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踩着堆积如山客诉长大的菜鸟物流 ,近日放了个大招。
菜鸟自孵化品牌“丹鸟”正式改名为“菜鸟直送”,且商品页、物流页均已更新。36氪从多方信源得到消息称,在菜鸟内部,“送货上门”这一服务被提到了战略更高级别的位置,未来菜鸟直送的业务将全面围绕着送货上门展开。
甚至,菜鸟直送还对消费者做出了“送得更快,送货上门”的承诺,与菜鸟驿站的末端物流配送方式形成强烈反差。
曾经以“驿站”“快递柜”闻名的菜鸟突然“转性”了?布局“最后一公里”,菜鸟直送能否“化差评为好评”?
从2019年到改名前,“丹鸟”一直属于菜鸟的“附属”物流品牌,我们日常收货的“天猫超市”包裹,就是由丹鸟配送的。
此次更名,“天猫国际”包裹将一并被划入菜鸟直送的配送范围内,意味着阿里巴巴的直系物流生意并没有流失,菜鸟直送不需要花费一分力气,就可以做起源源不断的生意;此外,今年年初有消息称,天猫自营业务“猫享”或将在物流链上接入丹鸟。
但如果只在自家地里打转,丹鸟也就没有必要变成“菜鸟直送”。
据菜鸟网络介绍,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给消费者更好的服务体验,内部已经把送货上门提到更高优先级,进入到精细化经营阶段。
不难看出,送货上门对于天猫淘宝提高订单量十分重要。菜鸟网络CEO万霖表示,他相信送货上门可以提高消费者购物意愿——这和8月4日阿里巴巴财报电话会上,张勇所说的“要看所占的钱包份额是多少,消费者的多少消费和阿里相关”密切联系。
对于快递送货上门的诉求度,市场也已给出印证。从天猫超市的披露数据看,送货上门能力已经变成用户选择天猫超市TOP3的理由,消费者使用之后复购率提高30%多。
要知道,京东、顺丰的同城即时配送业务已发展成熟,并有一大批拥趸;而菜鸟驿站此前曾尝试承接配送业务,不过效果并不理想。
一家菜鸟驿站的工作人员对36氪表示,前几年菜鸟驿站就已经在尝试提供送货上门的服务了,可在实际情况中经常会因为人手问题,不得不忽略客户的派送需求。驿站模式下,当压力传到最后一环,配送方式的选择权早已不在消费者手中。
菜鸟直送或将成为菜鸟物流矩阵中,“唯一”的直送品牌。
而菜鸟系的其他物流品牌无法做到直送,几乎能直接归因到菜鸟驿站 。
作为早在2013年就开始入行的“快递老哥”,菜鸟网络在2015年就推出了菜鸟驿站模式,初衷是为特定区域内的所有快递提供一个收放点位。
随着快递费用不断下降,快件投递量却逐年上涨,快递商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卷,驿站凭借能够大幅降低人力成本、快速拉动业务增长的优势,开始在全国各地设点、进到小区。菜鸟驿站也成为蜂巢、兔喜超市等驿站模式的“始作俑者”。
但在菜鸟、快递商都挣到钱的背后,牺牲的是消费者体验,近年来有关“最后一公里配送”的讨论度越来越高。
成本控制上,配送上门需要快递公司通过堆砌人力来实现,并且遇到消费者不在家等情况还需二次投递,这都会产生巨大的成本;快递单量上,早在2020年,我国的非淘系电商单量已超过50%,物流商的竞争越卷、用户对于配送服务的要求越严格。
以申通、圆通、中通等快递配送商为例,它们承接了淘宝、1688等淘系平台的大部分订单派送业务,随着驿站模式的推广,他们逐渐被收入菜鸟麾下,“被迫”加入驿站配送模式后,单个驿站所承受的体量已经非常之高。
庞大的配送体量下,菜鸟即便是有心,也无力做到单单送货上门。
反观京东、顺丰,前者拥有自己的电商平台,后者则在航空物流、生鲜冷链上的配送优势明显,两者本身的订单并不来自淘系平台,与四通一达相比拥有更多自主、可控性。
因此,在驿站模式疯狂扩张的那些年,顺丰和京东没有受其影响,借助仓储物流的优势,得以保持“送货到家”的配送标准,在寄—送—收”的全链条物流中,更重视“服务”和“时效”,并因此“抓住了高端物流市场。
不难看出,物流链条末端配送服务模式的变化,不仅仅是多配几个人力的问题,服务水平、成本上限、全链条能力等诸多因素都会直接影响消费者的最终体验。
如今,虽然末端物流配送业务被菜鸟收编归正,但与顺丰、京东的重视相比,菜鸟打出的“直送”牌,只能算是平平。
如今的末端物流配送赛道甚至已经延伸出同城配送、第三方运力整合平台等细分领域,竞争愈发白热化。这不禁引人深思:单靠内部输血过活的菜鸟直送,能否真能担起提升用户体验的重担?靠天猫“喂养”的菜鸟直送,能否走出去,将业务扩展至C2C这个更大的市场领域?
要想与顺丰、京东比肩,菜鸟还需要修炼内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