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数字化转型是仓库的必由之路?
仓库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方向是怎样的?
数字化背后,库区的经营理念有哪些升级?
在近日中国化工流通协会仓储分会主办的“第八届石化仓储高层论坛”上,江阴恒阳物流集团高级顾问、六六云链科技董事左杨农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解读。
根据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统计数据,能化行业是最早进入工业3.0时代的产业集群,在向工业4.0时代进化中,具备通过数字化打通整个产业链的基础条件。但能化产业数字化发展迄今,却仍未有巨头出现,根本原因就是在B端,未出现如C端像京东物流、菜鸟般等能支撑能化产业互联网的数字基础设施。
首先,大宗危化品行业的仓储物流与普通行业的逻辑是完全不同的,而现实中很多企业用B2C的方式做B2B,只关注用户流量和营收,忽略了作为根基的真实交易。其次,现代供应链不仅是货物运输的概念,而是一个涵盖交易、物流、金融、服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因为缺乏数字物流的支撑,线下物流和网上交易脱节化,使得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割裂,以致行业信用整体缺失,限制了交易和金融的发展。
在流程工业中,无论是原料还是产成品等流动资产,都在仓储环节聚集。想要盘活这些流动资产需要实现资产证券化,而资产证券化要以实物资产数字化为基础,因为实物资产只有数字化以后,才能以传感器设备和相关系统产生的数字形式进行表达,并按照一定的规则追溯到真实的货物存在。这时候,以数字形式表达的资产则可以越过企业的“围墙”,进入另一个数字空间,产生出真正的产业价值。因此,实物资产数字化将会拉开产业数字化的帷幕。
在能化企业“墙内”,信息化系统林立;但在“墙外”,这些企业普遍对货物发出到终端用户的物流信息难以掌控。货物运输的过程是由“人、货、场”组成的动态过程,包括时间、地理位置等一系列的变化,只有通过数字技术掌握运输载具里的货物的状态,了解到“墙外”的物流交付信息,才能真正做到控货。
当下,从数字供应链到数字供应网络的转型过程已经开始,很多大型贸易商在做“云工厂”,借助数字技术选择货物从哪个库区运出,到哪个工厂加工,形成数字供应网络。数字供应网络的最大的特点,就是从可信数据的维度来看货物存到什么地方、到哪个工厂加工最划算,在自己的数据空间来调动资源,以实现货物价值最大化。
在未来,基于产业数字化的能力,液化品库区的核心能力将会由货物的存储向货主服务转变,这种转变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1.从实物资产向资产数字化转变。液化品作为实物资产,无论是在管道里流动、在车/船上装载,还是在仓库里存储,都很难做定性的研究,而产业数字化升级之后,可以实现从实物资产向资产数字化迈进。
2.从静态的产业工艺流程结点,转向动态的数字化资源匹配结点。数字化的仓储物流行业,货物无论在仓库还是在运输载具中,都会随着数字化的资源的匹配,动态地流向合适的地方。
3.从看得住“货”转向到认得清“人”。当仓储物流行业加入金融应用,需要对货物追溯到物权人,也即明确货权归属。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可以对货物进行全程跟踪,进而进行权属溯源,从而确定物权所有人到底是谁。
4.从仓库围墙内的视角,转向仓库围墙内外兼顾。仓库的职责在于看货,但并不意味着按照存货人的要求把货存进来就结束了,更重要的是明确货权归属,这就需要通过数字技术掌握仓库“围墙”外的物流过程。
5.从仓库的主体信用转向“物的信用”,使得厂库和第三方仓库一样可信。随着数字技术的成熟以及“数字信用”的出现,传统大宗商品融资方案中所谓的“关联关系”已经被基于数字信用的穿透可见技术摒弃。
在产业数字化水平提升之后,库区的生态也会随之扩大。当行业协会、资金机构、保险机构、区块链平台、数字证书签发机构、盯市机构、保价机构、期货公司等都入驻到这个生态之中时,库区的数字化能力就会成为基础的能力,需要用底层的数字化技术来保持资产以及生态的连续性。
随着货主需要把数字化后的实物资产参与金融应用当中,库区应按法律的规定,把货主的数字资产向货主授权的相关方进行开放和展示,其他行业在应用这些数据的时候,仓库自身的价值也会得到提升。所以仓库数字化是服务客户的前提,仓库应保持开放的心态,提升经营观念。否则,当其他库区完成数字化升级以后,保守的库区则会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作为中化、中信双央企战略投资的能化供应链数字基础设施服务商,66云链基于5年深耕,已与全国近30家第三方石化仓储企业建立合作,依托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5G等新技术,将存放在仓库的实物资产转换为可信的数字资产,不仅助力库区为存货客户提供仓单融资、仓单交割等增值服务,切实增强客户吸引力和客户粘性,还助力库区突破罐容限制,增加服务性收入,防范经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