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即时物流业务因直接关系着医护人员和城市居民的饮食起居,且在疫情防控期间贡献突出,被誉为“救命恩人”方阵(对应去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群众游行活动中的“美好生活”方阵),举国上下为之点赞。
“如果以前说即时物流服务于“懒人经济”,那么疫情发生以来,本地生活服务便不仅仅是基于‘懒’的需求,而是居民被逼宅在家里的“刚需”。从这个角度来看,疫情强化了消费端的需求,可以说是即时物流的加速器。”3月6日,顺丰同城急送CEO孙海金在接受《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采访时,一语直指即时物流从“懒人经济”向生活刚需阶段性演进的最新变局。
即时物流,兴起于本地生活服务,开局不过三年,在物流业可以算是新起之秀。而即配品牌的集体“亮剑”,距今也不到一年时间。去年5月、6月、10月,美团配送、蜂鸟即配和顺丰同城急送品牌先后发布,12月份新达达更名达达集团。
尽管“顺丰同城急送”品牌去年10月24日才正式发布,但顺丰同城急送业务实际经营已有三年多时间。三年磨一剑,顺丰同城这把“剑”,当前在疫情防控时期锋芒难掩。
“顺丰一直在线”这句话,无异于疫情期间的一道光,既照亮了举国抗疫之路,也照亮了整个物流行业。而作为顺丰系的一员,顺丰同城急送同样不辱使命,“在疫情防控形势最为严峻、业务开展最困难的正月(阴历),我们在武汉也有几十名名专职人员在为大客户提供配送服务。”孙海金3月6日向《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介绍。因此顺丰同城急送的复工问题主要是在如何让业务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以及规模如何扩大;“从正月十五(阳历2月8日)开始,市场需求不断上扬。”顺丰同城配合开启了两万名骑手的招募计划,扩大自身运力规模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也在帮助工作受疫情影响的人们再就业。
从今年年初两个月的经营情况来看,顺丰同城急送受疫情影响,业务规模出现了结构性调整,即在不同细分市场有起有落,但总体实现了逆市增长。据孙海金透露,2月底至3月初的这十天左右时间,公司平均每天的单量,相比2019年12月的日单量,有接近10%的涨幅。而但按往年情况,受季节和气候回暖影响,3月份起由于消费者更倾向于亲自走动就餐和见面交接,因此是即配市场传统淡季;12月份则反之,是即配物流的传统旺季。
顺丰同城急送自启动以来,便搭建了全业务场景,具体涉及本地生活、本地商务的紧急配送需求,以及快递末端配送业务。“在各个细分市场领域,首先是线上买菜和商超即配业务量猛增,其次是大品牌商户和餐饮即配上涨非常明显。尤其2月份以来,随着企业复工的不断推进,与复工相关的C端业务需求恢复好于预期。”谈及业务结构性调整的具体情况,孙海金介绍说,另一方面,目前公司以中小商户为主的长尾市场则出现显著下滑。
“本地生活线上平台代表新的消费方向之一,今后GMV甚至可能会追平目前电商的既有规模。那么与本地生活相配套的即时物流,也将面临着与快递公司前几年同样的战略机遇,比如催生多家上市公司。”孙海金透露,即配物流经过三四年的发展,当前已日趋活跃。而疫情的发生,又从消费端促使即配物流加速发展。
新冠疫情之下,即时物流市场在规模出现结构性调整、整体逆市增长的同时,也伴随着暗流涌动——因供需两侧发生变化而悄然酝酿着变局。
一、需求端:从“懒人经济”到生活刚需
众所周知,新冠疫情的爆发,首当其冲受到冲击的便是餐饮业。当前,随着复工复产的不断深入推进,餐饮需求日渐强劲,有了回暖迹象。
张女士是一家央企的员工,办公地点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自2月份复工以来,应新冠疫情防控要求,公司食堂暂不供餐,恢复时间等待通知。于是,她与同事们面临着工作餐的问题:要么自带,要么叫外卖。
餐饮堂食未恢复,公司食堂不供餐,外卖即配需求增长便在情理之中。不难理解,其他商品的购买或物品的交接,对消费者而言,在疫情下交由即配物流来承担也成为更安全的选择了。
由此可见,从消费端来说,在疫情之下即时物流已然成为一种生活刚需了。
二、供给端:平衡打破,渠道生变
从供给端来看呢?仍以餐饮业的供给端餐饮商户为例。数据显示,当前全国餐饮商户复工率已超过55%,但许多餐饮人面临开业0收入的窘境。
“餐饮企业原来外卖只占营收小部分,堂食的比重要大很多;而现在疫情下是反过来的,外卖比堂食比重要大。这样的现象可能要持续要4月甚至5月份。”孙海金分析提出,对餐饮商户而言,以往的平衡被打破,由此将会导致三个现象:
一是加速本地生活平台的更大一轮爆发,类似2003年“非典”加速了电商平台的发展。
二是餐饮业市场格局生变。“餐饮企业如果以往是10%依赖平台,现在可能变成50%的依赖,以往的平衡被打破,按照博弈理论,商户对于外卖平台的需求从补充和可有可无变成现在的‘命根子’,那么餐饮商户的话语权和抗衡度势必因此下降。”孙海金指出,这将会对餐饮业产生深远影响。
从这个角度来看,随着餐厅外卖比重的增加,餐饮商户由于担心单一渠道(或过重依赖某些个别线上平台)容易受到挤压,那么自然希望获得更多的外卖渠道,比如餐饮商户通过第三方即配物流渠道联合自建,以开拓新的商流平台等等。
三是物流作为基础设施的价值更加彰显。“尤其是疫情下,包括酒楼、餐厅、母婴品牌等,更加迫切的需要创新,而正因为有了即配物流,他们在商流上的创新可以非常快速的落地。”孙海金说,“我们要打造的是一个优质、高效、全场景的第三方即配物流平台。”
在交谈期间,他特别强调了“优质、高效、全场景、第三方”这几个关键词,而这场新冠疫情带给他的启示则是,“如果将即配物流比喻为基础设施,那么参与的第三方越多,基础设施就越完善,整个生态圈也就更健康,商业创新也才会有更大的想象空间。”疫情当前,他说自己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坚定做第三方即配物流的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
所谓第三方,是相对其他崛起于外卖、电商平台,从商流衍生出的即配物流而言。而全场景,则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全业务场景,二是全运力模式。
作为全场景的第三方即配物流,其特点之一是各类业务结构比较均衡,包括餐饮、生鲜、商超、文件、个人物品和药品、疫苗,以及快递末端等所有涉及本地生活和本地商务紧急配送需求的2B和2C业务,其中并没有哪个板块的权重特别突出;二是自有、加盟和众包的运力都有,并且统一调度。
“顺丰集团是顺丰同城急送的客户之一。或者换个角度来说,同城急送对顺丰集团而言,就是要解决弹性运力和错峰需求,承担顺丰运力底盘里的所有弹性需求,因此业务和运力在多场景不断互相融合,对我们而言就是平常一直都在做的事。”孙海金介绍,除此之外,同城急送在顺丰集团的另一个角色定位,无疑就是承接顺丰布局本地生活和商务即配市场的战略布局。
综上所述,“全场景+全运力”模式及其相互之间长期以来的磨合历练,让顺丰同城急送业务模式具备了配送能力弹性大、抗风险能力高的优势,而这在疫情之下无疑尤为重要。
当前,本地生活服务头部平台美团、饿了么两大巨头对峙的格局已然形成。本地生活这个赛道还留有余地吗?
纵观电商行业前十年的发展,阿里、京东两家巨头瓜分电商市场的格式形成后,近几年又冲出了电商新贵“拼多多”。《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日前获得的最新数据显示,拼多多去年产生了快递包裹量197亿件,占全国总包裹量的三分之一。
随着疫情的发生,餐饮市场格局开始生变,餐厅外卖比重的增加,餐饮商户希望获得更多的商流渠道;同时随着疫情防控的逐渐推进,企业加速复工复产,由此伴生的员工就餐问题急需解决,既要最大限度降低感染风险,又要充分满足公司员工的用餐需求。此外,受疫情影响较严重的本地出行服务平台也在谋求新的出路,并将目光投向了本地生活服务。
3月16日,滴滴在上海、深圳、重庆等21个城市正式上线“滴滴跑腿”业务,此举是继滴滴试水外卖业务后,再次拓展本地生活服务领域。具体是由滴滴代驾司机担任首批跑腿员,为社区居民提供生活物资的代买服务。旨在解决用户实际问题的同时,为代驾司机们寻找新的出路。
无独有偶,顺丰同城急送亦于近期上线了企业和员工订餐小程序“丰食”,以连接一些餐饮商户和需要订餐的企业及员工。
由此可见,机会的大门从来就不是紧闭的。而一个行业的健康,本身也需要“三五家巨头+多名成员”来共同维系,这是市场本身的需求。可以预见,未来将会有更多企业向本地生活服务场景发起冲击,也因此不断诞生新的机会和挑战。
当前,顺丰同城发展势头强劲,在顺丰集团内部表现亦可圈可点。就在不久之前的2月25日,顺丰控股(002352)发布了2019年度业绩快报和2020年1月经营简报。报告显示,公司2019年营收超千亿元,同比增长23.37%;1月份营收超百亿元,业务量达5.66亿票,分别同比增长14.4%和40.45%。而这些骄人的业绩背后,无疑也有着顺丰同城急送的一份功劳。数据显示,过去三年顺丰同城急送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