提升。
二是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保障得到各方重视。以疫苗为例,从《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到最近出台的《疫苗管理法》,不难发现,从法律法规层面,已经着重强调对研发生产以及使用方的规范要求。政府、企业以及大众,对于确保医药冷链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安全的重视程度显著提升。
三是医药冷链产品流通格局基本形成,第三方物流加速发展。目前,以国药、华润、上药、九州通四大全国性流通企业,以及广药、华东医药、南京医药等区域龙头流通企业为主导,多个物流服务商共同服务的流通模式已经基本成形。各个环节的参与方基本就位,社会物流在运输配送环节参与度占比超过一半。
四是医药冷链基础设施设备数量持续增长。据中物联医药物流分会不完全统计,截止2018年底,我国医药物流冷藏库、阴凉库冷库面积总和较上年增长15.87%。2018年我国医药物流冷藏车5060辆,较上年增长30.08%。这一方面得益于医药冷链市场的扩大,另一方面得益于政府、企业对于医药冷链物流的严格要求。
在看到积极进步的同时,我们也应冷静分析,目前,我国医药冷链行业仍旧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物流成本高、标准化程度不高、全流程追溯体系尚未健全、社会诚信体系不完善、专业人才缺乏几个方面。
去年,我们就提出过类似的问题,今年我们发现,国家相关政策在追溯方面已经有了相对明确的要求,但具体的执行层面,仍需要指导细则,并且企业端的落地需要有一个过程。
受到冷链产品特殊性以及资源整合程度低的影响,物流成本商品损耗仍旧较高。标准化程度不高主要体现在设施设备标准化以及物流服务标准化方面。当前,国内依旧缺乏具有医药冷链专业系统知识的人才,开设医药冷链专业的高校仍旧很少。
纵观我国医药冷链市场,未来有以下几点值得大家关注:
一是“冷链”市场持续高速增长。受到老龄化、临床研发、疾病诊断等因素影响,医药“冷链”产品市场将会持续高速增长。并且随着对医药产品温度要求的提升,“恒温”产品市场规模不可小觑。
二是以生产、终端为基础,进行供应链服务双向延展。医药流通链条的缩短,倒逼各类企业重新思考价值定位,但把握住前端生产和终端销售,始终是变化中的不变。面对新的形势,向研发端,向消费者双向延展,会发现新的市场机会。
三是全链条监管、追溯,对质量提出更高要求。《疫苗管理法》已经要求强化各环节监管措施,实行全程电子追溯制度,实现全过程可追溯、可核查。疫苗优先实行最严要求后,药品的要求也将迎来,对于物流企业来讲,用专业的服务保障质量是企业生存本。
四是供应链上下游资源整合、协同发展至关重要。目前医药冷链物流市场依旧较散,对于单个企业来讲,仓库满仓率、车辆满载率并不是十分可观,仓配资源的整合是降低成本的有效手段。未来,医药冷链市场逐渐走向规模化。
五是技术将继续赋能医药冷链物流。随着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医药冷链物流将会呈现智能化的特点,技术将改变我们传统的“认知”,亦会带来新的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