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的定义很多,但被广泛认可的特性是时间限制,因此计划的核心规则也和时间约束相关,即:“计划要追上变化”。这包含着几重含义:1、 对滚动计划而言,在一个调整周期之内,下一段计划的编制需要达成合适的完成度,以使之能够被执行,对一次性计划也有类似需求。2、 当计划的执行中出现变差时,应有闭环的(或者自动的)反馈流程使变差导致的结果回归到计划可控的范围之内。
对第1点而言:了解计划编制本身的周期非常重要,收集数据、分析和编制计划三个工作往往都是需要时间的,尤其是对于复杂计划,这三个工作反复穿插进行,使总周期急剧增加,成为按期完成的主要威胁。一个典型的错误是把财务报告周期和计划周期同步,然而往往当财务报告被提交计划部门时,计划部门却才知道还有哪些其他信息需要进一步收集,于是只能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编制和输出计划,其指导意义大大下降。比如月度计划,财务扎账在每个月的25日,然后通过盘点和分析等一系列行为,次月2日出财务报表,那么计划行为可能要在财务报表之后一周左右的10日做出。25日至10日已经占了循环时间(一个月)的一半左右,事实上比这恶劣的情况也是极常见的。合理的方式是针对计划方法给出时间栅栏,如果财务周期是固定的,那么根据财务周期来进行也是可行的,可以错开或者不错开时间,取决于数据分阶段输入的时间节点和分析及编制能力。
对第2点而言,执行的变差存在大量的可能,即使是中等规模的企业(企业的例子比较直观,但其他组织也是一样),一个周计划的执行就存在着大量的变差。所以执行力在很多企业被当做管理的重点,还有管理闭环,标准化、自化这些普适性的技巧,甚至质量管理这样单独的一门学科。对于复杂计划,在合理的时间内建立全部的反馈流程是一件需要极高技巧的任务。
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方法是计划分层,这个留在下一篇单独开篇来谈。
把以上两点分解,可以知道构造一个合理的计划系统,主要需要解决四大类问题:
1、 收集数据
2、 分析
3、 编制计划
4、 控制变差
需求预测在教科书上侧重于第2点分析,但大多数的应用技巧是在第1点。
这一篇计划的核心规则和下一篇计划分层比较枯燥,但是整个计划理论的基石,不得不单独拿出来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