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畅销书《供应链管理:实践者的专家之路》,刘宝红著。
一位前美国首席采购官说,要管好跟中国有关的供应链,光懂双语还不够,得懂三语才行。
这双语是指中、英文,能够听说读写。那第三种语言呢?供应链管理的语言,即懂得供应链管理。这三语中间,懂得任何两种就算不易,精通三语者则寥寥无几。而要成为全球供应链管理的佼佼者,不管是管理境外企业在国内的供应链,还是负责国内企业在海外的供应链,不懂三语基本上不可能。
本土人才中,供应链专才很少。这跟供应链专业的设立较晚,供应链管理导入时间较晚,以及职业经理人在国内发展较晚有关。精通英语的供应链专才就更少。年纪较大的那一层职业经理人中(例如五十岁左右),供应链、运营管理经验较多,但限于当时条件,英语教育较差,所以能说英语的较少。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在人才上面临的是两种选择:会干活的不会说话(指外语)——这指的是供应链职业的人;会说话的不会干活——这指的是外语专业的毕业生。他们两害相权取其轻,招了大批的外语院校毕业生,教给他们供应链管理。毕竟,教会人干活要远比教会人说话容易。二三十年后,这些人有很多成为供应链领域专才,真正的三语人才。
对三语人才的需求是日渐增长。向国内发展的外资企业、向海外扩张的本土企业展开激烈的竞争,结果是三语人才的薪酬激增。自2008以来,我帮助外资企业招聘本土供应链专才,深深体会到这一点:同样背景的三语人才,国内的薪酬不输美国。想想也是,物以稀为贵。同样的三语人才,在国内的稀缺度就更高,报酬高,也不足为奇。几年前跟一位朋友谈起,他当时作为一个美国公司的生产总监派驻中国,想招供应链经理,应聘者动辄要求六、七万美金一年,公司都有点承担不起。当然,金融危机中,这批金领被裁员的不少,降低要求的也不少。例如2009年前半年,我帮一个意大利公司在深圳一带招聘现场运营经理,四五十万人民币的年薪,应聘者中以前赚八九十万的大有人在。但是,随着全球经济的回暖,对高端人才的需求自然增加,薪酬回升,也就不足为奇了。
成为三语人才的路也很长。拿我个人而言,英语在国内学了15年有余,在美国两年多的商学院教育,然后工作两年后,才算真正能够听说读写。供应链管理方面,从系统的商学院教育到残酷的工业实践,也十几年了,还是很难称得上三语人才。人都说十年磨一剑,三语人才其实得二十年。当然也不要气馁。罗马绝非一日建成。只要目标明确,坚持不懈,日有所知,日有所进,就像在任何领域一样,长期积累,自然会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