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安陈简介
北京安陈花卉有限公司创始人
国际贸易专业
4年芍药鲜切花供应经验
13年国际物流从业经验
写在前面:
8月18号是七夕后的第二天,“沪花拾者”公众号发表了一篇文章《七夕之殇》。
仔细阅读后,感慨于沪花作为一个花店组织可以如此投入到鲜花供应链的前线,又感受到其中的各个环节的辛苦和无奈。
作为一个曾经在物流行业从业13年的老兵,出于过去职业的敏感,直觉想唠叨几句。公号文章发布当晚,发了一个朋友圈思考下,于是有了今天的话题再谈鲜花行业的节日供应链体系。
先简单普及下国际贸易中的这两个贸易条款,C&F 和 FOB,以及在国内鲜花交易中对应的情况。
C&F: COST & FREIGHT 是指成本和运费
买卖双方约定好的交货目的港(贸易是空运到港,鲜花是快递到店)
1、国际贸易中,卖方在起运港支付商品成本和运费 (鲜花是发货商支付花农花材费用,以及支付物流公司空运费或快递费)。
2、国际贸易中,卖方承担在把货交到与买方约定好的目的港之前的所有风险 (鲜花是发货人承担货未到港,快递未到店之前的货损货灭风险)。
3、国际贸易中,承运人由卖方指定(鲜花行业中,物流公司基本是发货人选择并指定的)。
FOB: FREE ON BOARD 是指船上交货价
买卖双方约定好的起运港(鲜花行业的发货点是机场,快递公司发件处)
1、国际贸易中,卖方在起运港支付商品成本和交货到起运港产生的费用(鲜花行业是发货人支付花农花材费用,以及把货拉到发货机场或者发件快递公司所在地的费用),买方支付起运港到目的港的运费(鲜花行业中,买方直接付款给物流公司所谓机场提货费和转运费,而不是付款给卖方供应商)。
2、国际贸易中,卖方承担把货交到约定好的起运港之前的所有风险。
3、国际贸易中,承运人由买方指定(鲜花行业中,物流公司是收件人选择并指定的,或发货人建议收件人同意的)。
那么这些国际贸易术语,为什么会跟这次七夕节供应链环节有联想呢?
国内鲜花行业大节前的预定潜规则基本是这样的:
订货需谨慎,不保证能发货,发货了也不保证能走,走了也不一定能到,到了也不一定货好。
这几乎就成了一个魔咒,花店老板满怀期望,但又胆战心兢。
也有人质疑这个游戏规则的合理性,一句“又没人强迫你订花~”,就可以让你基本放弃抵抗了
年年过节年年劫,除了品控和数量保障之外,物流就是最大的风险,所有人都在担惊受怕中度过。
按照斗南鲜花产业中买卖双方交易的实际操作,多数就是类似国际贸易中的C&F条款。发货人预付花款给农户,指定承运人订舱并支付给承运人运费。
然而,大家都知道钱该怎么付,却不知道风险怎么划分,责任怎么担。导致发货人觉着交货到起运地机场或者承运公司手中,就觉得任务就完成了,接下来听天由命。没有意识到有责任及时给买方承运单号等物流信息,被拉货了委屈大于抱歉,被动道歉多于主动反思。
到了约定该发货日期了,买卖双方最多的对话就是:
好吧,那收货人除了等待,什么事情也做不了,既不敢补货,怕重复到货,又不敢不补货,怕货到不了。
大节当前要订货,订花人似乎就得具备愿赌服输的精神。难道,这必须是一场赌博吗?发货问题到底应该是谁的锅?
简单讲,就是在各个环节操作中,包括发货人和物流公司,发货跟踪和反馈的这个角色的职责被严重忽视。
这么多年来,发货人每逢大节,哪个不是连续不停接收夺命连环call,电话被打到爆的?收货人哪个不是在焦急等待中,各种打听航班到港信息,在各种不确定回复中,自己开启订单追踪模式。乃至中国的老资格花店老板都习惯了,如果自己的货是从昆明发空运的,那么大节到来哪怕半夜三更,该自己去机场接货,半刻都不敢延误!如果到货质量不好,还要根据货损情况,立即启动紧急补货预案。
这么多年来,鲜花物流这个环节,“客户体验”有被认真提起过吗?
物流瓶颈不是一朝一夕存在的问题,无论从拍市拍到的花,还是花场直采的花,无论是临时采购,还是提前预售,发货是一个必不可免的环节。
信息流沟通不畅只是鲜花爆发式需求拥堵下其中一个现象而已。国内鲜花产业一直存在节日集中需求的情况,就算日常用花已经被很普及了,也并不减少节日鲜花消费。反而蛋糕还做大了,卖花渠道更多,节日要订花人更多。七夕过完了,教师节又马上等着了。
事实上物流承载能力就跟城市的排水系统设计是一个道理,考验一个城市排水系统规划是否合理,是大量降雨后是否可以迅速疏散积水。抱怨市场节日订单太集中,就跟怪老天下太多雨一样,毫无帮助。
那么这座承载着中国鲜花产业的城市昆明,“排水系统”究竟如何呢?
物理意义上的排水系统我们已经见识过很多视频了,一到下暴雨,大伙都成裘千仞水上漂,纷纷交着车船税。斗南鲜花行业大节的排水系统,我们也见识了,压货没商量,数年如一日。
城市的排水系统我们是管不着了,鲜花行业的排水系统呢?气象局是有统计每年每季的降雨量,借此设计或者改进排水系统。
但是有人统计过斗南过去大节日的出货量吗?
统计比对过出货量与仓位容量吗?
出货量大于仓位容量的情况下,除了赌一把争抢有限仓位,考虑过其他分流方案吗?
考虑过实施的效果如何,有再进步的空间吗?
发货人估计要瞪我眼了,怎么考虑啊?物流公司不是我开的,航空公司不是我家的,机场货站公家单位我们怎么对接?我们万把人从事这个行业,各有各路子,谁愿意告诉我他家货多少?谁有办法集中订单,谁有办法议价议仓?
我理解,一个人的体量确实无法跟一个庞然大物的物流体系抗衡,但是百人呢?千人呢?这事情有可能配对好,疏通好吗?
鲜花电商带给我们的不仅是鲜花市场巨大增量的繁荣,也带来一个思考:为什么他们单体订花量如此巨大?大节当前却可以相对有条不紊的把花运送到目的地?
显然,计划性和集中作业是鲜花电商巨大的优势。有了计划,在设施生产的过程中,就可以反推采摘日期,发货日期,到货日期,数量,目的地。有了集中作业,就可以安排合理批次,计划好各种运输方式,分配好仓位,尽量做好风险控制。
现在订货流行鸡蛋放几个篮子,其实物流也可以一样,各种篮子都要上。指望长水机场仓位突然增加,要知道无计划情况下这是不太可能的。国内货运主要用的是客机的腹仓,腹仓还得优先装载旅客行李,国内民用航空公司的主要财政收入是客运,不是货运。在客流量没有大量增加的情况下,不会轻易加开航班或者加大机型。
降雨量大的情况下出水口大小固定,必然内涝。要快速排水,只能一个是增加仓位,一个分流到其他运输方式去。而增加仓位是否可行呢?如果有计划的情况下,不是不可能的。
重点是鲜花行业的痛点,你觉着痛,人家觉得痛吗?你迫切希望改善,人家费劲儿改善图个啥?
再说说其他的运输方式。这一两年各路神仙把注意力放到鲜花行业。今年昆明零交会,顺丰设展位宣布进军鲜花全产业链,七夕大战场正好是昆明顺丰的鲜花物流头一战。
非常高兴看到快递巨头终于把注意力放到了鲜花物流业,然而,这一战的答卷,我们还是看到顺丰件一样压在昆明发不出货的困境。各种恨不得绕地球一周的谜之路径,爆仓同样困扰快递巨头。
那么面对这样一个延误即代表损失的特殊产业,他们有机会破解吗?
鲜花行业的冷链一直是雷声大雨点小的存在。在中国鲜花业全产业链里面,没有实现全冷链的。改革开放还要三十年见效呢,我们也不用指望这个行业的进化可以一蹴而就。但是,我们可以期望重要环节实现冷链,最大限度实现低温储运吗?
七夕的订单数据,是由预售订单加上临时订单组成的。越多的预售订单合约,意味着计划性越强,集中作业的可能性越大。以上的所有各种问号,越容易得到正面而肯定的回答。
万千鲜花从业者,哪怕是从十个有共同愿望的人起步,想办法各尽其力,只要迈步走一点,总能前进一些。
说一句老套的话,办法总比困难多,各种个人视角无解的问题,放到万里高空去看,都是有解的。
君不见,万千小溪汇成海,一尘一土筑高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