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行业格局可以分三段来看——品牌商、经销商和零售商。
首先,我们来看品牌商层面,目前是呈现T字型结构,华为、小米、OPPO、vivo和苹果五个品牌的市场份额超过85%,并且有进一步集中趋势,二线手机品牌如金立、努比亚、魅族等市场萎缩严重,而主打垂直领域的一些品牌机,如红魔、黑鲨等也还在不断探索。国内市场呈现存量博弈态势,竞争异常激烈。反而一些主攻国际的品牌找到独特的发展空间,如主攻非洲的传音。
其次,在经销商层面,当前经销端线上和线下份额三七开,线下渠道依然是手机销售的主力;不过受疫情影响,以及各类流量平台崛起,线上渠道的市场份额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预计年底有望达到四六的局面。
线下渠道方面主力玩家可以分为三个大类:国代商、运营商和其他。
其中国代商头部效应明显,天音、爱施德、普天和中邮的份额曾一度超过90%,但这几年手机行业不景气,此比例有所下降。其中天音和爱施德的实控人是黄氏兄弟,两家公司的协同很紧密,共同投资了手机行业实力物流4PL企业欧瑞特,代理品牌当前以苹果和荣耀为主;而普天手中最炙手可热的产品是华为的P和M系列机型,采用厂家主导分货的F&D模式,普天旗下的鸿讯物流在手机行业也是举足轻重的角色;中邮此前一度有被“边缘”的迹象,但这两年随着渠道下沉和对终端的管控加强,其在一些地区又开始活跃起来,中邮此前曾尝试通过收购搭建物流体系,但效果不佳。这四个玩家中天音和爱施德均为上市公司、普天和中邮为国企,理论上都不差钱,当前他们扮演的最重要的角色是垫资和物流。
运营商的角色比较多元,不过整体上看也有点国代商的味道,苹果进入中国时,最早就是联通做的代理。运营商参与分销的是三家子公司、移动终端、联通华盛和电信天翼,此前他们的主要抓手是政策/补贴,2G转3G时,补贴充足,运营商在线下的份额一度接近50%,但今年国家推5G建设,把1500多亿的常规渠道补贴取消,此类角色面临经营模式转型的巨大压力。运营商的物流业务大部分掌握在科捷和鸿讯手中。
OPPO和ViVO自成一派(段永平系),延续步步高时代的代理商机制,厂家下面的一级代理扮演其各省分公司决策,助力厂家管理渠道,此类角色和厂家从步步高时代一路走来,多有股权关系,利益捆绑紧密。近期市场上冒出来的极兔物流(J&T)即为OPPO的作品。
除此之外,在国内手机专业通讯市场此前也扮演重要角色,典型的如深圳华强北、郑州天地新、成都远望等,不过近两年专业市场衰退的比较厉害,华强北的很多玩家都开始卖菜和卖化妆品了。专业市场之间也有一个很独特的物流业态——手机专线,代表性企业是合纵和惠众等。
此外,还有活跃在手机商圈的地包商、此类角色主要解决最后5公里的资金和前置仓加急速配送问题,行业术语叫“现货”模式。
随着电商体验和渗透的不断提升,以及线下零售店的不断下沉,经销商环节更多扮演着资金和物流的角色,而以前利用信息不对称进行“炒货”或“倒卖”角色的经销商这几年已经快被淘汰干净了。
线上渠道方面主力玩家可以分为两个大类:京东和其他
因为“正品”保障和极好的物流配送体验,使得京东在线上渠道一骑绝尘,市场份额曾一度超过40%。
线上渠道的其他代表角色包括:品牌官网、天猫、小程序、直播平台及其他
品牌官网方面,小米无疑是最成功的代表,相信不用过多解释;此外还有曾经像素级“参考”小米的荣耀等,这两个是进攻型的。此外其他很多品牌官网扮演防守角色,如华为和苹果,维持生态稳定使命第一,销售次之。
天猫和淘宝上面有很多店铺,其中除了少数厂家直接运营的旗舰店外,大部分店铺为代理商所开。此类玩家中典型代表还有苏宁易购、拼多多等。
微信的小程序在小b和大C中扮演重要角色,低成本将线下店的业务搬到线上,拓宽销售半径。
此外近期兴起的各类直播平台,阶段性表现不俗。
最后还有很多其他边缘角色、如物业的APP,以前垂直类电商新增加的3C频道,以及一些私域流量平台等,此类平台的流量急寻变现通道,电商尤其是高货值电商是一个机遇,但无奈供应链根基太弱,也缺乏品牌公信力。
最后,零售环节,零售商品牌连锁急需转型,夫妻店急需赋能;
年初统计,国内的手机零售店应该在50-70万家之间,其中在地图上查相关关键词检索出来的手机零售店既有30多万家,这股势力是手机线下流量入口之所在。此次疫情引发一波关店潮,受冲击比较大的是品牌连锁店。
国内手机零售店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全国/区域品牌连锁、夫妻老婆店、和各类“挂牌”店。
首先,全国/区域品牌连锁。此类玩家拥有100家店以上,此前以迪信通和乐语为代表。市场好的时候迪信通还启动“迪信云聚”,开启手机店领域的加盟模式,关系有点类似顺丰快运与顺心捷达。而乐语直接采用收购方式,不断并购区域连锁品牌构建全国网络。不过当前此类角色发展压力巨大,春节之后迪信通在寻求依靠“智能柜+导购”的轻模式运作,而乐语的新东家宏图三胞暴雷后,后续发展不是很乐观。
其次,夫妻老婆店。此类群体通常1-3家店,在资源极度缺乏的情况下——SKU少,拿货价格没优势、资金实力也差,但却通过“贴心”的服务,维系着一些老客户,艰难地存活着,他们号称是手机界的“小强”;
最后还有一票“挂牌”店,运营商的营业厅、品牌商的专卖店、京东之家和苏宁易购线下店,甚至小米之家、苹果专卖店等,虽然形象各异,但背后的运营方多为各类经销商及部分连锁企业。如苹果国内的很多专卖店是爱施德开的,广西的很多小米之家,甚至一些标志性的旗舰店背后是广西海滨源。
线下零售是否有更轻的运营模式?顺丰在其中可以扮演怎样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