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戈网
搜  索
登陆成功

登陆成功

积分  

预制菜行业研究:大行业小公司,渠道、产品、供应链构筑壁垒

[罗戈导读]预制食品的概念范围极广,基本囊括除 初级农产品外的各种形态的食品。按生产工序,可分为生制和熟制;按生产阶段,可 分为初级加工品、半成品和成品;按食用方法,可分为即配、即烹、即热和即食。

1 行业概况:我国预制菜行业迈入新阶段

1.1 我国预制菜行业起步晚

预制菜是预制食品(调理食品)的子类。预制食品的概念范围极广,基本囊括除 初级农产品外的各种形态的食品。按生产工序,可分为生制和熟制;按生产阶段,可 分为初级加工品、半成品和成品;按食用方法,可分为即配、即烹、即热和即食。

对于预制菜,业内尚未形成十分统一、标准的定义。根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标准, 预制菜指以一种或多种食品原辅料,配以或不配以调味料等辅料(含食品添加剂), 经预选、调制、成型、包装、速冻等工艺加工而成,并在冷链条件下进行贮存、运输 及销售的菜肴,是介于自行烹饪和外卖之间、食品和餐饮之间的一种正餐级的解决方 案。在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烹饪便捷性需求提升、餐饮连锁化趋势下食材标准化进程 加速等多因素共振下国内预制菜行业发展态势迅猛,越来越多的品牌意识到速冻预制 菜行业的大机遇,并积极布局细分赛道。

国内预制菜行业的发展经历萌芽期(1990s-2010 年)、B 端高增长期(2010-2019 年)和C 端需求发掘期(2020 年至今)三个阶段。90 年代初期,麦当劳、肯德基 等国际餐饮巨头进入中国大陆,一些工厂开始为其配送半成品菜,这或许就是我国最 早的预制菜雏形。到 2000 年以后,半成品菜开始大量出现,但整体发展仍较缓慢, 供给端以中小企业甚至作坊式工厂为主,大品牌还未大范围进入。2020 年后,预制 菜才开始成为行业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

国内预制菜行业 B 端为主,C 端为辅。预制菜产业链的上游主要为农牧渔业和 调味品生产业企业,前者包括农作物种植业(主要为果蔬)和家禽、畜牧、水产养殖 业。上游在预制菜产业链中的地位至关重要。预制菜的原材料成本占比较高,可达 90%以上,因此原材料价格变动对预制菜的成本影响较大。产业链中游是预制菜生产、 提供商,类型多样,主要包括专业预制菜企业、速冻食品企业、餐饮企业、零售企业 和农业企业 5 种类型。产业链下游是预制菜的消费市场,可分为 B 端(如酒店、连 锁快餐、中小餐饮等)和 C 端市场(如商超、社区店、线上平台、家庭&个人消费者)。据亿欧数据统计,中国预制菜市场 B 端和 C 端的份额占比是 8:2。

1.2 需求端:B 端需求强劲,C 端放量在即

预制菜的客户可分为 B 端、C 端,其中 B 端客户主要包括高端星级酒店、连锁餐饮、中小餐饮&外卖、团餐、乡厨等,C 端客户包括线下的农贸市场、商超&连锁 店和线上的电商平台、新零售平台等。B 端客户对预制菜产品的诉求主要在于产品力 和稳定性,比拼的核心是成本、效率、规模、服务和渠道深度。C 端客户对预制菜产 品的诉求主要在于口感和便利性,比拼的核心是品牌、消费者触达和营销洞察。

B 端:餐饮连锁化趋势明显,降本增效需求迫切

餐饮连锁化率、外卖渗透率、租金与人工成本持续抬升驱动 B 端需求增长。预 制菜被广泛应用于 B 端的原因在于减少餐厅的人工成本和后厨面积,提高后厨出餐 效率及菜品毛利,提升坪效,核心价值点为效率与成本。我国餐饮企业连锁化水平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餐饮行业集中度也亟待提升。国内餐饮行业竞争格局十分分散,受各地域口味影响,地区餐饮品牌“走出去”难度 较大。且长期以来,我国餐饮行业高进入率、高淘汰率的特性使得餐饮企业难以形成 完备的管理机制,加盟企业存活率极低,唯有直营店成为了餐饮品牌企业维系生存与 发展路径。我国餐饮业连锁化率仅为 15%,对比美国、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我国 餐饮连锁化率处于较低水平。另外,由于中式餐饮从选材到制作流程复杂,难以统一标准化管理,我国餐饮品 牌 CR5 仅约 2%,且 TOP5 中除海底捞外其余均为西餐。亚洲国家中日本餐饮品牌 CR5 达到 14%,韩国也达到 7%的水平。尽管我国餐饮连锁化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 较大差距,但是其增速却毫不逊色,餐饮连锁化将是大势所趋。据欧睿国际预测,2024 年我国餐饮连锁化率有望达到 20%。连锁餐饮出于统一出品品质、保证出餐速度、 改善成本结构等目的,拉动对预制菜品的需求。

火锅类、中式快餐企业扩张快速拉升速冻半成品菜、预制菜需求,食材标准化 趋势受益行业厂商。由于火锅原材料多是以冻品采购呈现,中式快餐亦可采购成品、 半成品菜肴来降低运营成本,保障提供的原材料品控稳定且高效。在这种行业趋势下, 食材标准化、高效率需求不断增强,速冻食品在 B 端渠道将进一步打开。例如安井 与海底捞、呷哺呷哺进行定制化生产,海底捞食材和调料均有专门供应商以保障产品 的质量和可复制性。中小餐饮企业成本不断攀升,预制菜可降低餐饮门店的租金及人工成本,优化 成本结构,增强盈利能力。在餐饮行业蒸蒸日上的背后,越来越多的商家经营面临高 额租金、人工成本、采购成本“三座大山”的重压,而中央厨房的意义正是在于帮助 餐饮企业减低成本、提高效率。对于餐饮企业来说,中央厨房一方面能够提供所需的 半成品或成品菜肴,大大提高出餐效率,也可以减少消费者等待就餐的时间。另外, 中央厨房已代替完成大量后厨工作,厨房所需人力和面积也可适当缩减,从而提升餐 饮企业利润水平,最终达到减费增效的目的,进一步帮助餐饮企业连锁化、规模化发 展。

C 端:拓展家庭消费场景,疫情加速渗透率

家庭小型化、社会分工精细化及疫情催化推升 C 端消费需求崛起。预制菜在 C 端主要解决越来越“懒馋宅急忙”的人们“时间贵、口味刁、厨艺差”的问题,消费 决策的核心考量因素为口味、性价比和便利性,核心价值在于省时、省事、好吃。我国家庭结构呈现出“小型化”主趋势,对应众多消费新场景。随着我国城镇 化率不断提高,生育政策和城乡户籍政策几经调整,七普数据显示 2020 年我国平均 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 2.62 人,首次“破 3”,较 2010 年减少了 0.48 人,“一家三口” 的传统被打破。家庭规模收缩,二人家庭、单身家庭的数量明显增加,相对于大家庭 来说,小型家庭的“劳动成本”相对较高,一日三餐简单、便捷化的需求上升推动速 冻食品迎来消费新热潮。

生活节奏加快促进了预制菜在 C 端的发展。据 DT 财经的青年做饭行为调查报 告,过半被调查者下厨房的频率小于“每周几次”(即每月、每年几次或从不),让年 轻人不想做饭的 TOP3 原因分别是“工作忙,没有时间做饭”、“前期的食材准备比 较复杂”和“不想洗碗”。随着大多数 90 后步入社会工作阶段,通勤和工作时间被 拉长,加之烹饪技能弱化,在家烹饪意愿正逐渐降低,消费者逐渐缺乏在家做饭的人 手、时间和意愿。

速冻食品使用便捷性和可“囤”属性更加贴合年轻人餐饮需求。雀巢联合中国 营养学会发布《中国居民早餐饮食状况调查报告》显示,35%的调查对象不能做到天 天吃早餐,55%的调查对象早餐摄入食物种类不足三种,42%的人在 10 分钟以内用 完早餐。而针对不吃早餐的原因统计中,“时间紧”这一选项占比高达 49%。短期看,疫情加速了消费者教育,家庭消费需求快速增长。疫情加速了预制菜 的消费者认知与接受度。尤其是 2022 年春节期间,在提倡就地过年叠加年夜饭场景 下,预制菜迎来高增长,成为饮食界的“新晋顶流”。疫情深刻地改变了经济活动和 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会给行业、消费者带来长期的影响。疫情期间人们的“宅生 活”培养和强化了“宅经济”的消费习惯与方式。在后疫情时代,“宅经济”红利还 将得到的延续。

1.3 供给端:冷链保驾护航,资本助推扩容

供应链端的技术与产品升级也推动了预制菜的发展。冷链物流的发展和完善, 为预制菜延长保质期,扩大配送范围提供了基础条件。速冻技术的发展成熟使预制 菜在时间维度上得到拓展,预制菜的储存时间大幅延长,保鲜效果也更好。冷库、冷 链运输车辆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则在空间的维度上对预制菜进行了拓 展,预制菜的销售辐射半径增大,规模效应、网络效应下物流配送成本降低。

除冷链快速发展之外,资本市场对于预制菜的热度始终未减。根据企查查数据 显示,2020 年以来预制菜赛道频频受到投资方的关注,2021 年餐饮行业 PE/VC 共 发生投资事件近 300 起,其中预制菜赛道投融资事件共 23 起,融资金额约为 56 亿 元。

1.4 对比海外:始于美国、兴于日本

在 20 世纪 40 年代,预制菜诞生于美国。80 年代后,传入日本、欧洲和中国台 湾地区,在这些地区日渐兴起和流行,并开始对中餐餐饮市场产生影响。

美国:预制菜起源地,龙头通过并购做大做强

美国预制菜起源于上世纪四十年代,至今已进入成熟期。美国冷冻食品行业共 经历三阶段,1942-1957 年美国冷冻食品受二战军队需求迎来高速发展期,在政府的 支持引导下,冷冻食品迅速完成从军需到市场化的推广,在这其中预制食品也随之快 速增长,到 1957 年占整体行业比重达 9%。1957-1977 年美国餐饮行业在连锁化率 的提升下迅速扩容,60 年代美国人均 GDP 持续攀升,BC 两端需求旺盛持续推动冷 冻食品行业增长。1977 年之后连锁餐饮行业进入存量竞争时代,整体行业增速逐渐 放缓,根据欧睿国际统计,2011-2021 年美国预制食品行业复合增速为 4.2%,从产 品种类、生产技术、产业组织等方面表现特征来看,行业已进入成熟期。

兼并收购是美国预制菜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经之路。以 SYSCO 为例,公司于 1969 年成立,1970 年上市。公司上市后开启收购兼并之路,大幅扩充产品类别。1970 年, SYSCO 并购了婴儿食品配送公司 Arrow Food Distributor;1976 年,收购 Mid-Central Fishand Frozen FoodsInc 以扩充农产品品类,并于 1981 年成为美国最大食品服务 公司。1984 年收购 PYA Monarch 旗下三家公司,随后收购当时全美第三大食品配送 公司 CFS Continental。之后公司不断进行收购活动向上游原料产业延伸,并扩大冷 冻产品配送业务,并进军大型连锁商超。21 世纪起 SYSCO 逐渐并购国际食品分销 商;2016 年,以 21 亿美元成功收购了英国同行 Brakes,进一步扩展全球业务版图。SYSCO 在半个世纪的并购过程中,年销售额从 1970 年 1.15 亿美元增长至 2021 年 512.98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12.71%。向上下游延伸,打造预制菜全产业链布局。SYSCO 之所以选择通过无限并购来 开疆拓土并非是盲目扩张,从公司选择收并购标的企业的业务特性与目标客户来看, 都具有相似性或互补性,能够在企业融合后补充产业链或产品端的空白,最终打通上 下游产业链。另外,SYSCO 通过自建物流方式加强供应链管理能力,减少生鲜运输 过程中产生的损耗,同时也能通过多区域配送平台高效作业。

日本:市场集中度高,始于 B 端、兴于 C 端

日本预制菜行业诞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1999 年后进入成熟阶段。日本速冻食品诞生于 1920 年,但直到 1964 年东京奥运会食堂使用速冻食品加工烹饪后酒店和 餐饮企业才逐渐开始采购速冻食品,B 端市场被迅速打开,使得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时 期。1965 年,日本电冰箱普及率超 50%,速冻食品进入千家万户成为餐桌上的美食。1990 年,日本冷冻食品产量突破 100 万吨大关,期间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城镇化率 也逐渐提高至 75%以上。但在 1999 年日本签订“广场协议”后,经济泡沫危机让日 本经济陷入停滞,城镇化率也基本维持稳定,冷冻食品生产总量快速增长的势头被拉 住,日本速冻行业进入成熟阶段。

日本速冻行业集中度较高,行业格局呈现出垄断竞争,CR5 达到 70%以上。日 本预制菜企业发展先是着力于产品销售全国化铺开,而后便开始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 业务产品横向研发创新方向发展。在 90 年代后期 2B 市场停滞发展后,具有牢固渠 道优势的 B 端企业在市场份额缩小的过程中逐渐提升了品牌市占率。另外一些能够 抓住 C 端新需求的企业也在行业洗牌中壮大发展,市场集中度不断提升,目前龙头 企业市场份额以趋于稳定,CR5 高达 79%。

日本预制菜行业在 B 端市场起步,发展速度变化与餐饮业基本相同。日本速冻产品首先在 B 端打入餐饮市场,企业以服务酒店、食堂、学校等餐饮场景为主。在 B 端市场开拓的过程中,餐饮市场食材标准化进程加快步伐,在 70-90 年代经历快速增 长后 B 端市场增长迎来转折点,市场份额逐年收缩,最终于 2010 年左右餐饮端市场 总额暂停下降趋势并稳定发展。在 B 端发展过程中发现餐饮端行业从起步到快速发 展直至成熟的变化趋势与速冻食品整体行业发展趋势与关键时间点基本吻合。随着消费者认知提升,日本预制菜 C 端发挥潜力。C 端市场在 1990 年左右 B 端发展滞缓后,家庭端消费需求逐渐被挖掘,成为行业新的长期增长点,但 C 端的 持续扩容并未深刻影响速冻行业发展周期,日本速冻行业在 2000 年左右增长乏力, 最终步入成熟期。日本 2021 年预制食品 BC 端占比为 5:5。

2 竞争格局:大行业、小公司

2.1 空间预测:2030 年市场规模或近七千亿

在中性情形下,2030 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可达 6748 亿元。B 端:采用的测算公式为“B 端市场规模=餐饮企业收入*原材料占营收比重*预 制菜 B 端渗透率”。核心假设如下: ○1 餐饮企业收入:据中国饭店协会,2021 年,全国餐饮收入 46,895 亿元。据《2021 年中国连锁餐饮行业报告》,预计 2019-24 年中国餐饮市场规模 CAGR 为 7%。假设 在 2021-30 年我国餐饮企业收入增速维持 7%;② 原材料成本的营收占比:据中国饭店协会,2020 年,餐饮原材料成本的营收 占比均值为 41.87%。假定 2030 年该数值保持不变;③预制菜 B 端渗透率:据《中国烹饪协会五年(2021-2025)工作规划》,目前国内预制菜渗透率为 10-15%,预计 2030 年将提至 15%-20%。假定 2030 年预制菜 B 端渗透率为 15%。2030 年我国预制菜 B 端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5299 亿元。C 端:由于 C 端市场规模统计口径多样,我们采用欧睿国际、NCBD 和艾媒咨 询三大口径的平均值 515.2 亿元。其中,对口径二(NCBD)、口径三(艾媒咨询), C 端规模为整体市场规模的 20%(据亿欧估测,中国预制菜市场 B 端和 C 端的占比 是 8:2)。预制菜 C 端市场增速我们借鉴早期方便食品在中国地区发展情况,预计中 性预期下至 2030 年 C 端市场规模将达到 1450 亿元。

2.2 行业纵览:集中度低,小规模、区域性

当前我国预制菜市场空间约 3000 亿,从细分市场看,调理肉制品市场规模最大。预制菜解决了 B、C 端客户痛点,成为未来发展趋势。餐宝典数据显示,2021 年中 国预制菜规模在 3100 亿元左右,同比增长 24.1%,预计到 2025 年将会突破 8300 亿元。目前,预制菜细分品类中处于品类黄金发展周期的主要有调理肉制品、酒店菜、 料理包等,C 端预制菜也正处于导入期。这四大类产品中,调理肉制品的行业规模最 大,其次 C 端预制菜肴和料理包,酒店菜规模则比较小。

预制菜行业企业众多,具有小规模、区域性特征。从菜系看,我国各地居民的 饮食习惯差异较大,众多菜系中川菜口味市场接受度最广,但也只占市场规模的 12.4%。从公司看,2020 年我国预制菜行业 CR10 仅 14.23%,其中市占率前三的企 业分别为厦门绿进(2.4%)、安井食品(1.9%)、味知香(1.8%),龙大美食市占率为 1.1%。截至 2022 年 7 月,我国预制菜相关企业达 6.6 万家。超五成相关企业注 册资本在 100 万元以内,注册资本在 1000 万元以上的占比 12.5%。

2.3 参与主体:五类企业各显神通

我国预制菜行业的参与者主要有专业预制菜企业、速冻食品企业、农牧水产企 业、餐饮企业和零售企业五种类型。专业预制菜企业的代表有“预制菜第一股”味知 香、苏州好得睐(与福成五丰的“鲜到家”合称“南拳北腿”)、蒸烩煮、聪厨等;速 冻食品企业的代表包括安井、惠发、三全以及思念系的千味央厨;农牧水产企业的代 表有圣农发展、国联水产、双汇发展、龙大美食等;餐饮企业的代表包括海底捞、同 庆楼、西贝、眉州东坡、广州酒家、全聚德等;零售企业的代表有盒马鲜生、永辉超 市(辉妈到家)、叮咚买菜美团买菜(象大厨)等。

不同类型的参与者有着不同的基因,在预制菜赛道比拼上各有优劣。

专业预制菜企业:往往深耕预制菜市场多年,有先发优势,积累了一些成熟 的品类,有拳头产品。销售端有客群积累和区域性渠道优势,积累了较多 B 端餐饮渠道客户和反馈。劣势在于企业体量往往偏小,产品、渠道扩张投入 大、难度高,品牌力偏弱,且 B、C 端需求有差异难兼顾;

速冻食品企业:有产能、渠道优势,生产经验、产能、渠道、冷链基础设施 可复用,有消费者认知度及品牌知名度,劣势在于产品定制化开发能力偏弱, 多 SKU 管理经验相对缺乏;

农牧水产企业:优势在于对上游原材料的把控、大规模生产经验和成本优势, 劣势在于距终端消费者远,产品打造经验不足,品牌力偏弱;

餐饮企业:优势在于客户群稳定,产品研发优势突出,品牌力较强,消费者 认知度高,劣势在于渠道力弱,成本控制力弱,价格偏高,门店和预制菜二 者的平衡也给经营管理带来挑战;

零售企业:优势在于出货能力强,品牌力强,消费者洞察深,有数据优势, 用户画像清晰,可基于用户数据提炼产品研发点,运营力强,运营场景多元。劣势在于品控能力弱,渠道单一,冷链物流仓储自建投入高等。

3 未来展望:产品、渠道、供应链共筑壁垒

3.1 渠道端:B 端起步,C 端跟随

国内预制菜市场仍以 B 端为主,B 端现阶段需求明确,增长确定性强。从 B 端 看,我国预制菜行业已走过“0-1”的起步/导入期,步入“1-N”的发展期。在“三 高一低”成行业痼疾的背景下,餐企对降本增效的诉求十分迫切,对预制菜的主动、 被动需求都较强。整体而言,B 端现阶段需求已十分明确,驱动力强,逻辑通畅,预 制菜 To B 厂商很有机会从当下到不远的未来获得稳定而显著可观的增长。投资者认知不足限制 C 端当下发展。结合海外预制菜发展历程,C 端市场蕴含 大潜力。但短期发展仍存在制约因素,如冷链物流配送半径、口味囿于区域导致区域规模效应强而全国弱,口味还达不到消费者预期,食品安全风险等。预制菜在 C 端 的渗透率、消费者认知度、需求强度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我们认为预制菜 C 端长期机会、潜力大。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加深,人们工作 时长与强度不减,懒宅经济盛行,种种经济社会因素都表明,人们对预制菜的远期需 求只增不减;另一方面,制约因素、痛点也并非无解。据 2022 年淘宝年夜饭报告, 今年春节年夜饭出现南北大融合趋势,水饺、东北鸡架等典型北方菜出现在南方年夜 菜饭桌,而腊肉、盆菜、凤凰单枞茶等南方美食茶品也成为北方家庭喜欢的年货。

3.2 产品端:前期大单品战略,后期走向差异化

先 B 后 C,前期以大单品起量是典型打法。低成本、高效率、好体验共同构成 预制菜产品的“不可能三角”。其中,高效率和好体验分别对应 B 端、C 端的核心诉 求。根据“先 B 后 C”的发展规律,前期打法的要点在于把握低成本、高效率而暂 时放弃好体验。而要想做到低成本、高效率,就必须上规模。所以,预制菜企业的典 型打法是依靠大单品拓展渠道,凭借规模效应获得竞争优势,不断提高市场份额。在 大单品打开销路,获得不错的出货能力后,不断进行品类扩张。

后期走向差异化,进行品类扩张与创新将是必然选择。随着行业的发展,因模 仿成本低廉,预制菜同质化问题日益凸显。如今,市面上热销、典型的预制菜主要有 佛跳墙、酸菜鱼、花胶鸡、盆菜、宫保鸡丁、狮子头、鱼香肉丝、梅菜扣肉等,要么 是自烹饪难度较大的硬菜,要么是酒店或家常的经典菜。如果产品被模仿或随着竞争 加剧,“大单品”策略将很容易丧失竞争力。因此,要想获得长期竞争力,后期走向 差异化,进行品类扩张与创新将是必然选择。我国预制菜企业存在很大的品类扩张与创新空间。欧赛斯预计,我国速冻预制 菜领域能做成畅销预制菜的单品有几百个。对产品创新的方向,我们认为可从特色(地 域、历史名菜)、功能(健康、养生,如加粗粮、轻食类)、情感诉求(个性、适合秀, 如摆盘造型高颜值,食材高端、稀缺)等维度进行。此外,还可依托大数据洞察用户 需求,通过 B2M/C2M 模式反向定制出更受客户青睐的产品。

3.3 供应链:降本增效,垂直一体化整合是趋势

传统的餐饮供应链供销两头分散,交易环节众多,交易效率低下。传统食品供 应链一般节点包括经纪人、一批商、二批商、终端渠道,整体加价率约为 30-40%。相比之下,现代餐饮供应链模式通常由中央厨房统一采购、生产、运输,大幅减少了 餐饮企业成本,使用预制菜能使餐厅净利润增加约 7%。

垂直一体化资源整合成为主要趋势。餐饮从原材料生产商到消费者的全链条已初 步成型,但受制于历史、地域因素,餐饮供应链的渗透率、运行效率均有较大提升空 间。速冻企业发展方向朝着上下游一体化靠拢,各个流通环节逐个攻破,头部企业早 先一部涉足餐饮供应链系统建设布局,自下而上直接贴合下游需求,提供定制化产品 服务,结合优质供应链基础,打造全方位品牌服务。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一批连锁餐企 延伸型、采购资源延伸型公司,如功夫鲜食汇、蜀海、望家欢、彩食鲜等。

4 公司对比:精选兼具确定性与成长性标的

入局预制菜的参与者众多,在本章我们从销售、产品、供应链和公司四大维度 对预制菜行业重点公司进行对比。我们认为,预制菜行业最重要的竞争力是出货能力, 可拆解成销售端和产品端两部分。其次,预制菜行业原材料成本占比高、终端分散,对上下游供应链端的管理、把控能力非常重要。另外,公司治理、激励政策等公司软 实力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章我们选取了安井食品、三全食品、千味央厨、龙大 美食、佳沃食品、国联水产、得利斯、双汇发展、圣农发展、广州酒家进行对比。

4.1 销售端:核心是渠道触达能力

销量:安井食品预制菜销量遥遥领先,味知香、国联水产、龙大美食销售规模相 近。双汇发展、圣农发展和广州酒家等均无可比预制菜的较精确口径披露,仅有粗口 径大类披露。

渠道:从销售模式多样性看,各公司的销售模式均较为多样,很多都采用经销/ 直销、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销售,在 B、C 端方面各有侧重。销售区域覆盖面 广度上,安井食品、三全食品、国联水产、双汇食品的覆盖面最广,遍及全国,其余 几家有较为明显的区域性特点。

4.2 产品端:品牌、品类并重

品牌力:品牌认知度/知名度方面,我们参考第三方榜单并考虑 B、C 端的差异 等。同时借助客户数量和知名度(相当于客户质量),综合评判各公司的品牌力。综合而言,安井食品、双汇发展、味知香、广州酒家、佳沃食品的品牌知名度较高。产 品品质方面,我们综合考虑了电商网络平台消费者评价、线下经销商调研反馈以及餐 饮大客户对产品品质要求,认为安井食品、广州酒家、龙大美食、千味央厨的产品稳 定性及产品复原度、口味更佳。

SKU:对于标准/可规模化程度,速冻面米、西式类产品较高,半成品菜、中餐 类偏低;对于增长空间,涵盖更多菜系、口味,受众更广的,主打 B 端的,增长空 间更大,速冻面米类由于成熟度更高,增速稳定性更强。定量指标包括预制菜产量、产能及 SKU 数量。产能上,千味央厨、得利斯、安井产能较充足;SKU 数量上,味 知香显著较高。

研发创新能力:从研发费用、研发人员数量看,国联水产、广州酒家和安井食品 的数值较高,具有较强的研发创新能力,或在预制菜新产品开发上更具优势。

4.3 供应链:完整的供应链可助力品牌成长

对于原材料采购、与供应商关系,我们认为上游企业以及与供应商有稳定合作 的品牌拥有较大优势。存在客户指定供应商或受原材料波动影响大的企业对上下游的 议价能力相对较低,我们通过不同品牌供应链体系,并结合应付/应收账款及票据周 转率来进行衡量。应付账款及票据周转率越小,应收账款及票据周转率越大,对上下 游议价能力越强。冷链物流配送能力方面,我们认为自建冷链的品牌更具稳定性稳定 性。

4.4 企业赛马:市场化机制是制胜法宝

管理层背景方面,可以看到,味知香、安井、三全、千味央厨、得利斯、圣农的管理层或创始人都具有 非常丰富的行业经验。激励机制与措施方面,除味知香、双汇外,其余几家都实施过 股权激励。

免责声明:罗戈网对转载、分享、陈述、观点、图片、视频保持中立,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核实后,我们将立即更正或删除有关内容,谢谢!
上一篇:上药山东拿下罗欣现代物流70%股份!剥离、出售、转让,药企们究竟要干啥?
下一篇:餐饮供应链的困局与破局!
罗戈订阅
周报
1元 2元 5元 10元

感谢您的打赏

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相关文章

2024-09-05
2023-04-26
2023-04-26
2023-04-26
2023-04-26
2023-04-26
活动/直播 更多

仓储匠人《仓库管理实战力培训》线上课程来啦

  • 时间:2023-03-11 ~ 2023-04-17
  • 主办方:仓储匠人
  • 协办方:罗戈知识
报告 更多

罗戈研究 | 2022中国供应链&合同物流发展报告

  • 作者:罗戈研究

¥:498.0元

热门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