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罗兰贝格发布第七期《汽车行业颠覆性数据探测》。该报告每年发布两期,通过对18个国家共计1.7万余名受访者进行调研,对涵盖消费者偏好、法规、技术、基础设施和行业动态五大维度的26项行业指标进行评分,分析了全球汽车行业颠覆性变革的最新相关市场趋势,为汽车行业在颠覆性变革环境中的决策提供支持与指导。
当前,随着主要国家政府持续推行更为严苛的排放政策,同时中美、美欧贸易战或将进一步加剧,汽车产业销量很可能在新冠疫情之前已进入下降通道,而疫情危机也许会成为这一发展趋势的催化剂。整车厂、供应链和销售活动的大规模停工严重影响了行业整体的财务状况。罗兰贝格预测,全球汽车行业或将经历高达40%的下跌,而产业复苏的节奏仍不得而知。中国市场得益于对疫情的快速控制、企业迅速复工和需求的逐步回弹,预计增速下滑相对欧美更小,2020年销量大概率将呈延迟反弹的“U型”走势,同比降幅将为8-10%。
在充满高度不确定性的时期,整车企业和供应商需确保其短期流动性才能生存下去。然而,必要的结构性转型会及时出现。罗兰贝格认为,挑战无所不在,而企业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应对持续的危机与变革,采取行动刻不容缓。
《汽车行业颠覆性数据探测》报告显示,全球整体得分在过去三年里显著提高。得益于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与数字化应用较高的接受度、政策对新能源供给端的推动以及基础设施与自动驾驶路测方面的长足进步,中国总体得分仍保持全球领先,但较巅峰时期(2019年上半年)有所回落;由于新能源车销量占比实现大幅提高且电桩布局持续拓展,自动驾驶路测法规进展迅速,荷兰一跃而起,与中国并列第一;英国、韩国、瑞典等排名靠前的国家整体得分不断上升,与中国的差距逐步缩小。
报告发现,消费者对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汽车的兴趣在全球范围内持续维持在较高水平,其中55%的受访者接受使用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而40%的消费者考虑购买电动车作为下一辆车。
相较第六期报告,纯电动汽车与插电混动汽车销售增速有所放缓。接受调研的18个国家在2019年和2018年的销量分别为210万辆和190万台,年增长率为10.5 %。但电动车型的上市速度突飞猛进,目前超过340款纯电动和插电混动车型已在《汽车行业颠覆性数据探测》报告中的18个国家销售,相比2016年第一期报告中的125款车型有着大幅增加。
在新能源汽车销量绝对值排名全球第一(2019年共计121万辆销量)的中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接受度保持稳定。尽管受新冠疫情爆发影响,短期内需求受到抑制,2020年1-4月中国整体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大幅下滑43%,但随着补贴的持续,各地陆续出台消费刺激性政策,新能源销量将在下半年逐步反弹。
自动驾驶汽车相关法规框架仍在持续完善。例如,俄罗斯起草了涉及自动驾驶的道路安全法规框架,并将于2021年9月最后敲定。与此同时,自动驾驶车辆的测试也变得越来越普遍。在本报告分析的18个国家中,有15个国家设有专用于自动驾驶汽车测试区域(仅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和印度尚无)。在中国,自动驾驶道路测试法规自2017年至今取得了显著进步,目前开放道路上的自动驾驶道路测试在上海、长沙、重庆、深圳等多个城市均已落地。
此外,各国对城市内传统汽油和柴油汽车的限制正在加大,进一步推动了纯电动汽车和插电混动汽车的应用。在本报告分析的245个城市中,145个城市对燃油汽车没有明确限制(相比2017年1月的191个城市有所减少),89个城市有轻微限制,11个城市有大幅限制,(后两个数据相比2017年1月的52个和2个均有所上升)。
如往期报告所述,人工智能方面的风险投资是自动驾驶的一大关键推动因素,该领域的投资规模从2018年的58亿美元增长至2019年的77亿美元,增幅超过32%,且似乎尚未达到峰值。然而,本期报告发现,对于移动出行方面的投资则不那么乐观。其2019年的投资规模为92.7亿美元,比2018年减少32%,相较2017年的历史峰值(214亿美元)减少100多亿美元。
汽车行业的专利和研发能力持续发展。根据领英(LinkedIn)收集的数据,现在有超过10万名员工活跃在出行或自动驾驶领域。
充电基础设施在全球范围内的匮乏开始逐步改善。截至2019年底,每百公里配备的充电站数量超过1.7个,如今整体网络密度是2017年的三倍。荷兰在充电桩布局方面保持领先,中国和韩国则取得了巨大进步。同时德国和其他欧洲国家也在逐步发展。这一总体趋势有望继续。
在中国,每百公里充电桩数量从2017年的1.6个提升至2020年的5.4个,除传统充电桩/充电站外,政策对“换电”这一新型商业模式持鼓励态度。
与此同时,车车互联设备也在持续普及。随着沃尔沃和奔驰车型已扩展至其他区域,车车互联技术已在本报告调研的18个国家中的8个得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