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响原创 · 作者|肖卓
即使是深夜,上海青浦区新协路上依然会回响着卡车装卸货的声音。这里坐落着圆通、中通、顺丰等物流企业的集运中心和产业园,距离外滩33公里,有着和大都会截然不同的气质,却又同样繁忙有序。
成千上万的快递,都要由此进入上海,或者由此从上海运往全国,然后成为消费者生活的一部分。许多人会感慨于快递业的发展,根据国家邮政局的数据,2022年中国快递业务量超千亿件,业务收入超万亿元。
但很少有人知道,是什么塑造了今天的行业格局,那些耳熟能详的快递公司,又经历了怎样的惊涛骇浪。
商业世界多变而残酷,每一次变化都会重塑竞争逻辑。谁能抓住新的行业核心竞争力,谁就能在新阶段抢占领先位置,而那些没能赶上变化的玩家,只能在行业洗牌中落寞退场。
我们已经见证过快递业的淘汰出清,而现在,快递业的新浪潮已经再次涌起。「深响」试图在回看历史,着眼当下的过程中,探究以下问题:
民营快递发展至今,竞争逻辑出现过哪些转变?不同阶段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当“量”的红利减退,快递业从高速发展转入高质量发展,新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什么?应该如何获得?
1993-2023,民营快递三十年,经历了四个关键发展阶段。
第一个发展阶段的关键词是“电商”。2005年,国内电商的规模化增长,给了快递公司数以亿计的包裹运送机会。圆通、申通、中通、韵达先后和淘宝签约,在电商件大潮中迅猛增长。
第二个发展阶段表现为“转运中心直营化”。2009年开始,部分快递企业认识完全加盟制的不稳定,着手将转运中心收归直营——圆通收编了广州和宁波等地的转运中心,中通、韵达也在推进类似的进程,韵达于2015年实现转运中心100%直营。自此,行业基本确定下“转运中心直营+末端网络加盟”的经营模式。
“转运中心自动化”则是行业第三个发展重点。“双十一”等线上大促的盛行,极大促进了快递量的增长。2014年邮政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快递业务量六年增长8.2倍。巨大的包裹量,迫使企业投入于转运中心的自动化改造,用技术打破人力效率的天花板。
三个发展阶段,考验着企业的商业嗅觉和魄力、协调各个利益相关方的能力,以及财务实力和运营能力。这场无限游戏的残酷之处在于,跟上了变化的企业并不能高枕无忧,企业只是拿到了下一轮角逐的入场券,且时刻要为新的变化作准备。
现在,新一轮变化出现了。
经历多年的高歌猛进,快递业“量”的红利正在减退,行业必须从高速增长转入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要求企业更好地管控成本,提供更优质的客户体验,用更精细的方式获得增长。
但事实却是,快递业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粗放”的状态里。行业屡陷价格战,恰好说明了企业之间只能简单粗暴地争夺市场。无论是管控成本,还是提升体验,行业的传统做法都无法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
目前,价格战硝烟逐渐淡去,但企业依然要找到新的出路。近年来,各家企业在数字化升级、物流基础设施、并购扩张上的投入只增不减,目的都是在第四波浪潮中找到新的核心竞争力。
什么样的做法更有可能是答案?在梳理诸多研报、企业动态,并与业内人士交流后,「深响」决定聚焦一个关键词:数字化。
数字化是个热门概念。当映射物理世界的数字世界被构建出来,当技术和业务深度融合,不同行业都可能从中找到创新空间,突破现有的业务限制和效率天花板。制造业的柔性制造,零售业的C2M,都能佐证数字化的价值。
那么在快递行业,数字化的魔力又将如何显现?它是否就是决定行业新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所谓核心竞争力,需要具备两个要素:1、能影响全局;2、能形成壁垒。对于第一点,结合行业实践和业内观点,「深响」认为数字化有着重塑快递业游戏规则的能力,具体可以表现为以下三点:
一、破题“加盟网络管理难”
在以往,加盟制快递企业给人的印象是网点多、价格低,但体验欠佳。这与公司总部对分公司的管理能力不足有关。据「深响」了解,加盟制快递企业原先的管理机制相对低效,只能依赖人力层层上报。出现问题,管理方式往往只有简单粗暴的“罚款”。
但数字化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当公司向分公司输出数字化工具,让数字化渗透整张快递网络,总部可以即时掌握分公司各个维度的指标变化,监控快递全流程的各类数据,从而对不同的问题作出更及时、更精细化的调整判断,实现全网的降本增效。
二、“直连客户”
在传统的加盟制里,企业总部连接着分公司,分公司连接着客户,总部和客户之间缺少直接的联系。数字化能力的加入,将使企业总部有能力制定直连客户的营销策略,为客户打造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体系,由此优化服务体验,增强客户粘性。
三、跳出“同质化”困境,强化品牌价值
“同质化”是快递业屡陷恶性竞争的原因之一。由于历史原因,对于“通达系”各家公司的差异,B端客户和C端消费者并没有太多感知。若想跳出同质化竞争,企业必须走出自己的品牌之路,这势必要依靠服务体验的提升。
数字化能力加入后,快递企业能将成熟的数字化工具应用于客户服务场景,显著提升客户体验。在“直连客户”的基础上,企业也将有更多的空间做差异化探索,以灵活的姿态提升品牌价值。
这些设想在逻辑上都是可行的,但企业想将逻辑落地并不容易。尽管各行各业现在都在讲数字化,但怎么做好数字化,现在并没有产生可供复制的标准路径。
问题有很多。首先是认知问题,数字化是一把手工程,考验领导者的判读和定力。在实际执行中,如果将数字化转型跟某个短期指标挂钩,很可能导致数字化的走形,甚至影响公司的转型信心。
再者,在公司内部,数字化转型必然涉及技术部门和业务部门的协同,甚至要在组织架构上大破大立,主导者能否顶住压力打破“部门墙”?在外部,合作伙伴能否适应公司的数字化转型节奏,怎么做好激励和利益分配,一切都在给转型提出挑战。
此外,具体实践中还有各种难题。一些公司花钱建了数字化平台,但其数字化程度仅停留在表面,数据没有深入业务场景发挥价值。还有一些公司,针对零散需求采购或自研了各种数字化产品,这些产品互不相通,形成“数据孤岛”,公司后续也陷入了“重复建设”困境。
怎么做好数字化?如何让系统里的每个“人”都融入数字化大潮?每个公司都只能自己探索出一条路来。和上一阶段的自动化不同,数字化不是只靠资金采购设备就能完成。产品只是结果,真正难以复制的是推进数字化的过程,以及从思路和行动上都拥抱数字化的“人”。
但也正是因为难,成功踏上数字化之路的企业,将构筑起符合新阶段竞争逻辑的壁垒。在这方面,我们选择参考一个近年在数字化转型方面颇有成效的玩家:圆通。
圆通的数字化转型自2019年开始,是公司近年投入的重中之重。许多人对数字化的印象是“抽象”,但圆通的数字化非常具体。
以“金刚系统”为底层数据系统,圆通开发了全链路管控系统,形成包括“管理驾驶舱”、“网点管家”、“客户管家”、“行者系统”在内的系统和平台,这些系统覆盖揽收、中转、派送、客服等业务全流程,实现对快件流转全生命周期的监控。
在圆通总部,工作人员向「深响」展示了装在手机里的“管理驾驶舱”。通过“管理驾驶舱”,业务人员可以直接查看各省市分公司的经营指标,监控快递全流程的各类数据,总部对快递网络的管理能力显著提升。
与此同时,圆通总部还将自主研发的财务、人资、客服等数字化系统输出给分公司,以此实现“分公司标准化”、打造“非直营的直营体系”(体制是加盟制,管理达到直营水平)。
在以往,面对月发件量10万+的客户,分公司账单统计工作量巨大,接入“网点管家”的“财务系统”后,分公司每月每个客户的所有详单都可以一键生成,业务量、派件成本、场地费用、人工开支等项目情况清晰可见。分公司不仅能减少财务人员配置,又快又准的出账也保证了客户体验,增强了客户粘性。
“客户管家”则是圆通提升客户体验的关键抓手。以“拦截”场景为例,客户原本一天有20多个拦截件,都要靠人工解决,如果客服下班了,就只能等到第二天,但分公司在接入“客户管家”后,智能客服就能24小时即时响应客户需求,处理99%的问题件。
这些数字化实践的成效,在圆通的业务、财务指标上均有显现。2022年二季度,圆通以16.2%的市场份额超越了韵达(15.68%),并连续三个季度保持行业第二。2022年全年,圆通实现营收535.46亿元,同比增长18.6%,归母净利润39.2亿元,同比增长86.3%。
作为一个“薄利”行业,快递企业利润的改善相当依赖单件快递的收益。自2021年第四季度以来,圆通的单票利润表现呈现明显上升趋势。2022年四季度,圆通的单票快递净利约为0.24元,同比、环比均有提升。
比起成果,真正难以复制的是过程。跨越难关背后,圆通在转型中展现的魄力和专业能力不容忽视。
数字化成为热门概念是这几年的事,但圆通的数字化基础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候。2007年,圆通速递创始人喻渭蛟在美国参观完联邦快递、UPS后,意识到“要加快、加大对信息化的投入,让信息科技引领圆通的未来”。2009年,圆通与IBM合作,投入数亿元,建立开发信息技术平台,圆通从此有了自己的“金刚系统”。
所以,圆通的数字化并不是凭空打造的,它建立在长期的积累之上。从首个拥抱电商,到投入信息化系统,再到数字化转型,一种“敢为人先”的气质贯穿始终,这让圆通在转型中格外坚决。
拥有决心的同时,2019年就任圆通速递总裁的潘水苗,为圆通带来了专业的数字化方法。圆通的数字化转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遵循着“总部-分公司-客户”的路径,即先在总部探索出成功实践,再把经验推广到分公司、客户,逐步让转型落到实处。
在圆通总部,「深响」从交流中获悉不少有趣的细节。例如,早先圆通内部是“技术跟随业务”,推进数字化改革后,逻辑变成了“技术引领业务”;作为总裁,潘水苗会自己和分公司沟通,并像“产品经理”一样了解分公司的经营痛点,然后把需求转给研发部门。分公司有问题,也可以直接找潘水苗;最开始,在分公司还没有足够意愿接入数字化时,圆通的业务人员会到现场操作“网点管家”,用简单演示吸引分公司使用;随着优秀的数字化人才从分公司出现,圆通也有相应的提拔动作。
转型得到了有序推进:总部切实感受到了数字化带来的效率提升;分公司用更少的人力实现更高的产出,省内排名获得提升,也就更有动力应用数字化系统;客户感受到了“智能客服”带来的好体验,会将更多快件交给圆通,还会主动跟同行推广圆通的“客户管家”。
于是,四年多时间,圆通的总部、分公司和客户完成了从试水数字化、相信数字化、到推广数字化的转变。整张快递网络的“人”都融入了数字化浪潮。「深响」了解到,圆通的数字化“渗透程度很高”,分公司对于数字化改革“信心很强”。
圆通的实践提供了难得的参考,让行业看到了数字化的价值,以及数字化作为新的核心竞争力的逻辑。虽然经历了30年发展,但快递业离“终局”还很远。不管是投资者,还是客户、消费者,都有理由相信,这个关乎国计民生,和产业发展休戚与共的行业,将以圆通的数字化改革为界,徐徐展开新的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