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配送以移动互联网为基础,以短距离、高时效、强离散性为主要特点,用户通过移动端或PC端创建包含商品种类、数量、到达时间等要求的订单,即时配送服务提供方即时响应,即时配送,从订单生成至商品送达,整个流程的完成时间通常不超过2小时。
据了解,中国即时配送行业于2008年曹操跑腿成立开始进入萌芽阶段;直至2014年,达达、闪送、风先生相继成立。随后,各外卖平台纷纷打入即时配送市场,推动行业加快发展速度。
2015年,外卖平台开始自建配送体系;2016-2017年资本持续注入,同时传统物流公司也开始布局即时配送业务,行业合并、收购频繁;自2018年以来,我国即时配送行业的平台运营模式已经较为完善,技术水平也得到较高提升,行业已经进入稳定增长阶段。
2015-2018年,我国即时配送行业市场规模呈现逐年增长趋势。其中,2018年行业市场规模达到987亿元,同比增长32%;2019年上半年,我国即时配送行业市场规模达到623亿元。
与此同时,2014-2018年我国即时配送行业用户规模逐年增长。其中,2018年行业用户规模达到3.58亿人,较2017年同比增长0.65亿人 。根据近几年的用户规模增速来看,保守预计,2019年中国即时配送市场用户规模将达到4亿人。
由于即时配送具有快捷、便利等优势,随着新零售的快速发展与消费体验的升级,用户对即时配送的需求将持续增加,预计未来即时配送市场用户规模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由于即时配送对于产品供应链、配送物流等要素的要求较高,目前高线城市的普及度更加广泛。2018年,我国即时配送订单量一、二线城市的市占率分别为46%和37.8%。可以看出,行业订单高度集中在高线城市。
但是,随着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以及互联网接受程度的提高,三、四线及以下城市的即时配送市场订单将会有较大增长空间。综合来看,我国即时配送市场渠道的下沉空间巨大。
近年来,随着各类电商平台、快递企业、第三方运力平台纷纷布局即时配送,服务边界不断扩展,从餐饮外卖到商超日用、生鲜蔬果、个人物品取送,再到代买代办的跑腿业务,即时配送平台不断拓宽服务场景,以满足用户更多元化的需求。未来,即时配送行业的消费场景多元化将会不断推进行业的发展。
除此之外,我国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的发展迅速,在即时配送行业的应用中,可以优化其资源配置,提高配送效率,并降低运营成本。加上现阶段我国对无人配送设备的研发落地,这也将推动即时配送行业的智能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