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的兴起,改变了全球商业模式与物流系统,借着资通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的进步,包括无线射频辨识(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行动高速网络(4G/5G)、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IOT)、云端平台 (Cloud Server)、大数据分析(Big Data)、智慧装置及仓储机器人、智能型语音与穿戴装置等技术的兴起,不但解决物流企业的问题,也促使物流行业作业朝向智慧化发展。物流企业为了因应网购企业或消费者对订单快速回应(Quick Response,QR)的需求,必须加快、加深发展智慧物流之创新营运模式,其中又以冷链物流技术最受瞩目。以下针对冷链物流、资通讯与物联网技术在冷链运输与配送的应用、多温蓄冷共同配送技术实现,说明如下:
冷链物流由于需要高效率、高标准环境控制与监测、商品追踪等功能,也让资通讯技术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从感知层的传感器、RFID,到网络层的网络通信、GPS定位,再到开放与共用的云端平台整合运作,都可为冷链物流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
以感知层的传感器、RFID为例,由于冷链物流货物对环境的敏感性很高,因此需要感测功能以确保商品不变质。早期的冷链物流过程,只能针对仓储环境进行监测,至于运输过程就不易进行实时监测,若运输过程出现问题,往往要到货物交到客户时才会发现,这对要求精确环境控制的食品或医疗用品,可说是无法接受的事实。所幸在资通讯技术的蓬勃发展下,只要在食品打上RFID标签,再配合传感器搜集资料,就可根据设定的间隔时间,自动采集环境信息并加以储存,再通过资料接收终端传输侦测信息,回传到云端平台,不但可追踪查询货物的状态及位置,更可对商品进行实时监控与系统调度。
以下针对无线射频辨识系统、资通讯技术、云端信息平台、物联网IoT技术及多温蓄冷共同配送技术在冷链运输与配送的应用,说明如下:
无线射频辨识系统
系统通常包括标签、天线和读取器,通过无线电连线传输信息。RFID标签可配备传感器、内建电池和有限的温度感测范围,存储产品电子码等,用于物流管理。其功能有:
1.追踪各个包裹、托盘、集装箱或卡车在配送过程中的地理行径位置。
2.通过独特产品电子码或条形码等识别方式替代。
3.存储实时环境资料,包括温度,近零时差传递信息,让产品损坏前采取纠正措施。
云端信息平台
如前言所提及,信息传输与共用为影响物流营运效率的重要因素,再加上冷链物流所运送的货物多半对于温度变化极其敏感,稍有差错便可能影响货物的安全效期,进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整个冷链物流的作业流程中,温度的管控是十分重要的信息,无论是对于冷链物流业本身或是其下游厂商。也因为冷链物流业对于高质量的要求,产生对于云端信息服务平台的需求。连接运输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在运输与配送管理方面,提供订单任务指派、排程调派、装载堆置、车辆管理等决策分析与方案。
GIS/GPS追踪监测
在车辆与车厢温湿度监控追踪部分;可以整合由车厢内温度传感器、蓄冷箱或智慧恒温箱之RFID感测装置,将实时的必要信息,例如:身份、温度、时间、车辆GIS/GPS 地理信息等,通过车载设备或近场感应传输至冷链云端信息平台,提供进阶信息融合、资料分析及温度追踪功能与商品在途冷链履历,提供使用者货况或温湿度追踪查询功能,对商品流通之记录与追踪视觉化管理。
资通讯与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冷链运输的应用
随着网络及科技发展的精进,在现今社会中,物联网的应用已和人类生活密不可分,其应用范围涵盖如交通、医疗、物流管理等各产业。目前已有不少物流企业开始在供应链管理中应用物联网技术,企业在货物上装上 RFID辨识标签,并通过网络与系统连线,随时更新货物储存位置、库存数量、运送状况,以有效管理种类及数量繁杂的货物,同时进行全面性的控管及追踪。
对司机的人性化管理
在运输与配送的应用,物联网技术能够使货物在运输与配送过程中的管理更透明,可视化程度更高,通过在途运输的货物和车辆贴上标签及监测司机心电图及脑波,对司机的健康状况做出预防管理。一旦司机出现过度疲劳或不舒服等异常生理状态,皆可实时监测,并安排即刻休息或短期休假。
多温层共同配送设备
有鉴于传统冷链物流输送系统无法因应流通业普遍要求的多品项、多温层共同配送的需求,因而设计出两种多温层共同配送设备,分述如下:
三温层共同配送车为同一车箱分隔常温、冷藏(2至5℃)与冷冻(-18~12℃)三种不同的温层区域,使用引擎驱动机械压缩式冷冻机组维持所需的温度条件,分别为常温、冷藏与冷冻三个温层,达到多温共配之目的。
多温层无冷冻动力运载的冷链物流输送系统,即以创新设计之蓄冷柜(箱),取代现行冷冻车应用的冷链物流系统。多温蓄冷共同配送技术是一种以创新设计之蓄冷柜(箱)取代现行冷冻车应用的冷链物流技术,它利用可抽换、不同温度的蓄冷器,放入规格化蓄冷保温柜中,维持各类温层需求不同的食品或食材(冷冻、冰温、冷藏、常温、热食)的新鲜度,并以一般常温货车同时运送,为多温度无冷冻动力运载之冷链物流输送系统。对于食品或食材之多品项、多温层共同配送的需求,同时兼顾降低运送成本与提升运送车辆装载率双重效益,并确保食品或食材在运送时的质量与安全。使用多温蓄冷共同配送的优点如下:
可以以一般货车(常温)搭配蓄冷保温柜(箱),混合装载不同温层的食品与食材,降低运送次数并提高车辆装载率。以常温车配送,无需冷冻与冷藏车双重配置,不仅免除货物税,同时降低投资与维护成本。以蓄冷保温柜保存食品,确保冷链食品与食材的质量与鲜度。且增进装卸货效率,缩短搬运时间。减少冷冻或冷藏车停车怠速时之噪音与废气污染,并可节省油耗,降低运输成本。
市场上各式冷链商品、货物繁多,商品特性不一,因此对温度需求多样,导致企业运送低温食品,承担很高物流成本,损耗也非常高。如果导入物联网技术到冷链的营运体系当中,这其中包含了冷冻、冷藏技术,食品从出厂到运送至消费者家中的冷冻、冷藏,确保每一个过程必须保鲜、保质及安全卫生。
冷链物流中心除了环境温度较低外,其余都是常温相关的物流技术,真正的关键技术是“维持恒温、控制变温”,市场上承接冷链物流的第三方企业在与客户的营运流程整合的过程中,能否发现更多的加值服务机会,取决于对客户运输、仓储或营运以外的运作流程与作业的了解。因此物流企业应该充分了解冷链操作技术、商品特性与客制化作业内容,通盘了解以后才能通过通讯与物联网的技术增加服务的可行性与整合性,提升整体冷链物流的绩效。
参考文献
庄文杰、黄昶旗,食品业导入 RFID 关键成功因素。
叶佳圣、王翊和,餐饮采购与供应管理HACCP餐饮采购管理。
卫生福利部,冷链食品物流管制作业指引。
卫生福利部,食品良好卫生规范。
商业司,物流利基化与供应链服务推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