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一套传统的仓储物流体系需要多久?对利丰供应链来说,也许只需不到六个月,改变的不仅是效率和存储密度的提升,也是更深层次对仓储自动化发展的认知。
香港利丰创立于1906年,它的供应链经验曾被写入哈佛商学院教材。2020年8月28日,利丰前海供应链管理(广东)有限公司,在前海综合保税区揭牌,这是深圳前海湾保税港区升级为综保区之后首家落地的港资企业,旨在建设利丰集团的亚太超级供应链中心。
业务的快速发展, 使得利丰供应链对于场景多样的需求也在增加,仓库的存储密度低、工人效率低等情况成为了发展瓶颈。针对挑战,利丰选择了海柔创新ACR(箱式仓储机器人)解决方案来实现仓储自动化升级。随着利丰供应链在深圳前海的智慧仓库已平稳运行近一年,我们再次走进利丰,对话行业中层,分享利丰仓储自动化升级的宝贵经验。
郑杨林,是利丰供应链前海仓库经理,他2017年加入利丰上海,从事仓储运作管理及方案设计。由于业绩突出,他被调入深圳,负责前海仓自动化改造项目。从前期的方案设计、现场实施再到落地运营,郑杨林全程跟进。
郑经理表示,海柔创新ACR项目上线前,仓库仍处于人工分拣状态,我们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招工难。仓库一线“人找货”的作业环境,需要工人每天大量走动超过16公里,高强度的作业模式,让很多年轻人望而却步,更是将中老年拒之门外。
其次,人工仓的分拣操作环节多,流程复杂,人员的高流动性,导致培训投入成本较大。“而现在,自动化使得工人需要做的事情变少了,培训复杂度大大降低。我们将工人培训成‘机器人操作员’即可,把繁重的走动找货工作全部交由ACR机器人军团,工人只需关注到达他面前的料箱。”郑经理说道,简单易上手的操作和较小的工作强度,更是让我们将招工范围扩大至中老年。
除此之外,是产能瓶颈的问题。我们需要整体效率的提升,来满足不同业务的需求。面对日益严峻的仓储物流挑战,利丰供应链迫切需要引入智慧物流合作伙伴,对仓储物流进行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全方位改造。
郑经理介绍,自动化项目上线前,团队协同运营、方案、采购等多部门,共同分析竞标得出结论:相比货架到人技术,货箱到人更适合利丰供应链长远的发展。目标锚定后,团队经过多轮分析对比,在业内做货箱到人的企业里,海柔创新落地的项目最多,而且项目均是100%交付,无论是技术能力还是服务水平均居业内前列。
与此同时,海柔创新还邀请团队去厦门欣贺集团的仓库进行考察。“通过对设备运作情况及效率的直观了解,我们更有信心选择海柔创新来实施该自动化项目。”郑经理说,利丰很早就清楚的认识到,自动化是仓储物流行业发展必经之路,是顺应时代的必然选择。
作为ACR(箱式仓储机器人)系统的首创者与领航者,海柔创新锁定利丰供应链智慧配送中心关于“高时效订单出库”与“仓库高密度存储”两大核心诉求,在深入调研其出入库业务量、分拣货量和货物形态等信息基础上,为利丰供应链智慧仓库量身定做了HAIPICK A42箱式仓储机器人+HAIQ仓储物流智慧管理平台的一套ACR(箱式仓储机器人)解决方案,项目平稳运行了近一年后,效率和存储密度等方面良好的数据,也印证了海柔创新ACR解决方案的先进性和匹配度。
提及仓储自动化升级后的优势,郑经理略显欣慰的聊起,前海仓库1楼是人工仓,2楼是自动化改造仓,在深圳通知居家隔离的一周里,人工仓近60名员工只能到岗三分之一,产能大幅降低,而自动化仓库人员需求少,原本仅需15人,留守数个,即可维持整体产能。
另一方面,面对大促时的订单激增,ACR机器人可以通过HAIQ智慧仓储管理系统一调度,分析出“仓储资源不够用”以及“订单处理效率低”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工作路径,助力大促从容不迫。
小型促销活动期间,可以通过延长机器人工作时间、增加订单波次内容量、机器人自动/人工换电等方式,实现产能增长。大型促销活动期间,海柔创新ACR解决方案可以根据实际业务需求进行柔性扩张,再加上无差异化工作站、削峰填谷、临时租赁、设备共享等方式,实现产能增长。
郑经理表示,我们在机器人和输送线以及工作站之间合理精确的布局设计,对于整体运作流程的顺畅和整厂效率的提升非常关键。项目落地之后,仓库的整体存储密度提升了将近30%,整体平均效率也提升了2.5~3倍。
“通过利丰供应链与海柔创新的成功合作,我们不仅是希望将这一成功经验在其他业务板块进行复制,也希望在对业务进行深度理解和学习的基础上,在整箱搬运和拆零拣选等更多业务模式上取得突破。”郑经理说,能够根据业务变化进行及时调整方案,同时做到不断优化软硬件。这是我们对于海柔创新产品及解决方案的未来期望。
目前世界各地的企业都面临着供应链和劳动力短缺的挑战,工厂招工难、人力成本和土地成本上涨、商业环境不确定性加重的背景下,ACR系统凭借智能、柔性、高效等优势,可适配不同企业的仓储物流需求。未来,海柔创新将持续深耕仓储自动化领域,加大研发力度,不断打磨更优质完善行业解决方案,为全球物流智慧化变革提供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