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戈网
搜  索
登陆成功

登陆成功

积分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思考——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 金嘉晨

[罗戈导读]​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世界经济不确定性急剧增加等复杂局面,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作为全球城市的核心功能之一,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关系到上海未来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发挥的作用和角色。深刻理解和把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要义,是上海推进新一轮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根本要求。

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影响

经济强国必定是海洋强国、航运强国。立足国内大循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是党中央积极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当前国内外经贸形势变化的战略之举,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必将对上海推进新一轮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产生重大影响。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促进航运物流需求格局变化。过去20多年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依靠外向型经济推动的加工贸易物流需求实现跨越式发展。随着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疫情造成国际贸易投资骤降,以及国内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部分制造业加速向东南亚等低成本国家转移和发达经济体回流,全球生产网络加剧向区域生产网络收缩,导致航运中心建设的贸易基础发生根本改变。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正是顺应国际国内经济深度调整提出的战略安排。在新发展格局下,我国将与以“一带一路”、东盟等为代表的区域市场加强经贸合作,充分释放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促进消费市场稳定增长和转型升级,为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二是推动航运物流组织模式变革。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注重国外市场开拓,而在国内市场建设方面仍有不足,主要表现在:上海拥有世界级的海港和空港,海向腹地连通性高居世界首位,但陆向腹地集疏运体系仍需进一步优化,特别是铁路、内河尚未充分发挥作用。要实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必须打通国内生产、流通、分配到消费的各个环节,有效衔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这就要求航运中心从单一的港口、航运组织模式向全程物流组织模式转变,具备整合端到端全程物流供应链服务的能力,促进多种运输方式的融合发展,形成新的合力,确保物流供应链各环节的高效衔接。

三是提高航运供应链安全性要求。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以来,各国居民消费、生产投资和贸易活动受到抑制,全球物流供应链受到冲击和影响。海运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行业,承担了中国85%以上的外贸进出口货运量,是连接世界经济、服务经济全球化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国际物流供应链的稳定器。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进一步增强国际航运中心在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中的关键节点作用,借助技术创新驱动国际物流供应链能力建设,全面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海运服务体系,保障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物流链稳定畅通至关重要。

四是强调国际航运资源配置能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并不是关起门来自给自足,而是要更高水平的开放,更好地与国际大循环打通,打造国际国内双循环。当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对航运资源的配置主要集中在国内市场和东北亚地区,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仍然较弱。航运业是高度国际化的行业,航运制度的设计运行、航运政策的制定落实必须与国际惯例、国际标准、国际规则相接轨,国际航运中心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只有参与国际竞争才能取得。要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必须与自由贸易试验区、“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高度结合,用好制度创新制胜武器,全面提升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

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思路

经过前一轮的建设发展,上海基本具备了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为应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奠定了基础。总体来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要求我们把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立足点放在国内市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要求我们加强国际航运开放与合作,在建设国际物流大通道中发挥积极作用。为此,我们要多措并举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为上海建设成为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提供重要支撑。

一是以长三角港航一体化为抓手畅通国内物流大循环。形成国内大循环,急需要畅通国内物流大市场。上海要发挥好长三角区域龙头作用,拓展一体化发展思路,健全一体化发展机制,探索一体化发展路径,形成合理分工、相互协作、各扬所长的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加快推进海铁联运和内陆无水港建设,加快建设以内河高等级航道贯通为载体的海河联运体系,支持长三角港航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构建新型区域港航一体化治理体系。充分发挥长三角机场群联动优势,建设功能互补、高效优质的冷链平台、跨境电商平台和进口商品集散中心,推动长三角地区成为国内物流大循环的中心节点。

二是以提升航运服务能级为重点构建双循环物流战略链接。顺应航运物流日益趋向全程物流服务的发展要求,吸引和培育规模化跨国经营的航运企业和航运服务企业总部,引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航运组织和功能性机构。引导港口、航运企业向综合物流服务供应商转型升级,支持企业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紧密合作,拓展端到端供应链服务。支持各类国际航运服务企业在境外布局,扩大服务区域,形成服务网络。促进航运与贸易、金融、科技融合发展,提升航运融资、保险和海事法律的服务保障能力。加强航运数据互联和信息共享,拓展“互联网+航运物流”产业链,有效对接内需市场和跨境贸易发展,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夯实物流基础。

三是以新技术新模式为核心维护双循环物流稳定畅通。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强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新技术在港口、航运业的应用探索,促进港航领域的自动化、无人化、远程服务等新业态发展。推动航运要素数字转型、智能升级,以物流、交易和供应链数据为基础,叠加交易、金融等服务功能,加快航运服务和商业模式创新,打造国际供应链信息枢纽,推动航运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坚持绿色安全可持续发展,通过技术和制度等手段,强化航运领域生态保护和安全监管,提升运行保障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支持行业自身及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双循环物流供应链稳定畅通。

四是以临港新片区为载体强化双循环物流资源配置能力。依托临港新片区制度创新,在国际中转集拼、沿海捎带、国际船舶登记、国际航权开放等方面加强探索,研究实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运税收制度和政策,提高对国际航线、货物资源、高端人才的集聚和配置能力。支持航运企业、基地航空公司优先发展面向“一带一路”的国际航线,为执行“一带一路”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和重要合作提供通道保障。积极融入国际航运治理体系,参与国际海事技术规则和标准制定,提高上海在航运供应链技术、标准等领域服务全球的能力。通过推进更高水平的航运领域对外开放,推动航运资源配置从对内为主转向对外为主,稳定支撑外贸外资基本盘,促进我国经济行稳致远发展。

免责声明:罗戈网对转载、分享、陈述、观点、图片、视频保持中立,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核实后,我们将立即更正或删除有关内容,谢谢!
上一篇:航运巨头们要进军物流了
下一篇:海港风云
罗戈订阅
周报
1元 2元 5元 10元

感谢您的打赏

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相关文章

2024-09-05
2023-04-26
2023-04-26
2023-04-26
2023-04-26
2023-04-26
活动/直播 更多

仓储匠人《仓库管理实战力培训》线上课程来啦

  • 时间:2023-03-11 ~ 2023-04-17
  • 主办方:仓储匠人
  • 协办方:罗戈知识
报告 更多

罗戈研究 | 2022中国供应链&合同物流发展报告

  • 作者:罗戈研究

¥:498.0元

热门资讯 更多