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新闻轰炸了沉寂已久的国际贸易圈,3月28日上百名警察、海关官员、税务官员突袭检查比利时列日机场物流仓储企业,让中国货代和外贸老板们“火”出圈。
令人惊叹的是,如果来自欧洲警方、海关、税务等多方的指控成立的话,涉事货代和企业们将面临总计6.03亿欧元(约合人民币44.96亿,不含比利时逃税罚金)罚款,将为大量企业货主们和货代带来灭顶之灾。
本次逃税漏税丑闻中,涉事企业和货代投机取巧利用CP42免税规则导演了这一场瞒天过海的戏码。
CP42是欧盟进口商品的增值税豁免制度,限制条件是仅限于通过另一个欧盟成员国进行中转,在这场骗局中,货代和企业先是利用该制度只能在成员国中转的性质,在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用虚假的发票和伪造的转运文件,达成货物在成员国之间流通的目的,通过这个操作实现“两头骗”,最后没有向任何一方成员国缴纳过税费。
如此“阳谋”之下,很多不知情的货代充当了枪手的角色,当然也有愿意“胆大敢拼”的货代公司在其中牵头,不过在这次清剿行动后,欧方一定会强化对进出口税方面的审查,因此货代们要注意一些常见的涉税风险点。
在实际的国际物流业务中承运方和开具发票方不统一的情况屡屡发生,这是为什么呢?源于货代行业“人找人”的传统,因此会有些资质和运力不足的业务承接者依存着企业老板、大型货代公司。在承运过程中会搞拼车、拼单、拼箱等“拼多多”式操作。更有甚者,开虚假发票,支持资金回流,甚至衍生出了一条买票卖票的非法产业链。所以实际承运人往往是“外包”数次的人选,和货主最初签订合同的开具发票的货代完全是两方。殊不知,货代公司已经卷进了涉嫌协助偷税和伪造发票的漩涡中。
众所周知,货代业务中,手续单据办理繁杂且数量多,但是一些货代公司本着干一单是一单的混沌想法,单据的留存备查意识很薄弱。公司制度的不完善和资料保管系统搭建的忽视,单据保管不当的问题频出,尤其是在涉嫌税务问题如税务审查或税收优惠等等,这些企业只能两眼一抹黑。
同样的,基于货代行业的传统,从业者习惯口头和契约精神,不得不说因为货代行业向来的高素质和诚信精神这一传统一直延续下来,但是也给了一些企业货主或不良货代可乘之机,欧洲这次偷税问题很有可能是集中出现在这一环节,货代在即时通信工具上对接业务,但是不重视书面合同的约束力,甚至对合法签订书面合同的运输方存在偏见,导致业务纠纷等问题。在税务案件立案审查时候,缺乏书面合同让很多货代处在被动局面,一旦上游企业货主逃失,货代公司缺乏书面合同予以真实性支持,难免要面临罚款赔付。
因此,为了避免本次比利时偷税问题频发以及为以后进出口打好基础,货代公司要强化自我法律意识和提高对员工的专业性要求。做好应对税务问题的风险预警,遵守海关等部门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