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转岗还是跳槽?
年前许婷就动了跳槽的念头,一直没有行动,一方面是年底事情太多,另一方面是因为内心还十分纠结。许婷在采购岗位上已经工作了六年,从采购员到采购主管、采购经理,再到今天的采购部门总监,每一步许婷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也获得了大家的认可。然而,伴随着企业的成长,许婷也逐渐进入了工作的舒适区。只要是和采购相关的事情,没有人比她更熟悉。出了什么问题,需要怎么解决,她驾轻就熟。
但是,对许婷来说,职业经历过于单一是她心中一直挥之不去的阴影。她担心就这么下去,未来一旦离开了采购岗位,就好比折了翅膀的鸟,瞬间跌落地面。眼见着年龄越来越大,如果不及时调整方向,许婷的职业路径一眼就能看到头。
为此,年前许婷找到公司总经理,申请转岗到计划或物流部门,没想到却被总经理婉言拒绝,理由是许婷乃公司元老,采购岗位暂时还离不开她。而恰恰在这个时候,许婷接到了猎头的电话,走或是不走,许婷很难抉择……
案例2:晋升面试
陈晨是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的高材生,毕业后进入一家知名软件企业,负责供应链相关的软件产品开发工作。他所负责的模块主要在物流端,诸如TMS、WMS等。这类软件近几年的需求十分旺盛,陈晨一头扎下去,兢兢业业、没日没夜,不知不觉就工作了六年,逐渐成为了这个领域小有名气的行家。
然而,最近的一次内部晋升答辩让陈晨有了不小的挫败感。本来信心满满的他,在晋升答辩时被兄弟部门的领导问到有关供应链整体架构的设想时,他的回答完全乱了方寸、含糊不清。这也难怪,TMS和WMS都是仓储物流运作层面的工具类产品,对于整体供应链的产品架构,陈晨并没有相关的经验,更谈不上思路了。
晋升答辩结束,陈晨深刻感受到了自己知识的局限性。对于下一步如何发展,陈晨打算尽快和领导谈一谈……
案例3:总监做了不到一年
李斌可谓是职场赢家!六年前知名大学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世界500强。作为供应链管培生,李斌分别在供应链上的五个部门(采购、计划、生产、物流、IT)里转了一圈。凭着他的高智商和高情商,几乎是每年换一个部门、每年升一级,最后一年调回总部担任总经理助理之后,他被破格任命为某事业部的供应链总监,成为了集团里最年轻的总监。
然而,快速升迁的背后是李斌近乎虚胖的供应链经验。虽然李斌在每个部门都工作过,但是由于时间太短,还没有来得及参透某个领域,又被调往了下一个部门。事实证明,这种短期速成的经验给李斌的总监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上任之后,李斌所策划的第一个供应链变革项目就惨遭失败。失败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战略方向的问题,而是在实际执行的时候走了样。由于李斌的实战经验较浅,在运营层面上出了问题后并没有及时发现和纠正,而他带的团队主管们竟然也得过且过、敷衍了事,最终导致结果失控。幸好公司的管理层并没有把所有责任都归咎到李斌身上,给了他一年的整改时间。对于李斌来说,虽然失了街亭,却没有如马谡那般不幸。
痛定思痛!李斌决定在各个部门里启用一批有经验、有冲劲的专业人才,同时把自己的工作重心从总部管理下沉到各个区域、甚至是现场,他希望用最快的速度把问题重重的供应链从泥潭里拯救出来!
许婷、陈晨、李斌都在各自的领域里小有成就,但从职场角度来看,有的是专才,有的是通才。这就好比两个水池,前者宽一米深十米,而后者宽十米却只有一米深,挖出来的土方量虽然一致,但是结果却有所不同。哪一个更好呢?没有标准答案,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两者各有优缺点。
专才虽然精深于某个领域,却缺乏供应链的全局观;反之,通才拥有全局视野,却对具体运营细节不甚了解。因此,最理想的情况是二者皆有。对企业来说,可以在组织层面上把通才和专才进行搭配,各取所长。但是,对于个人发展而言,则需要两者兼顾。
那么,是先成为专才再向横向发展,还是反过来先成为通才再向纵深发展,这里面有机遇的因素,也有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因素。
机遇的因素有很多,人海茫茫,职业路径千差万别,能够主动进行选择的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选择的余地并不多。尤其在职业初期(三五年左右),资历经验都很欠缺,多数情况下是职业选择了我们,而不是我们主动选择职业。有的人在一家企业的某个岗位一干就是三年五年,从初出茅庐的小屁孩,做到了主管或是部门经理,成为了某个领域的专才;有的呢,像李斌这样天子骄子,毕业后成为了知名企业的管培生,一年挪一个坑,三五年做到了某个级别,成为了视野较为开阔的通才。
过了职业初期,就进入到了职业成长期(五年到十五年左右),随着经验资历的增加,各种机会随之而来,有的人选择在某个领域上深挖,有的人则择机拓宽视野。这个时候,主观能动性就变得十分重要了。
笔者的建议是,职业成长期十分关键!一定要避免待在自己的舒适区里,要尽可能地折腾自己,不怕失败,大胆尝试。前几年只做一个岗位的,一定要选择换个岗位,公司内部的也好,外部的也好,要逼着自己朝横向发展;而对于通才而言,则需要静下心来,针对自己的薄弱点,逐个吃透。
供应链上的每个领域(计划、采购、物流、生产、IT等),哪怕是全心投入,都需要至少三五年的沉淀,才能对这个领域有所领悟。所谓全心投入,是要在这三五年的时间里,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
因此,资质好又努力的,以三年为一个周期吃透某个方向,则需要至少十五年的时间,才能成为供应链领域的专家,既有宽度也有深度。但是也仅限于某个行业,假如换一个行业,有些经验就用不上了,还得花时间去学习去积累。但是,这个时候,因为具备了供应链的全局观和思考深度,熟悉一个行业所需要的时间将大大缩短。这个时候,我们称之为职业成熟期(十五年以上)。
王国维先生曾将读书分为三重境界,在这里,我们不妨也做个类比:
第一种境界(职业初期):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种境界(职业发展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种境界(职业成熟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对比一下,我们今天处于哪个阶段呢?
此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物流沙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