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产业分工不断深化、资源要素在全球配置,供应链已经深度嵌入生产和流通的各个环节、成为企业在全球竞争力的核心指标。
据统计,欧美等发达国家物流成本只占产品总成本的10%左右,中国的物流成本占产品总成本的比例高达30%以上。中国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和物流成本还有很高的改善空间,而这正是供应链协同发挥作用的地方。
● 什么是供应链协同? ●
“供应链协同”,是指供应链的高度整合。在现代供应链理论中,供应链是围绕企业,将供应商、物流服务提供商、制造商、分销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供应链协同管理就是针对供应链上各参与方的合作所进行的管理,强调供应链中各参与方的信息共享,同时保证信息传递的效率和信息的可信度,从而推动业务高效发展。因此,信任是供应链协同的基础与前提。
现代企业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是供应链协同上的竞争,越来越多的企业放弃传统的大而全的纵向供应链管理方式,转向专业的、协同式的横向联合的资源配置方式。
综上所述,供应链协同的核心是“信任、共享与高效协同”。但是,纵观当下,大部分供应链管理体系企业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当供应链的业务流转过程中涉及的企业主体越来越多时,多个主体之间的活动就变得难以管控。
传统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的协作往往还存在人工干预的情况,协作成本高昂。不同企业之间的信息化程度参差不齐,有些企业还会顾虑数据隐私和安全性。目前,因为缺少公信力足的第三方平台,所以参与主体不愿公开自己所有供应链的交易信息,导致数据匮乏并且无法准确认证。此外,供应链数据的缺失也对产品质量追溯造成了挑战。种种因素都阻碍了传统供应链协作中的信息共享机制。
●区块链与供应链协同●
要让供应链协作程度高,高效的信息共享是必需的。
如果把供应链的各参与方视为节点,并与区块链网络节点进行映射,可以看到基于供应链的真实商业网络和区块链网络是高度重合的。
区块链具备的分布式、共享账本、数据可追溯不可篡改等特性恰好可以在供应链协同管理领域发挥巨大优势。将供应链协同管理业务运行在区块链上,可以实现供应链价值的全流程传递。
通过区块链技术,不仅可以在无需第三方平台作为中心的前提下解决各参与主体之间认证的难题,同时,通过智能合约控制各流程的运转,也很大程度上优化了供应链协同流程的安全性及效率。此外,区块链在供应链质量追溯方面也有重要意义。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协同●
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协同还处于早期探索阶段,尚未形成统一、公认和经过实践检验的应用架构,仍存在着多样性。根据链和应用的对应关系不同,可以分为三类,即单链单应用架构、单链多应用架构、多链多应用架构。
单链单应用架构通过供应链协同的重要参与方共同提供区块链节点、组建许可链(联盟链),提供分布式共享账本,而上层的应用仍为单一应用。在这种架构下,供应链的各个参与方实际上仍是在同一个应用系统中完成操作,通过区块链,分布式地将产生的交易数据和操作行为进行存证。
(图源:网络)
单链多应用架构与单链单应用架构仍然通过参与方之间共同组建区块链网络,但根据参与方的角色不同,提供不同的应用系统供用户使用。不同参与方在各自的应用中操作,写入自己的区块链节点,通过区块链网络的共识机制,实现数据共享。在这种架构下,区块链除了分布式、可信的数据和操作存证之外,还提供了多方数据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共享能力。这种架构还允许参与方改造企业现有信息系统与区块链网络对接,满足用户操作企业内部系统,与外部其它企业实现业务协同。
多链多应用架构是最为复杂的一种情况,在供应链生态中,不同参与方分别参与到不同的区块链网络中;某些参与方同时参与在多个区块链网络;不同区块链网络之间通过跨链交换和共享数据,从而实现更大范围的数据共享和基于数据的业务协同。在这种架构下,不同参与方多采用不同的业务应用。多链模式的出现,是由于不同参与方所参与的供应链不完全相同、不同供应链的参与方由于数据隔离、业务协调等问题难以构建一个单一网络。
主侧链应用架构在使用一条主链进行全局共识和数据共享、交换的基础上,部署多条侧链,完成多项供应链业务。侧链完成局部共识,具备较高的性能;主链则为业务协同提供更大范围的支持。主侧链模式的出现,既可以满足小范围内高效协同、信息交换的需求,又可以在保证一定程度的数据隔离的同时,实现数据全局可验证,满足某些场景下对大规模应用的性能需求。
如前文所述,传统供应链协同的信息共享机制是不完善的,存在缺乏统一信息交互标准的问题,因此在把区块链技术运用在供应链协同领域中时,首先需要考虑建立数据交互的标准。
区块链在供应链协同应用中的标准化工作尚未启动。从目前阶段来看,可从标准化需求入手,从供应链协同的区块链应用实现的关键过程,包括:定义区块链网络参与方参与方式,定义共识机制、写入数据预处理、数据签名、数据记账、数据公示和查询、提取数据、第三方验证等环节中展开研究,明晰需要标准化的内容。(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