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第一天,对于德邦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日子。
之所以说“特别”,是因为今天,刚好是德邦成立26周年的日子。同往年一样,快递物流人的朋友圈又被德邦霸了屏。
但与往年不同,现在的德邦和过去的德邦,已是两个时代。
8月15日,德邦股份发布宿迁京东卓风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要约收购德邦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股份的第二次提示性公告。公告显示,要约收购有效期为2022年8月2日至2022年8月31日。
历时近一个月,京东卓风向德邦股份中小股东发起的全面要约收购如今正式收官。根据上交所最新披露的要约收购结果,截至8月31日收盘,共有480户股东合计5577.61万股股份参与预受要约,约占德邦股份总股本的5.43%,使得德邦股份社会公众持股比例仍高于10%。按照规定,只有社会公众持股低于10%,才能触发退市的条件。
停牌一天后,9月1日晚,德邦股份公告称,本次要约收购完成后,公司股权分布具备上市条件,上市地位不受影响。
这也意味着,此前关于德邦股份是否退市的答案已经揭晓:德邦将保留上市地位。
站在这样一个时间的“拐角”,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我们不妨重新回顾和梳理一下德邦的创业之路,既是纪念,亦是祝福。
人们常说,个人的命运,既要靠自己的奋斗,也依赖自身的选择。
对于一家企业来说,何尝不是。作为曾经的“零担一哥”,德邦的光辉岁月相信很多老铁至今仍历历在目,心有所念。
时间回溯至1996年9月1日,从“4个人、8平米”起步,从“崔氏货运”到“德邦物流”再到“德邦快递”,从一家小作坊到A股上市企业再到步入“京东时代”,德邦走过了跌宕起伏的26年。期间,德邦有过“零担一哥”、“物流黄埔军校”、“快运第一股”的光辉岁月,也曾在面临资本、市场、对手等多方面的挑战和考验时,痛下决心做一些舍弃或变革。
在这些纷繁复杂的记忆里,德邦的求胜欲和变革魄力,让老鬼印象深刻。
▌1、逆势下“顺势”跃进
2003年3月,SARS病毒开始全面扩散,随着防控隔防措施的持续升级,很多企业不得不关停,一时间市场萧瑟、人人自危。
那个时候,中通成立还不到一年,圆通也才三岁,申通、韵达、宅急送虽已聚网成型,但因为业务萎缩,也不得不休网停工。但德邦却选择逆势下“顺势”跃进,非典之后的第二年便首创了业内“卡车航班”业务,凭借“空运速度、汽运价格”的显著优势,奠定了德邦在国内公路零担领域的强者地位,傲视群雄。
病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少必胜的斗志以及求变创新的胆识。
站在这个角度,我们再来回看两年前在武汉突然爆发的新冠疫情。经历突发疫情的考验,德邦以及德邦人确实默默做了很多,也默默承受着很多,无论是承运防疫物资还是助力复工复产,德邦的表现大家都看在眼里,这里就不再赘述。不过,老鬼想起了一个面画:
2020年1月25日(大年初一)晚上11点,正在家乡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牛田镇三塘湾村休假的德邦快递司机谢超锋,收到工作群里一条微信。“北京空运一批救援物资到长沙,需要运送到湖北省黄石市中心医院,招募司机。”他第一时间回复:“自愿请战,支援武汉。”同为德邦快递员工的妻子也决定跟他一起出战。
“自愿请战,支援武汉。”这个答案,是德邦人的职责所在。对德邦来讲,能够在“非常时期”最大程度满足消费需求,即使短期之内付出了较大代价,但从长远看,对品牌的塑造和消费者认可度都将带来极大的提升。
前些天(8月24日),德邦股份发布2022年中期业绩报告。财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0.94亿元,同比增长501.63%。同时,德邦股份大件快递业务仍保持较高的增速水平,中期报告显示,公司快递业务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已提升至65.97%。
值得关注的是,在今年二季度4、5月份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B端企业的生产经营雪上加霜的大环境下,德邦利润上实现强劲增长,较之以往更显厚重与不易。
历史虽不会简单的重演,但总押着同样的韵脚。德邦在两次“危机”中的表现,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逆境中奋起,绝地里反击。
▌2、不走寻常路
最近几年,德邦“内外折腾”的诸多动作,归结为一句话就是为了四个字——大件快递。
2018年,德邦上市后,正式提出“大件快递”的差异化竞争策略,立志打造和提供性价比最优的大件快递服务。
2019年,为了向快递靠拢,彻底推动德邦业务的快递化进程,把沿用了二十余年的名字给改了仍觉不够,干脆把logo也改了,目的就是通过这样一次“颠覆性”的动作重塑德邦在市场和消费端的品牌认知。
决心和魄力之大,让人钦佩。
但这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甚至有些“不寻常”的转变。因为同样是上市公司,顺丰、三通一达,都在向着多品牌、多业务驱动的“生态圈战略”挺进,诸如快运、国际、云仓、金融、冷链、商业、航空…等等,无一不是在根据实际情况构建各自的生态圈。
反观德邦快递的选择——提出“大件快递”战略后,品牌架构即由多品牌转向单一主品牌。如此做法,跟同行们比起来,确实在反其道而行之。
凡事都有两面性,商务件成就顺丰,小件电商成就通达,市场更为广阔的大件快递必将催生和成就同等规模和体量的快递巨头——这或许就是德邦快递“反其道而行之”的基本商业逻辑,也是京东青睐德邦的价值所在。
老鬼认为,德邦快递聚焦“大件快递”的单一主品牌战略,看上去是收缩了,实际上是在“拧麻绳”——以快递业务为核心,聚拢快运、仓储与供应链、跨境等优势业务和延伸业务,同时在产品设计与优化、技术加持赋能、场地升级改造以及网络拓展、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叠加和渗透。
这根“麻绳”拧得越紧越粗,德邦快递的竞争力就越强越久,也是德邦敢于不走寻常路的底气所在。
最近两年,快递物流江湖一波又一波的并购潮,若隐若现,让人目不暇接:
顺丰收购嘉里物流,汇森收购壹米滴答和优速快递,极兔收购百世国内快递业务,京东物流与德邦终成眷属。
不管是意料之中,还是情理之外,复盘近段时间接二连三发生的“并购动作”,传递了一个信号——
快递企业间的并购已迈过大鱼吃小鱼的阶段,进入“大鱼吃大鱼”的时代,并购活动增加的结果可能是一定程度的行业整合。
在这一过程中,作为扩大规模、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不少巨头将并购奉为圭臬,试图借助被并购公司拓展市场(比如极兔收购百世快递),或共享区域、用户资源(比如顺丰收购嘉里物流),甚至通过并购可直接涉足新兴市场(比如京东并购达达),可谓一举多得。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说基于过去26年所取得的成就,已经没有人去怀疑德邦的韧劲和冲劲。那么融入京东之后,德邦将会有多大的想象空间?
老鬼的朋友安德华给出的答案是:从此“轻装”上阵。在应对未来市场变化的战略选择和执行中,德邦会更加主动,更具主动性和灵活性,可攻可守。
作为老牌巨头,历经26年的发展沉淀,德邦以大件快递和快运网络为主,绝大部分是通过营业部开发的制造业客户,这种优势是京东物流短时间难以企及的。而京东物流核心赛道是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聚焦于快消、服装、家电家具、3C、汽车、生鲜等六大行业,为客户提供一体化供应链解决方案和物流服务。双方的市场定位、能力以及优势各有侧重,在运营模式及产品定位上互补。
对京东物流而言,德邦在快递、快运领域的业务优势不仅为京东物流注入更为丰富的资源和渠道,还可以盘活资源进一步提升京东物流的一体化供应链效能,发挥京东物流在数智化升级、供应链技术研发与应用、商流洞察等方面具有强有力的竞争优势。同时这些都将成为德邦股份未来进一步提升快递、快运核心优势的重要力量,更让其长处尽致发挥。
可以预见,伴随着内部资源的整合,德邦的触角将延伸到更深处,打法也越来越聚焦,只要在管理、底盘、网络线路等方面与京东物流的协同足够深入,就能有效的盘活已有资源,最大化的利用双方已有的资源优势,还打造出了一个覆盖全场景、提供多品类的产品矩阵。
而站在资本的角度,一家企业的业务结构越均衡,业务组合越多元,抗风险能力就越强,长期价值也越高。德邦的直营系网络在当前以及未来快递发展中都已经属于稀缺资源,已上市的快递公司中,除了顺丰、京东物流,就是德邦,接下来可能上市的快递或者快运公司,也都是加盟体制。
在这种情况下,强管控、重服务、稳经营的德邦,更显珍贵,未来也更加可期。
有一句非常流行的“总结用语”是这么说的——一切过往,皆为序章。
我们都知道德邦素有物流界的“黄埔军校”之称,因为他的校招体系和内训体系是全国物流快递领域最为完善和成熟的,尤其是高管层面的人才培训,德邦更是舍得下大本钱来造血。很多公司在起网或者拓展相关业务时,第一首选就是从德邦挖人。
但站在另外一个角度,这一评价并非完全褒义。在战争岁月里,同为黄埔男儿,却也兵戎相见。当德邦被扣上“黄埔军校”的名头,也意味着那些离开德邦的人,大多都在行业里继续摸爬滚打,“同室操戈”的残酷竞争也是在所难免。
由此,也可以联想一下,当下的中国快递江湖之争,不论战略,还是战术,实际上都是透明的,互相之间的学习能力以及情报获取能力非常强,没有什么秘密。最大的区别就是先与后,以及管理上的落地与执行。
于德邦而言,过去的26年,无异于一场修行,从开始的筚路蓝缕,到现在的业有所成,无论对内还是对外,自立自强才是德邦的未来。
过去是,未来也是。
而在这场持续的创业修行中,“两个心态”很难得,也更重要:
一是马拉松心态。快递的属性就是马拉松,要走久、走长、走远,就必须要有更多人的相信、相随,崇尚“长跑思维”的德邦,除了加速奔跑,别无他径。
二是归零心态。人生没有常胜将军,企业经营也一样,输得起的人更配赢;取得一些小成就时更要学会适时归零。只有这样,才能在跑马拉松的路上欣赏到不同的风景。
同此凉热,不同朝夕,德邦26岁了,老鬼的感情表达难免有些浓稠,讲起来便有些罗嗦。
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
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
来!端起这杯岁月的酒,致敬德邦,祝福德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