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中小型快递企业虽然也有一定市场知名度,但消费者依赖度相对较低,无论是德邦还是跨越,如果没有资本运作加持,在未来高企的成本和低价面前,如何生存下来是一道必须跨越的难题。
尽管消息没有确认,与跨越传出绯闻的不止京东一家,市场早前传言,通达系某通快递欲投资跨越,无奈双方因估值问题没有谈成。但有一点肯定的是,跨越现在真的非常需要现金。
时至今日,外界对这家企业仍知之甚少,关于跨越速运的标签有“限时达”、服务企业级客户、直营模式、吴京代言……创始人胡海建从不公开露面,甚至在胡润研究院发布的榜单中,掌门人一栏都并非胡海建。
跨越速运快递许可证信息
亿豹网通过国家邮政局许可证查询系统看到,2018年跨越取得全国快递经营许可,业务范围覆盖中东部地区主要城市。但与顺丰通达系相比,跨越的社会知名度相对较低,业内人士更多定义为其快运企业而非快递企业。
早在2007年,从顺丰出走的胡海建创立跨越,当时瞄准金融危机的短期阵痛,逆势推出“跨省限时达”——当天达、次日达、隔日达,采用了直营+空运模式,切入高端快递市场,服务以B2B、大件货物、商务件、生鲜件等为主的企业客户。
包括京东在内的快递企业之所以对跨越感兴趣,在于其技术方面的优势与庞大的企业客户群体。
而对于跨越来说,采取直营模式非常烧钱,目前公司也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尽管获得了红杉资本、普洛斯、钟鼎创投等各路基金的唯一一轮融资,但在以空运与直营模式的跨省限时达模式下,一旦企业客户账期拉长,面临的资金链压力将空前山大。
另一方面,尽管干线与航空资源非常丰富,但末端配送一直是跨越的短板,尤其是一些小B与C端用户。
长期以来,跨越不得不与宅急送等企业合作,由其代派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客户体验与服务时效。而一旦牵手京东,京东物流直营的末端优势可以瞬间接续跨越的干线资源,从而保证“快”时效的始终如一。
胡海建曾笑称,自己是跨越最大的产品经理,IT出身的他,一路从基层摸爬滚打,在人、车、货、场等领域都胜任过多个岗位,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而跨越速运首轮融资的大部分资金投入了科技研发当中。
众所周知,快递行业是规模效应显著的行业,无论是跨越还是德邦,业务量相比同行偏低,规模优势未能充分发挥,故当前整体战略方向仍然是尽力提高快递业务量,增加市场份额,有效摊薄单个包裹成本。
与此同时,疫情带来的企业经营普遍受到影响,很多工厂甚至倒闭,企业间的物流大规模减少,在压缩成本的前提下,不少企业选择了价格更为便宜的专线或快运。再加上直营模式的人力成本支出,这些对于面向B端的跨越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
别说跨越,就算是上市后的德邦,也面临着不小的压力。一次规模仅为6.14亿元的战略投资或许尚无法撼动行业格局,不过其释放的信号值得关注。
快运业务是上市快递公司扩展业务时布局最多的一个业务板块,并且有着不错的增势与前景。不少业内人士表示,跨越就是一个很好的投资标的。而胡海建对资本也有自己的追求:“跨越对资本抱着开放的态度,但这就像谈恋爱结婚,一定需要双方有共同的切合点,才能水到渠成。”
跨越服务模式
在价格竞争愈发激烈的当下,跨越尝试全面整合仓储、运输、加工、配送等环节的物流资源,推动物流企业与制造业、商贸业的联动、协同和融合发展,打通物流服务的全链条,试图降低整个产业链的物流成本。
在顺丰与京东的蚕食下,不可否认,跨越速运的优势领域仍在空运、在企业客户。尽管如此,大家都在关注跨越速运的陆运牌能不能打好?是否会开放加盟?融资后下一步会不会发力个人业务?
韵达入股德邦、邮政试水加盟制,没有不可能!也许这一切,很快就会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