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随省供应链协会领导参访洋河酒业。洋河把供应链创新与应用分为“业务供应链、业务+供应链、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4个阶段,目前正处于第3阶段,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进展,大概得益于以下三点:
1.高层领导实质性支持
中午接待餐,有幸与集团总裁钟总坐一起,零距离聆听了他的分享。他关于供应链的观点和做法既务实又超前。
对供应链的整体要求为“高效、低本、安全”,考核要求为“终端零断货,库存不积压”,“淡季不休息停工,旺季不加班”。
组织结构上,钟总直管“供应链中心”,让供应链负责人有权力整合上游、内部和下游;总裁办公室设有“供应链驾驶舱”,可以做到随时实时了解供应链状况。
在智能制造,可视化供应链的基础上,钟总提出“去人为供应链管理”的设想。
2.部门负责人绝对专业
供应链中心负责人姚总来自IBM供应链咨询板块,前一天参访的徐工供应链平台项目就有他的参与。
姚总对国家政策非常敏感,2018年国家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项目时,积极申报并获得成功;近年来主导参与工业互联网建设,成为白酒行业的标识解析二级节点。
姚总牵头制定了从“围绕品牌”的传统供应链向“围绕终端”的零售供应链的转换战略,并通过逐步提高客户响应性让战略规划得以落实。
另,姚总还主张供应链人士应跨界交流,明确表示对不同行业的思想碰撞很有感觉。
3.细节性创新控制成本
白酒销售从“现产销售”已经转向“年份销售”。一般理解“年份销售”需要“年份酒”,“年份酒”就需要长期保有成品库存,这就会带来高额的库存成本。然而,洋河推出的以“定制销售”为主的“白酒银行”转移了库存,即洋河为客户储藏“已购成品酒”,根据需要分装入个性化包装快递给客户(当然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客户购得的酒也会增值)。
个性化包装?
洋河有样式繁多的包装,样式繁多就会产生数量庞大的SKU。通常情况,SKU越多,库存就会越高,而洋河通过一年一款限量版包装,巧妙地化解了库存。
当下正面临全局性涨价,但价格不等于成本,原料涨价不见得成本一定要增加,其中有很多创新的做法。
洋河在玻璃瓶的瓶口上动起了脑筋,联合外部的瓶子供应商、瓶盖供应商,内部的清洗工序、罐装工序,成功推出了有利于降低损耗,控制成本的新结构瓶口。
用餐期间,向钟总提及与云南白药的“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做法非常相似,洋河围绕古法开发出了系列品种,但始终没改变“绵柔”的特性。钟总表示认同,并认为与洋河的“守正、创新”大道相通,并分享他们已经摸索出了“从精益化到极致化,从极致化再到标准化”的改善路径,相信他们在供应链上也有类似的改善促进机制。
延伸阅读:
◆供应链,从客观连接到主观贯通
◆(PPT)供需协作,创新共赢
◆制造企业的供应链任务及IT支撑(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