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由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供应链发展处处长肖荣臣主持,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总结。上海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主任储雪俭教授,北京物资学院物流学院院长姜旭教授参会点评。
肖荣臣介绍,敏捷供应链指的是在不确定和持续变化的市场中,针对新的市场机会,协同整合必要的流程和资源,迅速调整和构建供应链来响应新需求。当前,国际疫情和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越发突出,敏捷性供应链显得愈加重要。希望京东集团在敏捷性供应链上的实践和感悟能让参会人员有所启发。
傅兵介绍,这次新冠疫情呈现突然性、紧急性、迅速传染性等特点,使得大部分企业措手不及。京东的应急物流体系快速响应,通过多种措施助力产能恢复。
首先,组织保障。成立了疫情紧急指挥部,由京东CEO挂帅,形成快速反应组织。
其二:运营保障。1.供应链往各个前置仓加大备货,并启动华南、华东等分拨中心支援华中武汉外地区,实现供应链的快速调整和应对。这个做法是京东内部演练多次的应急预案。2.运用科技手段积极推动京东小哥安全返岗复工,开通达达众包平台吸引社会人员加入到京东物流。3.在每个区域积极与政府沟通,获取特别通行证,确保紧急物资和民生物资的送达通道。4.在末端积极创新,如争取到上海第一张小区快递出入证,迅速在小区门口搭建客户自提架。5.在疫情严重的区域运用无人配送。6.进行产品创新,开拓教辅材送达和蔬菜入户等新业务。
其三:防疫支持。开通医疗设备通往湖北的特殊通道,紧急上线小程序,开通赈灾热线,搭建湖北应急物资平台。
面对疫情期间道路封锁、地区封锁、员工无法返岗的客观环境,用户和配送员担心接触式配送增加感染风险的心理障碍,以及物流需求剧烈波动、加急类特殊场景需求增加的现实情况,京东物流的数字化与黑科技发挥了重大作用。京东的智能配送机器人完成了末端配送,降低疫区配送人员被感染风险。高度自动化的仓库及分拣中心,既减少了对人力需求,又保障了疫情期间的物流产能。数字化系统平台提高整个链条的可视化程度,实时掌握疫情导致的线路中断等情况,实现快速进行响应。智能快递柜帮助客户实现“无接触配送”,减少感染风险。在封路地区,无人机打通了配送通道。实时智能系统保证应对不断变化的物流网络提供解决方案。
京东物流还承建了湖北省政府应急物资供应链管理平台。通过平台,帮助应急指挥部实现需求、采购、调配、送达到捐赠的全场景数字化全面协同。同时,全程可追踪、高效集中管控,助力湖北各地紧缺医疗物资的精准测算、科学调度和合理分配。
傅兵认为,企业很难在这么重大的突发疫情发生之前就做好所有的准备。面对疫情,人们经常提到要增强人的免疫力,企业同样要注重增强自身“免疫力”。此外,近20来年,零售端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传统线下多级分销体系,至传统电商、创新零售、全渠道,以及2019年迅速爆发的直播电商,流通渠道不断数字化迭代和升级,重新定义了供应链,消费趋势的变化也给供应链管理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不确定性的环境下,企业怎样提出供应链解决方案?
首先,从供应链的规划方面,运用成熟的供应链规划工具实现快速规划。
供应链中很大部分的结构性成本是由供应链的规划所决定的。以前是每隔几年运用人工做供应链供应网络的规划,周期非常长,对一些不确性的应对能力也非常弱。现在,我们更多的通过事件以及一些数据的变化来触发规划。如出现一个新的场景、新的产品、新的业务、新的事件,快速驱动整个供应链的规划,通过场景重构、数据分析和建模(客户画像、产品要素、服务成本和时效),快速判断其对物流成本、库存响应、客户响应时效的影响,决定整个供应链网络需要进行怎样的调整,提出解决方案。
第二,从供应链的计划方面,应做好基于海量大数据和智能算法的需求预测,以及整个供应链一体化的计划。
需求预测是供应链能快速响应不确定性的一个最基础的条件。我们将需求分成两部分:一个部分是已知的、比较固定的需求,另一部分是未知的、不可预测的或者说非计划性的需求。可以通过两个方式去应对逐渐发展的第二种需求:一是引入更多数据去感知不确定的需求,通过数据和算法将不确定的需求变成可计划的需求;二是不断加快迭代需求预测的周期频率。
以需求预测为驱动的供应链一体化计划,是应对不确定性的较好方式。供应链计划是协调整个供应链同步响应需求变化的指挥中枢。要具备更强的判断和决策能力,达到需求与供应的平衡,需要运用一个供应链计划指挥全局,实现整体高效协同。京东倾向于用中长期的滚动需求预测指导供应商的备料,用短期的滚动需求预测拉动生产,用整体客户需求拉动渠道。
第三,运用供应链控制塔,结合大数据、IOT等技术有效实现全局可视、异常快速应对。
控制塔作为供应链管理的指挥中心,基于实时数据决策和行动,完成可视运营分析,及时预警,进行协同,智能决策辅助。一方面,通过IOT技术获取更实时更精细化的物流运营数据,更重要的一方面,是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将获取的数据进行智能化的分析和应用,通过算法判断数据中潜在的问题和异常情况,快速做出应对。
傅兵认为,敏捷性供应链需要重视消费者洞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通过电商平台,京东的C2M体系中积累了大量消费者数据,如消费者的购物行为、消费倾好、消费能力。这些数据帮助品牌商做好产品的规划和设计。京东C2M体系可以运用虚拟的市场模式,对品牌商的新产品进行市场反应的验证,帮助品牌商设计出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商品,也可以在新品上市之前就能更精确地实现销售预测。
傅兵介绍,京东物流不仅提供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也对外部企业提供供应链数字化解决方案。如京东物流为某企业提供一体化的数字化供应链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网络布局、控制塔、销售预测、智能补调、库存优化、代运营等服务。通过合作,该企业的物流费用减少10%,库存周转从70天降于50天以下,SKU周维度预测准确率提升60%,履约时效提升近6个百分点,客诉率明显下降,用户体验得到极大提升,总体供应链成本每年降低达千万。
傅兵总结京东价值供应链的核心优势在于:多维度大数据洞察、端到端价值链全场景覆盖、价值快速实现、敏捷交付快速响应。
蔡进高度称赞傅兵的分享。他认为,面对疫情,京东物流投入了大量力量,甚至全部物流资源,为国内抗击疫情作出了突出贡献。更为可贵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整个京东的供应链也得到了全方面的提升,包括组织机制、响应速度、技术能力、平台的智慧化和数字化发展、定制化柔性化能力的提升等。傅兵将这些提升称为柔性化供应链的提升,归纳得非常好。
蔡进指出,在京东的敏捷性供应链的提升过程中,有几个方面值得借鉴,即数字化是打造敏捷性供应链的前提,全渠道、全流程是打造敏捷性供应链的基本原则,柔性化是打造敏捷性供应链的关键,基于客户驱动是打造敏捷性供应链的根本。
专家点评
储雪俭
上海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听了傅总的分享,我非常有感触。京东从响应武汉疫情的案例出发,从组织保障、营运保障、防疫支持引出了敏捷供应链这一未来的发展课题,我认为京东在物流供应链方面起到了典型示范的作用。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科技、数字化转型、供应链这些关键词,京东物流通过数字化供应链解决方案,让客户物流成本、库存周转大幅下降。我国的物流费用在GDP中所占比重相对较高,如果能促进物流成本下降,对我国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京东做到了数据协同、业务协同、车辆协同、服务协同、操作协同和管理协同,把固有的零售电商基因向两边延伸。京东把消费的碎片化需求深入整合到末端前置仓,把商超、社区的配送优化成能够适应新零售发展趋势的快速响应模式,在这次武汉疫情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京东通过敏捷供应链的解决方案,运用控制塔结合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全局的控制和异常情况下快速响应需求剧变。这些做法值得研究与学习推广。
物流发展的方向一定是供应链整合。京东全渠道线上线下的整合,结合物流上已有的快递、快运、冷链、云仓,具备了从原来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型发展的趋势。未来将商流与物流进一步整合、网络进一步打通,京东可以建成分拨中心、区域中转仓、前置物流中心逐层向下游分布的仓网,形成以科技驱动的新第三方供应链物流服务平台。我希望能够将京东案例作为大学的一个优秀工商管理教学案例进行推广。
姜旭
北京物资学院物流学院院长,教授
京东应对这次疫情呈现的4个特点:时间的紧急性、信息的不确定性、服务的非标准性以及弱经济性,构建了应急供应链体系,也就是业务持续管理体系(BCP)。BCP体系使得京东能快速恢复、快速响应,并在核心枢纽的整体协调管理下,在不同类别、不同部门,通过各种渠道发挥了京东的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京东通过组织连续性计划系统、风险分析系统、业务影响分析系统、业务持续计划系统、业务恢复计划系统和数据采集分析系统等系统,进而构建BCP体系。因此,京东可以应对疫情,提供敏捷应急供应链方案。同时,提供大量救灾物资,仓库、卡车、快递人员和服务,而且保持了快速的业务恢复能力。
另一方面,京东实现了从数据预测的时间管理,到实际情况的时效管理。从时间管理向时效管理,从而构建一个应急供应链体系。京东还构建了一个大量客制化的供应链管理体系。以前,更多的是精益管理,而现在这种柔性的、敏捷的管理是以客户满足为中心、以客户体验为中心、以全渠道销售为中心的大量客制化的服务体系。
总而言之,京东通过BCP体系与时效管理,当环境发生变时,快速调整与响应,从而实现物流时刻满足客户需求的服务,体现了物流的现场主义、动作主义、服务主义、改善主义以及国际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