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被定义为永辉超市2021年的一号工程,公司创始人张轩松牵头负责。
有市场人士告诉《商业观察家》,永辉超市供应链新项目即将上线。方向是:源头包货、内供外销、分级分品。
永辉要加码订单式采购,或者说买断式采购了。
一
买断式采购
永辉2021年的发展重点是供应链。
1月初,永辉在福州召开了富平供应链公司业务战略与推进计划研讨会,张轩松、永辉高管、富平供应链公司、永辉大供应链、全国各大战区核心人士悉数到场。开年就行动。(富平为永辉子公司)
张轩松则在公司内部有过多次定调与宣讲,大意是,供应链是永辉的重中之重。
有市场人士对此评价称,供应链就是永辉2021年的“一号工程”。
从市场动态来看,永辉似乎已经行动起来了,开始频繁与一些供应商商讨新的合作方式,看起来,要架构新的供应链体系。
《商业观察家》获悉的其中一个核心诉求是,要从过去购销模式转为订单模式(买断订单),从原来相对零散的产地合作,变为深度介入产地,深度做产地资源整合与标准化。
“源头包货、内供外销、分级分品。”
有市场人士称,永辉计划在每个省成立一个新的供应链公司做产地生意,对接产地供应商,将其变成合作者,或加入永辉。做的方向则是本地特色商品,比如闽北花猪、富平柿饼等。先从沿海省份布局,再辐射内地。
“永辉目前已经在抽调人员去各个产地直接合作了,相关项目会陆续上线。目前,永辉福建新公司已经成立,但人员还没有完全到岗。”
一些供应商人士则表示:“感觉永辉是想做供应商的角色。源头订货、包货,等于就是买断订单,出厂后再分发给渠道销售,近期是对永辉自有门店网络销售,远景目标会针对外部市场销售。”
这看起来与盒马近期做的数字化农业有点类似,一些市场人士对此也表示,永辉借鉴学习了盒马,但也加入了自己的特长。
“永辉要相比过往更深度参与产地运营,走订单农业方向,到一定阶段,永辉也可能变成了一个供应商、经销商。”
至于永辉未来会不会投资做产地仓,做产地加工中心。
一些市场人士告诉《商业观察家》,永辉未来也会做产地仓。
但也有一些供应商人士称:“对于产地仓,感觉永辉的决心不是太强,它们更想让我们用它们的名义去做资源整合。”
二
供应链
直连产地,做产地标准化、源头包货、分级分品,是当下生鲜零售行业的发展趋势。
因为互联网平台都在直连产地。拼多多就是靠直连产地做点对点的农产品流通模型才得以起家。盒马也在做农业基地数字化。
线下零售商,除了永辉外,其实很多区域零售商也都在做这一块了,比如浙江联华。
这成了行业提效,及挖掘增量市场的必须。
这其中的主要价值体现则可能有两块。
首先,只有去源头做供应链,做标准化,才能做好生鲜品质,才能更好做差异化,进而才能保障毛利,并实现规模化、效率化发展。
如果从批发市场采购,量大到一定程度,能获得的供应和品质是不稳定和难以保障的,且会受制于多层级分销体系,导致分润、搬运环节过多,周转效率也不高。
信息不畅则会扭曲供需、让价格不透明,最终导致地头的采购价到零售价的真实价差会有1倍以上。且容易滋生腐败,不去产地怎么知道底价呢?
因此,做产地供应链,能部分解决这些问题,能提升生鲜流通效率,稳定供应和品质、提升商流周转,赢得规模效应和差异化、利润空间。
过去,这一块比较难做的地方在于,中国种植分散,农业落后,做产地需要做好产地标准化等,否则,很容易出现规模不经济的情况。
超市则因“二房东”盈利模型过去也无动力去产地深根细作。但当下市场的变化,和竞争环境的变化则需要超市去产地了。
其次,有增量市场、成长空间可挖掘。
市场正变得越来越碎片化。
过去人们购买生鲜,只有一个渠道,就是到农贸市场、菜市场购买。后来有了超市,又有了社区店。再后来电商出现了,电商都分几条赛道,有前置仓、有店仓合一,还有社区团购。未来,则还可能会有很多渠道出现,比如直播渠道等。
技术的进步、消费习惯的变化会带来越来越多的渠道供给,越来越细分的市场,以及越来越低门槛化的准入。
这就带来了两个商业趋势。
一个是零售商需要多业态全渠道发展来满足日益多元化、细分化的消费需求。
但是每个业态的供应链又存在很多差异,基于过去供应模型是无法支撑多业态发展的,会有很大的瓶颈,导致无法满足市场细分需求,进而失去市场份额。
这个时候,就要迭代供应链了,要去源头做订单农业、做标准化、做加工、做分选分级分品。
另一个趋势是,市场也会变得越来越碎片化。小商家、KOL正在大量出现。他们能聚集一批订单,但每家的订单总量可能不多,且非常分散。这就决定了他们没有能力做品控、做标准化,他们的供应能力不强,像搞直播卖货的就老翻车。
这个时候,会发现供应链端可能要出机会了。当下游日趋碎片,市场就可能需要一个强大的供应平台。类似于S2b的供应链平台,来满足这些碎片化的需求。
这块就是增量市场,但要挖掘这块增量市场,需要架构出新型供应链体系和竞争力,需要去产地做分选与标准化,需要建立效率化的、能快速反应履约、能覆盖全国的流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