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机器人总销量的四分之三仅来自五个国家中国、韩国、日本、美国和德国。
在这场全球化“军备赛”中,谁能笑到最后?
直到几年前,“工业革命”一词还在很大程度上与彻底改变工业的工程变革联系在一起。两个世纪后,我们正在经历制造业版图的另一次转变,即第四次工业革命(4IR)。工业机器人分销商TM Robotics的首席执行官兼总裁奈杰尔史密斯调研了未来谁将在自动化生产的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的统计数据证明,用于生产的工业机器人数量正在迅速增加。然而,目前机器人总销量的四分之三仅来自五个国家中国、韩国、日本、美国和德国。
长期以来,亚洲一直是机器人领域最强劲的市场。在2017年全球销售的创纪录的380550台机器人中,很大一部分将部署到亚洲工厂。事实上,该地区报告称,过去4年机器人销量连续打破纪录,2017年增长19%。
亚洲已经竭尽全力保持在这个舞台的前沿。早在2015年,中国就宣布了《中国制造2025》(MiC2015)。这项全国性的计划旨在重振中国的制造业,目标是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机器人用户。
同样,日本在2017年启动了自己的转型项目,名为Society 5.0。该计划旨在超越德国2011年的工业4.0计划,考虑到这些新技术将给社会带来的挑战,而不是仅仅关注它们在制造业中的应用。
无论用什么词或流行语来描述制造业的这些变化,几乎每个国家都在加大力度。
根据世界机器人统计,每10000名员工中有74个机器人是世界平均机器人密度。美国在这上面坐得很舒服,每10000名员工中有189个机器人。2016年,中国的机器人密度开始攀升,今天,美国在世界上排名第七,仅次于韩国、新加坡、德国、日本、瑞典和丹麦。
由于美国生产设施的必要现代化,以及对美国制造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这一数字得到了显著提高。此外,从现在到2020年,中国的机器人销量预计将以每年至少15%的速度增长。
作为全球第二大工业机器人销售市场,欧洲也增加了机器人的部署数量。购买56000台机器人后,欧洲大陆的机器人销量连续第三年创下新高。尽管如此,这一部署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德国,该国目前是全球第五大机器人市场。
欧洲机器人技术的部署大多与汽车工业有关。因此,毫无疑问,欧洲机器人领域的冠军是那些拥有强大汽车业务的国家德国、意大利和瑞典。
汽车制造商长期以来一直在生产中使用六轴机器人。展望未来,增加机器人部署量将依赖于中小型企业也在自动化方面进行投资。
为了进入这个市场,工业机器人必须在成本和用户体验方面变得更平衡。TM Robotics发布的《2018全球机器人报告》指出,在选择SCARA、直角坐标系或六轴模型时,简单的编程是最重要的特征之一79%的受访者将此列为前五大考虑因素。
简单的机器人编程不仅对新用户有吸引力,而且为老用户提供了更少的编程时间。对易编程机器人的需求不断增长,也体现在协作模型销量的迅速增长上。协作模型是一种能够在机器和员工之间没有保护屏障的机器人。
目前,协作机器人(Collaborative robots,简称cobots)占机器人总市场的3%,但预计到2025年,这一比例将达到34%。这些机器被宣传为易于编程,但尽管如此,它们不应该被认为是传统工业机器人的完全替代品。
尽管cobot确实拥有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响应特性,但这些机器通常无法处理通常与工业机器人相关的危险、重复和繁重任务全球机器人研究报告的受访者也同意这一观点。55%的受访者认为,cobot技术不够先进,无法满足制造业的性能要求,另有25%的受访者不确定自己的能力。
对于自动化设施,没有一种通用的解决方案。尽管cobot市场的增长代表着cobot是迈向自动化的理想的第一步,但在工厂中部署机器人的途径不止一条。
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不同,今天的制造业竞争激烈。不仅各国都在努力增加他们在各自设施中部署的机器人的数量,而且新型机器人技术正在出现,以承担新的任务和操作。
IFR预测,该行业将在2019年进一步繁荣,预计将部署260万台机器人。不可否认,亚洲目前主导着机器人市场,但随着如此快速的变化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发生,其他国家还有追赶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