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的研究数据,整个医药物流市场估计有1000亿以上。其中56%的业务是运输,但涉药运输管理的可控性、安全性等都缺乏统一的标准指导。”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副秘书长朱建云在“涉药物流企业分类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贯标试点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当前我国医药物流市场缺乏统一的标准指导。
3月20日由中国医药商业协会举办的“涉药物流企业分类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贯标试点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一个是社会药品安全对公众健康的威胁持续存在,比如去年的疫苗事件,这几年陆陆续续发生大大小小的违规事件,或许和物流环节有关。” 中国医药商业协会专家、上海市食品药品安全研究会会长唐民皓会上表示,当前涉药物流需要社会各界协同治理。
医药供应链分会执行会长、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副会长程俊佩
医药供应链分会执行会长、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副会长程俊佩指出,药品“两票制”、疫苗“一票制”和“药品第三方物流审批取消”等系列政策的推进,以及新技术的应用,使传统医药流通企业的商流、资金流和物流三大功能都在被重新定义。目前药品流通管理缺少对涉药物流企业的专业管理,导致社会物流企业操作中的合规性和安全性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规范和引导。
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副秘书长朱建云指出,当前涉药运输环节主要是社会运输资源参与为主,近几年行业逐年涌现出一批具有干线或区域网络能力的专业医药运输公司。但是从药品出厂到最后一公里配送,环节参与者能力五花八门,涉药运输过程管理的可控性、可保障性、可追溯性、安全性等缺乏统一标准指导,存在诸多风险。
据介绍,2017年初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向医药流通行业主管部门商务部提出建立涉药物流分类分级评估的项目建议书,从 2018 年 11 月中旬起,中国医药商业协会陆续启动试点企业的贯标评估工作,截至 2019 年3 月 15日,已完成 13 家涉药物流企业(8家药品经营企业,5家涉药运输企业)的现场分类分级评估工作。
通过实地现场抽验查看和比对,对《药品经营企业物流服务能力标准》和《涉药运输企业医药物流服务质量及能力评估标准》的定量指标合理性进行验证,对标准条款的细节问题结合现场评估进行再次修改和微调,全面验证标准编写条款的适用性和可行性,为商务部作为行业标准正式发布奠定了实践基础。
发布会上,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将我国的医药供应链阶段发展特征进行了总结提炼,首次提出了中国医药供应链1.0、2.0、3.0、4.0的概念,并分享13家首批通过涉药物流企业分类分级贯标试点评估的企业评估结果情况。分析我国的医药供应链一部分企业处于3.0阶段,大部分企业处于医药供应链2.0或2.0向3.0转化的阶段。
经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研究,欧美医药供应链已经在从3.0向4.0迈进的阶段,欧美医药流通企业也正在积极研究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技术赋能医药供应链,我国的医药供应链龙头企业应该前瞻性考虑和布局起来。
1、医药供应链1.0:医药物流以普通仓库、简单货架或地堆存储为主,医药物流收发作业以人工作业和手工记录为主,基本的GSP达标要求,物流统计分析及供应链优化改进能力基本无。
2、医药供应链2.0:仓储技术和物流技术升级,仓储运输作业信息系统化,有一定的精细化和运营持续改善机制。
3、医药供应链3.0:物流技术应用提升作业效率,专业的WMS、TMS、物流平台等支持网络化运营,GSP合规基础上的第三方物流质量保障体系和方案能力,精细化现场管理和运营数据统计分析推动改进。
4、医药供应链4.0:在3.0基础上通过云计算、人工智能、自动化技术应用和大数据分析进行供应链运营效率改善,保障医药供应链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