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物流是指医药产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存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并保持药品始终处于维持其品质所必需的可控温度和安全环境下,从而满足用户要求的过程。据不完全统计,经公开数据整理,分会估算,2018年我国医药物流总费用为613.92亿元,同比增长12.90%,较去年增加0.13个百分点。如图所示。
2016-2018年我国医药物流总费用
(注释:医药物流总费用,假设经过两个物流环节到达终端,包含医药工业企业和药品流通领域的物流费用之和。) 2018年,我国医药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达到12.7%,连续两年增长大于10%。同时,2018年前11个月,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75.4亿人次,同比提高3.2%。供需两端的增长直接带动了医药物流较快增长。另外,人力资源成本上升和两票制后的管理难度增加也是导致医药物流费用增加的重要原因。
医药产品是特殊的商品,其仓储对温度要求较高。按照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在《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中将存储药品的仓库主要分为冷库(温度控制在2-8℃)、阴凉库(温度控制在20℃以下)和常温库(温度控制在30℃以下)。存储时按照药品的剂型和自然属性不同及说明书的要求将药品存放于不同条件的仓库中,如冷库一般用于存放血液制品、胰岛素、体外诊断试剂等,阴凉库一般用于存放含醇、易挥发、软膏、栓剂等药品,常温库用于存放一般固体和液体制剂。同时要求仓库内要安装温湿度监测设备和去湿设备。
随着两票制的全面推广,第三方物流的逐渐放开,医药物流行业竞争日渐激烈,医药物流硬件建设投入在最近几年持续增加。根据分会调研不完全统计,截止2018年底,我国医药物流仓储面积为1764.6万平方米,较2017年增长19.23%,增长率同比减少1.77个百分点。
表1 2016-2018年我国医药物流仓储面积
各类仓库中,阴凉库占比最大,总面积达到1179.03万平方米,占比达到66.82%。常温库和冷藏库面积分别为315.93万平方米和54.62万平方米,占比分别为17.90%和3.10%。具体如图2所示。
随着药品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监管日趋严格,冷链运输越来越受到重视,冷藏车辆数量增加率明显。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我国医药物流自有医药运输车辆29511辆,较2017年增长17.91%。其中冷藏车5060辆,较2017年同比增长30.08%。运输车辆增加情况具体如表2所示。冷藏车数量增加较为显著,原因首先是新增医药产品中对温度要求高的产品数量不断增加,如体外诊断试剂和生物药。再次是政策趋严,终端客户对于药品品质要求提高导致药品流通过程中的温度控制要求也在逐渐提高,促使企业不得不增加具有温度控制功能的冷藏车数量。
表2 2016-2018年我国医药物流运输车辆数量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力成本的上升,信息化和自动化技术在医药物流行业的应用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图3为中物联医药物流分会调研的我国医药物流企业信息化系统使用情况。
中国医药物流企业信息化系统使用情况 随着我国医药市场的逐步完善,医药冷链规模也在持续扩大,2018年医药冷链市场规模2625.53亿元。未来,随着两票制的落地实施以及我国医药市场的不断整合与规范,大量效益低下、管理落后、运作原始的医药商业企业被淘汰。社会物流企业可以通过并购,资本运作等方式整合医药专业化仓储资源,完善医药物流的网络布局。另外,通过特殊细分领域专业能力的培养,如检验中心标本、人体器官配送等方面,可以帮助物流企业快速取得比较优势,形成专业化竞争力。此外,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兴起为医药物流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