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篇
自|动|化|物|流|系|统|集|成
托盘技术可以简单的按功能分为:
存储设备和输送分拣设备。
托盘存储
从事仓库设计规划这么多年,我觉得考验规划师的项目经验,工作能力和想象能力的部分主要就是在托盘输送分拣这里。原则上,一旦存储需求,仓库空间和吞吐需求确定后,托盘的存储方案基本已经定型,规划师基本上在这个环节就没有太多的发挥余地了,因为可供选择的托盘存储设备其实并不多。
“地面上本来没有仓库,东西放多了就变成了仓库。”。。。
仓库最早的样子大概是这样的(如下图),我们可以称其为仓库1.0时代。
? 仓库1.0
地上起四面墙,屋顶搭个棚,货物码垛在托盘上,托盘往地上一放就叫存储了,学名:地堆存储(地上堆货存储,这个学名取得真的是太生动了。)但是发展这样的模式有点土豪,上面的空间完全没有利用上,那就白给“地主”家缴纳那么多仓租了。(估计“地主”打了好几个喷嚏,心想:我是按面积收租的,上面的空间没有利用不能怪我撒,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
后来仓库就升级成了仓库1.1时代,为什么不叫仓库2.0呢?因为1.0和1.1的变化不大,只是增加了横梁式货架而已,如下图:
? 仓库1.1
这种仓库1.1其实目前还是大量存在的,因为它历史悠久,操作简单。随着托盘人工搬运设备的发展,出现了一种叫VNA的叉车,学名叫窄巷道叉车。从字面上就能理解,这种叉车需要的巷道宽度很小。仓库1.1时代的巷道宽度大概在3.2m左右,而这种VNA只要1.7m左右就够了,那就意味着有更多的空间释放出来,可以安装货架用作存储。这时,我们可以称作是仓库2.0时代,如下图:
? 仓库2.0
与此同时,又出现了一个辅助存储的小车叫穿梭车,也叫子车,它的作用是把托盘存放的更加密集,我们可以管它叫仓库2.1时代,如下图:
? 仓库2.1
所以,从仓库1.0和1.1再到仓库2.0和2.1都是在解决存储能力的问题,如何最大化地利用仓库空间。那接下来仓库升级的动力就是来自于入库和出库效率的提升了,所以开始出现仓库3.0:自动化高架库,又叫自动化立体库,或叫ASRS,等等。原理就是每个巷道不再需要有人工叉车进行作业,而是通过一台全自动的设备叫做托盘堆垛机,来负责托盘的自动上架和下架,如下图:
? 仓库3.0
仓库3.0时代标志着托盘技术的存储进入了一个自动化控制的新时代,然后陆续衍生出仓库3.1,3.2,3.3,3.4,也就是所谓的单深,双深,三深和多深。主要区别就是看一个巷道的左右货架能存储多少深位的托盘,如下图所示:
? 仓库3.1 - 单深
? 仓库3.2 - 双深
? 仓库3.3 - 三深
? 仓库3.4 - 多深
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主要还是相同的仓库空间里,存储量和吞吐量的能力区别。这里就简单地用以下的图片来比较说明一下,大家可以充分发挥一下想象力:
仓库3.0时代是目前比较主流的自动化仓库类型,但是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有些行业需要更加高效的托盘入库出库能力,于是发展出仓库4.0时代—穿梭车式自动化高架库。其原理就是把原来一个巷道的一台“托盘堆垛机”所做的事情,分解成不同的设备同时作业。通俗点讲, 就是相当于把原来1个人干的活,现在拆分为让10个人来干。仓库4.0最大的特点,就是出现了水平搬运的设备叫做子母车,和垂直搬运的设备叫做提升机。子母车每层都有,它负责把需要的托盘搬运到提升取放站台,提升机就负责上下搬运,同时还可以设计成多台提升机同时作业,如下图:
? 仓库4.0
同时,仓库4.0解决的问题可以实现每个巷道的入库和出库能力最大化,但是在中国的市场上又出现了一个新需求,那就是入库和出库的需求量很低,但是存储量又特别高。于是,中国市场又演变出了仓库4.1 — 四向托盘穿梭车,它的原理和仓库4.0时代的子母车最大的区别在于它只有子车没有母车,而小车可以在同层的前后和左右四个方向移动,这样如果流量需求低就少配置几台四向车,将来流量提高了再增加四向车,如下图:
目前中国市场的仓库4.1正在蓬勃生长,而且“玩家”也越来越多。
好,今天几乎把托盘技术的存储设备全部介绍完了。至于是否还会有仓库5.0,就要看技术的不断创新了。基于不同的仓库类型,如何判断和选择合适的托盘存储类型呢?这里我给出一个比较粗略的比较和思维方向,供大家参考(如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