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度的美国航线影响力最大的行业会议TPM马上就要召开了,作为美线合约开谈的传统起点,TPM期间直客、货代会和船司广泛接触,相互试探底线,会后继续商谈,并在5月1日前签约。
当然,过去几年美线合约的时间线被打乱了,签约的时间大大提前。今年市场回归正常,谈约的节奏也开始恢复正常。虽然有些客户已经谈妥,大部分还没有。
在开始讨论今年美线合约之前,想简单介绍一下TPM,因为发现很多朋友对它不是太了解。
TPM全称是Transpacific Maritime Conference, 每年的2月底到三月初在加州长滩举行,会议为期三天,周一到周三。之所以说TPM是美国航线最重要的行业会议是因为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涉及美国航线的所有相关方都会出席:货主,船司,港口,货代,拖车公司,铁路公司,车架租赁公司,各类物流科技公司等等。大会每天安排很多行业大咖(船司高层,港务局总监等)做主旨演讲。
鉴于它的行业影响力, TPM的门票一直在涨。非货主的门票要3000多刀了,如此高昂的门票,加上同样高昂的酒店费用(附近的酒店那几天都很贵),还值得参加吗?
其实有两种方式参加:会场内和会场外。 如果要听各种讲座,那就得买票。如果只是借机去见人,完全不需要买票,可以约在会场外见面。在TPM你几乎能见到你想见的所有人,虽然大家的行程都安排的很满。以今年为例,注册参会的人(赞助商+买票进场)有3000多人,几乎有同样多的人不进会场,在会场外附近活动。接近6000人在方圆一公里范围内走动,到哪里都能遇到熟人,每天各种会议,饭局,酒局,推杯换盏间,信息得到充分交流,原有的八卦得到证实,新的八卦得到扩散,会场外的非正式交流才是最精彩的地方。
“广告”做完了, 咱们言归正传。
昨天JOC登出一篇文章,讲的是今年美线合约船货双方正在试图寻找新的“甜蜜点”,打高尔夫的朋友对这个词汇肯定不陌生。文章里的信息不少,结合本人的观察,一起来快速看一下目前今年美线签约情况。
先讲约价。目前船货双方还没有达成共识,原因也不复杂。签约的条件是双方对供求关系和市场前景达成一致,不管双方是否愿意接受。2021年是典型的卖方市场,货主再不情愿接受高价也得接受现实。今年的情况还不明朗:第三季度到底有没有旺季?有的话,有多旺?船司觉得美西2000的价钱比较合理,因为下半年货量会反弹,运价会涨,现在答应货主过低的为期一年的约价风险太大了。按照船司的说法,美西2000是新的盈亏线,因为三年来各种成本大涨。目前的美西市场即期价在1200左右,跟2000的理想约价相差甚远。货主的想法刚好相反,万一今年下半年旺季不旺,即期运价维持在低位,过早地答应过高的约价岂不是做了冤大头?目前货主的理想价位美西在1500左右。需要说明一点,这里的货主指的是美国超大型批发商,零售商,百货公司。沃尔玛的约价一向是行业的风向标,他们家的价钱一定下来,其他客户的价钱也就有了,货代的约价也出来了。假设沃尔玛的约价在1500左右,其他客户的运价就在1500-2000的范围浮动。美东的约价比美西高1000左右,墨湾再高200-300,终于恢复了“往日”的秩序。
除了约价,今年的合约季还会看到超长的免柜期(free detention)。(具体可参考之前的文章:集装箱过剩,实现免柜期自由?)合约从来不只是看约价,特别是大客户的合约,里面有很多其他人无法拿到的优惠条款:超长免堆,免柜,免费车架,打折后的滞柜费等等。市场的回归也意味着这些优惠条款的重现。约价同样是1700,各种附加条款对实际成本的影响可能已经超过约价本身。运价已经很低了,很多大货主不想“逼死”船司,如果在约价上做出让步,作为回报,船司将不得不答应一些优惠条款,比如超长免柜期甚至是免费车架使用。
一切看上去都毫无新意:低约价+优惠条款曾经是行业标配。今年的市场,客户签与不签约价都有充分的理由,不过对于大型直客来说,不签从来不是选择,更多的是跟谁签,除了船司,大型货主也早就开始更多地跟货代合作。一旦市场突变,不管是变更差还是突然火爆,货代两头都沾的优势既可以满足货主对舱位的需求(如果市场爆仓),又可以节约成本(市场变差,约价跌破即期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