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球能源价格、粮食价格大幅上涨,地区政治因素、疫情因素带动供应链成本上升,下半年全球大部分国家通胀水平达到历史新高度。燃料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带动港口营业成本上涨。虽然不稳定因素持续影响港口生产环境,但各国各地区政府促进经济贸易的政策依旧延续,努力保障港口正常生产作业,2022年前20大货物吞吐量港口和集装箱港口生产规模实现小幅增长。
全球货物吞吐量排名前20的港口,2022年吞吐量平均增长2.5%。煤炭、矿石贸易需求带动环渤海地区吞吐量快速增长,唐山港、烟台港、日照港排名均有所上升。2021年,由于地区政治因素和供应链成本原因,煤炭价格大幅上涨,中国港口进出口量较往年有所减少。随着2022年煤炭价格的回落,环渤海地区煤炭贸易量止跌回升,叠加铁矿石贸易需求增长效应,唐山港、烟台港、日照港货物吞吐量增速均超过5%。各港口加大干散货作业系统建设力度,唐山港五矿集团曹妃甸港区、京唐港区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带动煤炭和铁矿石作业量增长;青岛港董家口矿石码头有限公司拥有中国国内最大的矿石堆场,堆料过程实现全自动,缩短矿石作业时间;烟台港矿公司首创“矿石专业化码头自动化技术研究与应用”实现矿石卸船自动化、系统化,大大提高矿石作业效率。此外,烟台港滚装车辆吞吐量超过40万辆,同比增长35%,助力货物吞吐量增长9.3%。同时,快速增长的煤炭贸易需求助力连云港货物吞吐量增速超10%,成功进入前20名。
华东沿海港口在促基建政策的引导下,建筑材料吞吐量大幅增长,福州港排名上升。福州港矿石性建筑材料和金属矿石吞吐量增长迅速,带动货物吞吐量增长10.3%,进入全球前20名;宁波舟山港继续保持货物吞吐量第一,矿石性建筑材料吞吐量带动总体货物吞吐量小幅增长3.2%。
国际港口形势低迷,釜山、黑德兰排名下跌。大宗商品价格持续高位,加之半导体出口贸易和中转贸易相对疲软,釜山港货物吞吐量下降4%,排名出现下滑。新加坡港延续近年低迷的生产形势,叠加欧洲商品进口需求降低因素,货物吞吐量降低3.7%。欧洲的黑德兰港则凭借铁矿石需求实现货物吞吐量小幅增长2.2%,但整体增速不及日照港,排名出现下跌。
2023年上海港和唐山港将争夺第2。上海港贸易商品以大宗散货为主,货种多样,2022年上半年受疫情封控影响,生产形势低迷,全年吞吐量下降5.4%。唐山港贸易商品则是以煤炭、矿石为主,虽然唐山港2022年吞吐量增长6.4%超越上海港成为第2大港口,但仍未达到上海港2021年的吞吐量水平。2023年,两港将进一步争夺第2的位次。
2023年青岛港和广州港将继续争夺第4。一方面,在山东港口一体化格局下,明确以青岛港为中心合力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中心,注册在青岛的贸易、金控、航运、产城融合等十大板块公司也带动更多要素向青岛集聚,青岛逐渐发展成为东北亚煤炭、矿石、燃料的行业中心。另一方面,广州港以矿物性建筑材料、大宗散货为主,处于粤港澳港区,腹地范围内港口众多,散货部分货流被分流,存在一定的区位竞争。近年来,青岛港和广州港排名多次变动,但吞吐量差距一直没有拉大,货种类型也有所差异,2023年,两港都有可能位列第4。
表1 2022年全球前20大货物吞吐量港口排名情况及近四年吞吐量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各港口港务局,SISI整理,*表示数据为估计值。
注:广州港自2023年开始统计内河数据。
国际不稳定因素持续影响港口生产形势,各国各地区港口生产形势有所不同。全球排名前二十的集装箱港口,2022年吞吐量保持低速平稳增长,增幅仅为1.5%。香港和洛杉矶港跌幅最大,超过6%。粤澳大湾区内,广州港和深圳港发展迅速,深圳港在2022年正式突破了3000万标箱吞吐量大关,港口腹地范围内航线航班密度逐年增大,带动整体区域集装箱吞吐量增长,在港口群内市场份额上升,而香港延续低迷的生产形势,在临近港口竞争力越来越大的同时,连续五年集装箱吞吐量呈现负增长趋势。此外,苏州港凭借强劲的内贸中转需求,以12%的增长率进入前20。
美欧港口拥堵红利吃尽,生产作业形势逐渐恢复历史常态。2021年美国贸易出现报复性增长,港口拥堵严重,集装箱吞吐量来到历史高位,在2022年疫情影响消散,港口拥堵逐渐疏解的情况下,洛杉矶港和长滩港生产形势逐渐回归正常水平,吞吐量同比出现下降。纽约-新泽西港抓住港口拥堵红利期,大力发展海铁联运以提高装卸效率,8月份集装箱吞吐量高达84.3万标箱,月吞吐量一度超过长滩和洛杉矶,美国交通部数据显示,美东港口中,72%的货物选择纽约和新泽西港为第一停靠港。凭借集聚的吸引力和不断提高的作业水平,纽约-新泽西港实现5.7%的吞吐量增速。由于疫情因素,2021年欧洲大港出现不同程度的拥堵,集装箱吞吐量均大幅上涨,2022年欧洲港口拥堵疏解后,吞吐量也逐渐回归疫情前水平。同时叠加地区政治因素、燃料价格以及供应链中断的影响,欧洲各港口生产形势均有所下降。对比2021年,汉堡港跌出前20名,而鹿特丹港吞吐量也下跌约4%。安特卫普港和布鲁日港合并后统计口径发生改变,2022年相对于原统计口径实际下跌5.2%。
环渤海区域中釜山港下跌,青岛港、天津港稳步增长。面临通胀加剧和国际中转贸易疲软的双重压力,釜山港集装箱吞吐量略有下降。釜山港除了受疫情和罢工的影响,近几年来国家财税支持力度也有所降低,同时产业规模低迷导致贸易需求表现平平,加之船公司调整太平洋环线的策略导致集装箱吞吐量持续下降。另一方面,环渤海区域内青岛港、天津港生产形势良好,在港区一体化背景下,借助“一带一路”建设、RCEP等政策叠加赋能,积极运用5G技术建设现代化码头,两港实现集装箱吞吐量稳定增长。
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将有可能在2027年之前超越新加坡港。和釜山港类似,新加坡港同样面临通胀和中转需求疲软的问题,从2018年起集装箱吞吐量就维持在3700万标箱左右,其船舶抵港吨位、燃料销售量等也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状态。一方面,近年来新加坡港力求转型,在航运金融、航运法律、航运人才等方面建设力度加大,建设成效也初步显现,整体战略重心不再单纯着眼于基础航运数据;另一方面,政府提出未来建成6000万标箱吞吐量港口的战略方针,力求将新加坡港建设为建设东南亚航运中心,想要在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的同时维持吞吐量稳定增长。与新加坡港的维稳表现不同,近几年宁波舟山港集装箱生产形势发展迅猛,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超过6%。2023年初,浙江省政府发布《浙江省世界一流强港建设工程(2023年-2027年)实施方案》,锚定2027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000万标箱、集装箱海铁和江海河联运规模实现翻番。综合来看,若宁波舟山通过各项政策,在中国贸易的积极稳健发展下,继续按照近三年的复合增长率来看,吞吐量将有可能在2027年年底之前超越新加坡港。
表2 2022年全球前20大集装箱吞吐量港口排名情况及近四年吞吐量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各港口港务局,SISI整理,*表示数据为估计值。
注:广州港自2023年开始统计内河数据,安特卫普港和布鲁日港合并后统计口径发生改变,2022年相对于原统计口径实际下跌5.2%。
中国港口很可能带动全球货物吞吐量小幅上涨。2022年中国港口货物吞吐量方面依旧领跑于国际,前20中共有16个港口来自中国(含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一方面,疫情对港口生产作业影响越来越小,中国政府在基建方面建设力度加大,将持续带动矿石、燃料等原材料的贸易,而海运运费的下跌进一步拉大贸易需求;另一方面,RCEP、港口一体化等促贸易政策的落地将进一步推动港口建设与发展。综合来看,预计2023年中国港口将很有可能保持货物吞吐量增长,带动全球20大港口保持增长态势。
不稳定因素持续,全球集装箱吞吐量大概率维持稳定或微增。2022年集装箱吞吐量前20港中,中国占据一半。地缘政治紧张局势、能源危机和供应链的持续中断为集装箱贸易造成了巨大的挑战。全球集装箱运输中断,以及由此造成的高峰呼叫规模和延误的拥堵,给全年的货运量带来了压力。借助于拥堵2021年欧洲、美国港口吞吐量大幅增长,但随着港口拥堵问题于2022年年底正式成为历史,港口生产形势也将逐步回归历史常态。一方面,中国港口的集装箱业务多为外贸型,而不稳定因素使得国际贸易形势不容乐观,对中国港口生产形势也将带来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伴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港口装卸效率不断提升,拉动集装箱吞吐量,而中国是港口现代化技术应用最广泛最领先的国家。综合来看,预计2023年全球20大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将大概率保持稳定或微增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