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出台,我国冷链物流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作为冷链物流的重要支撑,冷链物流园区成为各地投资建设的重点。在投资建设热潮之下,我们有必要对冷链物流园区的基本形态、主要类型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等有更全面的了解。
作为保障生鲜冷冻食品以及疫苗、生物制剂等医药产品质量安全链条中的重要一环,冷链物流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物流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政府和百姓密切关注的领域。
随着人民群众对高品质消费品和市场主体对高质量物流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我国冷链物流近年来发展迅猛。虽然新冠疫情的全球性爆发,使世界经济遭遇严重挑战,众多行业步入寒冬般的低谷期,但我国冷链物流产业却逆势而上显露出无限生机。
近年来,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产地销地冷链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冷链装备水平显著提升。2020年,冷链物流市场规模超过3800亿元,冷库库容近1.8亿立方米,冷藏车保有量约28.7万辆,分别是“十二五”期末的2.4倍、2倍和2.6倍左右。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冷链物流也迎来顶层设计的加持。2021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正式《“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该规划紧密围绕冷链物流体系、产地冷链物流、冷链运输、销地冷链物流、冷链物流服务、冷链物流创新、冷链物流支撑及冷链物流监管体系等方面,对冷链物流的全流程、全环节、全场景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其中,针对冷链物流“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等行业难题提出了科学可行的指导方案,同时对“十四五”时期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健全现代冷链物流体系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过去一年,尽管疫情防控压力持续存在,我国冷链物流依然总体保持健康、稳定、快速的发展态势,尤其是居民消费需求随着经济复苏不断回暖,推动了冷链物流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最新发布的《中国冷链物流发展报告(2022)》显示,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不断提高,冷链物流的需求持续旺盛。根据报告,2021年冷链物流市场规模突破4586亿元,同比增长19.65%。其中,经初步测算,2021年我国食品冷链物流需求总量达3.02亿吨,比2020年增长3727万吨,同比增长13.96%。十年间我国食品冷链物流需求总量增幅超过了300%。
另据中物联冷链委透露,医药冷链行业规模也再上“新台阶”,2021年我国药品冷链市场规模超5500亿元,同比增长约48%;药品冷链物流费用总额约210亿元,同比增长约24%。
随着国家陆续出台支持冷链物流发展的相关政策,包括冷藏车、冷库在内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得到完善,冷链产业成为健全城乡双向流通体系、推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2021年,国内冷库容量突破1.96亿立方米,冷藏车保有量超过34万辆。从地域分布来看,冷链仓储资源集中在东中部地区,西南和东北地区仓储企业加速发展,区域不平衡局面正在改善。
在政策和市场双重利好下,我国冷链物流市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
《“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我国将布局建设100个左右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推动形成国家层面的骨干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支撑构建以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为核心的三级冷链物流节点,助力打造“321”冷链物流运行体系。
实际上,建设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并非被首次提及,早在202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就明确提出“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统筹规划、分级布局和标准制定。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建设一批骨干冷链物流基地。”面对多项利好冷链政策的出台,各地方和企业都在积极响应,众多新项目处在规划建设之中。
冷链物流园区是冷链物流的重要支撑,也是各地纷纷投资建设的重点,一批各具功能特色的冷链物流园区正逐渐形成。然而,冷链物流园区项目往往投资大、专业性强,在规划建设、实际运营过程中经常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干扰。
在投资建设热潮之下,相关投资建设者和运营管理者需要对于我国冷链物流园区的基本形态、主要类型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有更加深入的认识,从而助力我国冷链物流园区的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
1.基本定义
“冷链物流”是利用温控、保鲜等技术工艺和冷库、冷藏车、冷藏箱等设施设备,确保冷链产品在初加工、储存、运输、流通加工、销售、配送等全过程始终处于规定温度环境下的专业物流。
一般而言,冷链物流的对象产品主要包括:农产品、禽肉类、水产品、花卉、加工食品、冷冻或速冻食品、冰淇淋和蛋奶制品、快餐原料、酒品饮料等等。此外,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商品,如药品(疫苗、血液、生物制剂等)、化工品等。
冷链物流园区是提供加工、存储和运输的场所,是冷链物流产业链上的核心环节,是联结产和销的关键节点和平台,是运用多种冷链技术,在物流作业集聚区和运输枢纽衔接地区将众多冷链物流企业集聚在一起,实现专业化和规模化经营的大型综合性物流园区。
与其他物流园区类似,冷链物流园区同样是大规模的物流基地,不同的是冷链物流园是在低温条件下运用高科技技术,为了保证农产品的新鲜和冷藏,将食品进行冷冻加工、冷冻贮藏、冷藏运输及配送、冷冻销售。
有时人们会将冷链物流园区与冷链物流中心混同,实际二者也存在明显差别。冷链物流中心是冷链物流网络的节点,是冷链物流实施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具有冷链物流网络节点的系列功能,主要依托不同层次物流设施(设备)展开一系列物流活动,是指导物流运营与管理的基础。通常的冷链物流中心是指比较专业化、集中化的冷链物流企业集中点,而冷链物流园区是由多个冷链企业以及辅助的企业集中在一起,其范围显然比冷链物流中心更广。
2.主要类型
总体而言,目前我国的冷链物流园区形态多种多样,根据不同标准可划分为不同种类,通常可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
(1)市场型冷链物流园区。冷冻品批发为主的市场型冷链物流园区是目前库房出租率最好、盈利水平最高的园区。此类园区依靠冷产品集中交易必须以冷库为依托的特点,一般租赁价格比较高,而且其他配套功能也有较好收益,如制冰、礼盒包装、配送、叉车租赁等等。
(2)仓储型冷链物流园区。冷库租赁为主的仓储型冷链物流园区一般建在离市区距离较远,或靠近港口和道路中转枢纽的地方。较大存储量的冷库和较便宜的地价及建造成本适合大批量的冷产品储存,如进口海产品、国家储备肉、水果保鲜库等。
(3)枢纽型冷链物流园区。以区域分拨、多式联运功能为主的枢纽型冷链物流园区多处于农产品大型产地或销地区域,该类型园区以多式联运为纽带,以区域中转、集储集运为主要功能,承担着区域内大宗生鲜农产品产地或销地的区域集散重任。
(4)城市配送型冷链物流园区。以多温共配、生鲜加工为主的城市配送型冷链物流园区多数临近大型销地城市除了承担区域储藏、分拨功能外,主要承担城市配送功能,以多温区、多品类、多频次、共储共配为特点,从而实现区域配送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优势。
(5)综合型冷链物流园区。以提供配套冷库为主的综合冷链物流园区是目前大多数冷链物流园区的存在形式。目前大型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综合性物流园区都需要冷库作为园区功能的一部分,尽管冷库容量只占普通库房很少的一部分;建设投资者大多也愿意选择冷链物流作为园区概念。
除以上类型外,还存在一些其他模式的冷链物流园区。例如,原产地型冷链物流园区,主要是针对整个鲜活农产品流通链条中最复杂、最薄弱、发展空间最大的“最前一公里”环节,可满足鲜活农产品检验、分拣、分级、初加工、包装、预冷、保鲜、配送、配送等功能,专门服务于鲜活农产品标准化的冷链物流园区。此外,还有加工冷链物流园区,主要提供农产品初加工、深加工、中央厨房等服务功能,并且对污水排放、环保、水电消耗的要求更高。
无论具体是哪种类型,冷链物流园区基本都是集合多种功能于一身的大型冷链物流综合体,在农产品等商品的生产、流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冷链物流园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显露出在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的不足,成为冷链物流园区建设当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盲目建设”是最突出的问题。随着国家对于冷链物流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相关扶持政策陆续出台,各地纷纷掀起建设冷链物流园区的热潮,相关政府部门积极给予财政支持、土地优惠等,引导着投资方加大投入。不过,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投机行为。如有的冷链物流园区争取到享受优惠政策的土地后,改变规划方向和设计方案,加大商业建筑面积或开辟住宅建筑区域,而减少冷库面积;还有一些项目甚至在拿地后迟迟不开工建设,坐等土地升值后再转手给其他企业,从中获取高额利润。
冷链物流园区属于投资大、回报周期长的项目,需要投资建设方和运营管理者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进行专业而科学的规划。然而,目前的项目投资方对于冷链物流大多缺乏深入了解,仅仅看重的是享受短期政策带来的好处,在规划建设中往往会忽略市场实际需求,造成冷库的建筑模式和规模与实际需求相差较大,在实际运营中难以满足预期。
实际上,冷链物流园区是以物流运作、产品交易、物流加工等为主的设施,项目建设更应注重专业的规划研究。需要借助专业团队的力量做好冷链物流园区的战略定位,首先要根据行业特点、政策方向和项目所在地的市场需求和竞争格局等,确定园区的类型和主营业务,项目选址、运营模式和规模大小等都需要提前明确。此外,与普通货物的物流运作不同,冷链物流有其特殊性,在冷链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中,应合理布置物流动线,提高冷链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等。在冷链物流园区的运营管理方面,要避免服务内容的同质化,应围绕用户企业需求积极探索服务项目和模式,如提供检验检测、供应链管理咨询、后勤配套服务等等,以园区为载体构建供应链平台。
展望“十四五”时期,随着国家政策的引导与落地,以及市场需求的持续提升,冷链物流行业依然会保持蓬勃发展的态势,大规模建设冷链物流园区的趋势也不会改变,园区类型和发展模式将更加多元化,并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1.农产品产销两端建设
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冷链物流园区处于关键的节点位置,但目前大多靠近销地,而在农产品产地的冷藏保鲜设施明显总量不足、地域分布不均,商品化处理能力较弱,与骨干冷链物流网络缺乏有效衔接。《“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提出要加快建设产销冷链集配中心,尤其要加快补齐“最先一公里”冷链物流短板,优化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建立产地冷链物流服务体系等,其中包括建设一批产地冷链集配中心,推广“移动冷库+集配中心(物流园区)”等新模式,提高产地冷链设施利用效率和农产品产后商品化处理水平。在城市,建设一批销地冷链集配中心,集成整合流通加工、区域分拨、城市配送等功能,密切与存量冷链设施业务联系,引导存量冷链设施资源集中,优化城市冷链设施布局。
2.类型与功能更加多样
随着生鲜电商、跨境电商等新零售模式的兴起,要求农产品流通运作需更精细化,配套的物流硬件设施也要求定制化设计,从而使冷链物流园区的类型和功能更加多样,如随着冷链宅配的兴起,对订单拣选效率、配送时效及加工、打包等要求更高,冷链物流园区在冷库布局、出入库模式等方面都需要创新与丰富。同时,冷链物流园区的功能将不仅仅停留在冷库储存、运输等单一服务,还可以更好地满足同一园区的社会需求,如集存储、加工、配送、测试、展示、交易、多式联运等功能于一身。
3.由园区向平台化发展
冷链物流园区内往往聚合了众多企业,如食材、餐饮、加工、冷链配送等等,通过园区搭建的平台可以使处于供应链上的不同企业实现资源共享与协同,提高区域内所有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因此,冷链物流园区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打造专业的物流网络平台,使企业之间、园区之间实现互联互通,不仅可以使园区运营更加高效,也可帮着帮助园区充分发挥物流交易、电子结算、仓单质押、融资担保等服务功能,为用户企业提供综合配套服务。此外,园区也将发挥更大社会功能,如为政府监管部门对食品安全进行集中监管提供便利条件,对促进食品安全体系建设、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功能发挥了积极作用。
4.智能化与数字化提升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5G等新技术快速推广,冷链物流各领域、各环节都在加快设施装备数字化转型和智慧化升级步伐。可以预见,冷链智能技术、装备与系统必将在冷链物流园区中得到普及应用。
正如《“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所提到的,未来将推进冷链设施数字化改造,推动冷链货物、场站设施、载运装备等要素数据化、信息化、可视化,实现对到货检验、入库、出库、调拨、移库移位、库存盘点等各作业环节数据自动化采集与传输。同时,推动冷链基础设施智慧化升级,如围绕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产销冷链集配中心等建设,加快停车、调度、装卸、保鲜催熟、质量管控等设施设备智慧化改造升级。同时,鼓励企业加快传统冷库等设施智慧化改造升级,推广自动立体货架、智能分拣、物流机器人、温度监控等设备应用,打造自动化无人冷链仓。
冷链物流园区将加快设施装备数字化转型和智慧化升级步伐5.园区运管能力将增强
尽管冷链物流园区已在国内发展多年,但大多数仅注重市场的发展,在园区运营管理方面缺少专业建设,为园区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冷链物流管理和运营团队显得迫切和重要。可以预见,未来的冷链物流园区在运营管理方面需要更多高素质人才,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和沟通,制定出符合园区定位的冷链物流综合解决方案。对于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人才的引入和建设,也将是重要方面,甚至是今后冷链物流行业普遍面对的情况,需要园区企业及早准备并制定高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计划。
6.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在推进“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冷链物流园区的能耗与绿色环保问题成为必须考量的因素。《“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明确,更加注重技术装备研发攻关,更加注重设施设备效能提升,更加注重发展制度环境保障。对于在用冷库及低温加工装备设施开展节能改造的将成为必然,老旧高能耗冷库和制冷设施设备逐步淘汰,新建冷库等设施也将要严格执行国家节能标准要求,绿色低碳高效制冷剂和保温耗材将得到鼓励与支持。此外,在屋顶安装光伏太阳能电池板,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以及园区绿化、雨水回收等方面也将成为未来冷链物流园区的常规标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